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哲學概論
課程性質︰選修兼通識 A4
課程教師︰楊植勝
開課學院:文學院
開課系所︰哲學系
考試日期(年月日)︰2015年4月22日
考試時限(分鐘):120分鐘
試題 :
以下七道問題任選五題回答!每題滿分20分;回答超過五題者,以得分較高之五題記分。
1.哲學(philosophy)在古希臘文是「愛知/愛智」(philosophia);哲學之父蘇格拉
底(Socrates)作為一位「哲學家」(philosopher,即愛智者),與他同時代的「智
士」(Sophists)在稱呼上都有「知識/智慧」(sophia)一詞。他們兩者在教學上有
一個明顯的區別,就是智士們的教學都要向學習者收錢,而蘇格拉底卻不收錢。這似乎
顯示蘇格拉底比智士們不愛錢;但在這個收錢與不收錢的行為背後隱含兩者對於「知識
/智慧」不同的看法。這個不同的看法是什麼?
2.關於哲學是一門「折回」(reflection)與「後思」(Nachdenken,after-thought)之
學,有同學在瞭解了以後,對於上「哲學概論」課的必要性提出質疑。她的說法是:既
然「折回」只能從「它者」(other)折回自身,而「後思」只能在經歷之後才能進行
反思,那麼哲學就不可能像其他科學那樣直接從書本與課堂學到關於它的知識;相反的
,要學習哲學就要拋下課本,離開課堂,從與這個世界裡的其他人事物之交往生活中進
行。對於這個質疑的意見提出你的評論!
3.古希臘的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認為萬物的起源是「無限者」或「不確定者」
(Aperion,阿培冗,the infinite or the indefinite)。他從這個說法引申出萬物
的形成是「不義」(adikia, injustice),是犯罪(Versundigung, sinning);萬物
要為此承擔「贖罪」(Bube,penance)與「懲罰」(Strafe, punishment)的後果。
(一)阿那克西曼德的理由是什麼-為什麼「阿培冗」的起源會導致不義與犯罪,以至
於有贖罪與懲罰的後果?(二)你對阿那克西曼德這個說法有甚麼評論?
4.據說柏拉圖(Plato)的老師蘇格拉底是一個擅長喚起別人「回憶」(anamnesis,reco-
llection)的大師。(一)蘇格拉底是如何做到的?(二)蘇格拉底的作法背後隱含一
種對知識的看法,是後來柏拉圖的知識論「回憶說」(doctrine of recollection),
所預設的;這種看法是什麼?
5.尼古拉˙哈特曼(Nicolai Hartmann)批評亞里斯多德(Aristole)的「形式質料說」
(Doctrine of material and form),說他單單用「質料」解釋個別樣態的形成,或
許適用於無機體,卻無法運用於生命體。哈特曼的批評有何理由?
6.審視哈特曼為柏拉圖理型說、亞里斯多德型上學與新柏拉圖主義(Neoplatonism)所繪
的三個圖表(見尼古拉˙哈特曼,根瑟˙馬庫斯、劉貴傑譯,《哲學概論》,頁9-11)
,依據你對這些哲學思想的瞭解,回答以下問題:一、為什麼在柏拉圖理型說的圖表裡
沒有「質料」,而在亞里斯多德的形上學與新柏拉圖主義的圖表裡則有?二、老師曾說
在亞里斯多德形上學的圖表裡,理型世界與現實事件的箭號關係表示特殊化(particu-
larize)或個別化(individualize),卻沒說原始質料與現實世界的箭號關係-為什
麼在亞里斯多德形上學圖表裡「原始質料」與「現實世界」的箭頭是由原始質料朝向現
實世界,而在新柏拉圖主義的圖表裡「質料」與「現實世界」的箭頭是由現實世界朝向
質料?
7.在古代向中世紀的過渡裡有一個形上學的改變,就是從古代的「世界的形上學」(met-
aphysics of the world)轉為「神的形上學」(metaphysics of the God)。神的形
上學並未取消世界,而是把世界理解為在「神的理智」(intellectus divinus, devi-
ne intellect)裡。對於這個想法,哈特曼用斯賓諾莎(Spinoza)的名言「觀念的秩
序與關聯和事物的秩序與關聯等同」(Ordo et connexio idearum idem ac ordo et
connexio rerum; order and connection of the ideas are the same as order and
connection of the things)來表達,但為多做解釋。這句名言究竟可以怎樣解釋中世
紀的神的形上學?
可參閱自己所帶知任何書籍資料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