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 111-1 謝煜偉 刑事政策 期末考

作者: Taiwanisbest (恁爸是中國台北人)   2022-12-24 17:40:51
課程名稱︰刑事政策
課程性質︰選修
課程教師︰謝煜偉
開課學院:法律學院
開課系所︰法律學系
考試日期(年月日)︰2022/12/22
考試時限(分鐘):110
試題 :
一、簡答題
(一) 何謂「新刑罰學 (the new penology)」?其興起的時代背景為何?
近年來有何新動向出現? (20%)
(二) 試說明異質接觸理論 (differential association theory)、異質同化理論
(diffenrential identificaion theory)、 異質機會理論 (diffenrential opportunity theory) 三者間的差異。 (30%)
二、應用題 (50%)
從歷史上看,犯罪社會學異質是犯罪學理論的主導力量。一些社會理論將個
人在社會藉層中的位置看作是犯罪的原因。然而,數十年來相關實證研究顯示,
社會階層與犯罪行為的相關性並非十分顯著。晚近較有力的理論取徑採取偏向社
會心理學的方法,亦即認為行為人自我控制(self-control)、有無偏好犯罪的同
儕(procriminal associate)以及偏好犯罪的態度(procriminal attitude)等因素
比行為人的社會位階更重要。其中,一般人格和認知社會學習理論(General Personality
and Cognitive Social Learning Theory of Criminal Conduct; GPCSL)預設人
是在特定的心理、社會、生物等主要因素的條件設定下(下稱八大風險/需求因素
the Central Eight risk/need factors)學習行為(包括犯罪行為);亦即犯罪行
為是在先天和後天的條件控制之下,根據學習及行為原理(principles of
learning and behavior)學習而得,因此,有多種可能的途徑導致犯罪行為的出
現;同理,犯罪行為的變化反映了為犯罪行為或為合法替代行為的酬償(rewards)
和成本對行為人的影響。因此,此理論認為,由上開觀點出發將有助於設計犯罪
預防與社會復歸的模式。
*八大風險∕需求因素分別是:1)犯罪史、2)偏好犯罪的態度、3)偏好犯罪的同儕
4)反社會人格模式、5)家庭/婚姻、6)學校/工作、7)藥物濫用、8)休閒/娛樂。
試問:
1.基於上述理論觀點,將會設計出何種犯罪行為人的處遇模式?
2.若將此種處遇模式應用在性犯罪者處遇政策上,將可能形成何種政策方向?
(祝大家寒假愉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