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 104-1 呂欣怡 人類學史二 期末考

作者: yuly7491 (GSD-KL-Joe)   2016-01-11 16:50:48
課程名稱︰人類學史二
課程性質︰必修
課程教師︰呂欣怡
開課學院:文學院
開課系所︰人類學系
考試日期(年月日)︰2016/1/11
考試時限(分鐘):180分鐘
試題 :
一、名詞解釋(5%*4;括弧為該名詞出處)
1. 現代憲章(Bruno LAtour)
2. 請說明下列引文中"wakan"的意涵
"Achuar...declare that most plants anf animals possess a soul (wakan)
similiar to that of humans."(Philippe Descola)
3. 觀點主義 perspectivism(Viveiro de Castro)
4. "good enough ethnography"(Nancy Scheperd-Hughes)
5. militant anthropology(Nancy Scheperd-Hughes)
二、申論題(選三題作答,20%*3;請在答案卷上標示你選擇的問題)
1. 請以課堂教過的「多物種民族誌」(multi-spicies ethnogrphy)實例(上課提過就可以,
不見得是閱讀文本中的個案),說明「多物種民族誌」的研究取向與自然科學脈絡下的動物
研究有何不同?又,台灣島內可以找到甚麼樣的「多物種民族誌」素材?請以一個島內現
存的非人物種為例,設計一項「多物種民族誌」研究計畫。
2. Bond & Bessire(2014)主張:”The ontological turn replace an ethnography of
the actual with a sociology of the possible.” 1) 請解釋這句話的意義(不是翻譯
這句話,而是闡釋你對這句話的理解);2) 本體論學者主張,這樣的一 種研究取徑,對
於「現況」(status quo)具有什麼樣的批判力道? 3) 你/ 妳同意本體論學者對民族誌
定位(亦即,「民族誌的核心任務應是什麼」的 主張)的看法嗎?請說明理由。
3. Michal Osterweil 在其“Rethinking Public Anthropology through Epistemic
Politics and Theoretical Practice”中所描述的「義大利另類全球化運動」,與 哪些
台灣曾經發生或仍在持續的社會運動,具有相似之處?請就 What, Who, How, and Where 等四項元素(這個運動在做什麼?誰是參與者?運動如何 動員與聯結?運動場域在哪裡?)做比較分析。又,知識與論述生產,在台 灣這些社會
運動中的重要性為何?對於想研究這些社會運動的人類學學生 而言,如果只做觀察、訪
談、記錄,可能會碰到什麼樣的困難與局限? (這 題需扣合 Osterweil 自己的田野經
驗來討論)
4. 請解釋「世界人類學」(world anthropologies)及「他者人類學」(other people’
santhropologies)這兩個近年來出現的概念,為什麼使用複數的「人類學」
(anthropologies)?這兩個由世界各國人類學者共同參與的學界計畫,所批判的是什麼樣
的知識生產體系?你覺得,台灣的人類學界現況,以達到「世界人類學」所揭示的理想了
嗎?如果沒有,請具體說明最需要努力的方向。(這題請就你所知,做一個盡量客觀的評
估,你可以舉一個上課提及的其他國家人類界實例,來說明台灣學界可以參考的方向)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