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虹這篇文章出來的時候,身為一個人類學系碩十三的學生,我就非常跳腳..
也寫了文章投書...不過小人物投書實在是很難上,
有投必上的蘋果網路論壇又掛了,一直退信..
就把投書貼在這裡吧..
以下正文開始....
鄉愁凌駕台大師生安全與發展的張小虹美學
張小虹日前投書「五億四買下台大校門」,如果知道八年來張小虹抗議的主要理由,在該
文沒講的是,他歷來所堅持的,應該是新大樓過高破壞校門口天際線景觀,與椰林大道四
周古色古香的舊建物風格不搭,這次他趕搭土地正義的列車,東拼西湊包裝她的階級美學
。我們因為人文大樓無法興建而流離於台大校總區之外八年的人類學系,看得實在是有點
崩潰。
現在荒廢的人文大樓預定地,過去是台大人類學系與哲學系系館的所在地,四十多年來,
作為台灣早期唯一的人類學教學研究系所,幾乎所有台灣前輩人類學家,都在此接受學術
基礎訓練,並開枝散業。幾個今日成為顯學的人類學傳統主題,如國族認同研究、南島民
族研究、物質文化的保存與創新應用研究都可以在已經拆除的斑駁老舊洞洞館找到痕跡。
也因為人類學傳統中,對一切存在物的歷史痕跡都飽有深厚的感性。既使在洞洞館已經老
舊成為危樓、無火災逃生出口、漏水幾乎無可彌補,我們還是樂天地在破舊的研究室裡閱
讀,在館前的草皮授課,並與週邊環境逐步成長發展,將所有一切融為我們洞洞館地景的
一部份,事實上,既使當時,人類系淪落到20個博士生必須在一間研究室共用六張書桌的
空間窘境,我們還是渴望保有洞洞館伴隨台灣人類學成長的歷史跡證。
然人類學系自日治時期由移川子之藏開始,歷代人類學家與原住民各族共同整理收集的人
類學研究藏品,因洞洞館的老舊而缺乏適當的空間保存與展示教育,面臨空前的危機。另
也考量到文學院其它系所,如日文系等,因嚴重的空間不足,研究與教學都大受影響。故
校方多次的溝通與大局為重的考量下,我們同意了洞洞館的拆除,預計兩年內迎接新的人
文大樓。在當時我參與的一場協調會中,為了保存歷史地景的生態互動,對於流浪來人類
系接受庇護而成為伙伴動物的系狗,都研究確保其能夠在新空間當中平安活動。
洞洞館拆除的前一夜,本系師生們舉辦了一場宴會為洞洞館送別,在屋頂上,我們喝著酒
,留著淚,凡堅固之物必將煙消雲散,四十年的相處,終需離別。但既使海浪不停地將我
們辛苦堆起的沙堡衝散,人類系師生也相信,我們會持續地堆沙,我們會在原地重新築起
歷史,每一次沖走的,永遠都比不上我們堆起的多。
八年過去了,因為張小虹教授的反對,原訂兩年落成的人文大樓還看不到影子,人哲兩系
現在遠離台大總區,在舊三總太平間旁的危樓上課。遠離總區圖書館等教學研究資源,大
學部同學趕課,必須要在十分鐘內穿過危險繁華的汀州路與羅斯福路,不被車撞死的前提
下,就能順利抵達總區上課。
我永遠記得第一次去部落做田野的時候,聽到觀光客的咆哮:「你們都已經用電用自來水
了,連打獵都用槍,連弓箭都沒有,根本就不是真的原住民文化了!」我想對觀光客以及
有著舒適總區研究室的張小虹說一下,美學與文化,是來自於人類具體生活的實踐積累,
活生生的人認真操作與傳承的,就是美學與文化。文院除了你之外的師生,都需要一棟人
文大樓,來創造下一個40年的台大歷史景觀,不要再像個觀光客一樣,躲在安全的地方,
像看動物園裡的動物一樣,要我們死守你心中的謙遜天際線。不要用你帶著幽雅鄉愁的階
級美學,毀滅我們的歷史、未來以及生命安全。
許崇銘 (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博士班班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