課程名稱︰美學
課程性質︰選修
課程教師︰楊植勝
開課學院:文學院
開課系所︰哲學系
考試日期(年月日)︰103/06/20
考試時限(分鐘):180分鐘
是否需發放獎勵金:是
(如未明確表示,則不予發放)
試題 :
以下七道問題任選五~六題回答!每題滿分為20分,五題滿分為100分,六題滿分為120分
回答超過六題者,以得分較高之六題記分。
1.十八世紀美學的誕生與當時社會出現的藝術音樂機構如博物館、美術館、音樂廳等等有
關。(1)Daniel Herwitz針對這些機構的社會現象提出怎樣的批判?對此你有什麼評論
?(2)不管這些機構的出現是好是壞,他與美學的誕生究竟有什麼關係?
2.德國哲學家Baumgarten發明「美學」(aesthetic)一詞,並且寫出第一本以《美學》
為名的作品。美學之於他,是關於「感性」(sensibility)的學問。因此,不管是
aesthetics或sensibility,都兼有兩種意思,一種是純粹的感性,與理性相對;另一種
是對美的感知,亦即美感。(1)感性的認知與理性的認知有什麼不同?(2)為什麼對美
的感知只能是一種感性的認知,而不能是一種理性的認知?
3.美學自近代誕生以後,有關「美」(beauty)或審美能力(aesthtics judgement)的
問題就完全不同於有關「藝術」(art)的問題,所以十八世紀的美學討論美與審美能力,
卻很少論及藝術;十九世紀的美學則是討論藝術,卻很少論及美或審美能力(這一點,
我們在上半學期就提到過-見Daniel Herwitz, Aesthetics:Key Concepts in
Philosophy,P17)。現在,Herwitz認為古希臘的美學不是這樣。但是在柏拉圖的理型
世界裡只有美而沒有藝術或詩,而在亞里斯多德的《詩學》裡,則只討論詩而不討論美的
問題。Herwitz如何證成古希臘有關美的問題等同於有關藝術的問題?對此你有什麼評論
?
4.十八世紀的美學普遍地使用「愉悅」(pleasure)來解釋美與藝術;但是悲劇所演出的
卻是讓人悲傷的劇情,哪來的愉悅?英國哲學家休姆(Hume)曾寫〈談悲劇〉(Of
Tragedy)一文來說明悲劇帶給人愉悅的原因—敘述休姆的主要論點!
5.休姆在另一篇文章〈談品味與感情的細緻〉(Of the Delicacy of Taste and Passion
)裡主張「品味的細緻」是人所能擁有的一個好東西,「感情的細緻」則會造成生命的負
擔,理由在於,品味的細緻是對人主動選擇的事物敏感,而感情的細緻則是對人被動接受
的事物敏感,所以品味的細緻讓我們對人生可以選擇的事物作出更細緻的選擇,而感情的
細緻卻讓我們更敏銳感受人生的福禍,產生更劇烈的反應。現在,我們知道,在休姆的哲
學裡,道德也是一種源自感情的實踐能力。那麼道德感是對人主動選擇的事物敏感,還是
對人被動接受的事物敏感?道德感是和品味一樣的好東西,還是和其他的細緻感情一樣的
「生命的負擔」?提出你的分析!
6.休姆在第三篇文章〈談品味的標準〉(Of the Standard of Taste)裡主張品味有高下
之別。在休姆的證成裡,他訴諸專家,說經由時間汰鍊出來的「專家見證群」(expert
witnesses over time)可以告訴我們真正品味的高下。但是這種說法可能犯了「循環論
證」的謬誤,因為我們的判斷靠專家裁定,而關於誰是專家又要靠我們自己判斷。針對這
個問題,休姆提出哪兩個回答?
7.Herwitz針對休姆的品味標準提出了批評。在他的批評當中有兩個論點,(1)第一個論
點:標準並不是某種逐漸「調道符合於客體的事實」(trued to the facts about the
object)的東西。Herwitz如何證成這一點?(2)第二個論點:標準是「例示性的」
(examplary),或者從另一方面來說,是一種「相互主觀的」(inter-subjective)同
意的標準。Herwitz又如何證成這一點?
可參閱自己所帶之任何書籍資料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