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文院的學生,對於這個議題有些話不吐不快。
我想說一個「客觀的」公共議題,最後還是還是得落入「主觀的」抉擇。
首先必須要解決「美感是不是主觀」的這個問題。
原po說的並沒有錯,美感確實是主觀的,然而他忽略了美感的客觀性。
也就是說,雖然美感是主觀的,但仍然能夠透過客觀的方法來比較優劣。
舉個例子:莫內、畢卡索、和一般人隨手亂畫的塗鴉,何者最富有美感?
想要進行客觀的分析,我們可以大致從構圖、配色、繪畫技巧來評分。
所以在第一步的分析之後,隨手亂畫的塗鴉肯定會被評為最沒有美感的那一個,
並且獲得多數人認同。在這個時候,美感是客觀的,他初步的區隔開了美與醜。
至於前兩者在這樣的比較下並沒有分出勝負,因此必須進一步的比較作品內涵,
或是瑕疵多寡等等。然而,這兩者的美感分別屬於不同類型,
就算把條件客觀的陳列出來,也很難達成共識。
有人或許會說:畢卡索太抽象,或是莫內太直觀,並不屬於美,
但總會有人持相反的意見。這個時候,美感就是主觀的,
人們主觀的在多個被歸類為美的事物裡面加以抉擇,
很難評斷,或根本不存在孰優孰劣。
回到人文大樓本身,我認為它是一個實用與人文的抉擇。
文院學生能用的空間真的少的可憐,以我自己的外文系來講,大概只有系學會吧,
更不用提什麼天花板掉落之類的慘況。所以人文大樓,對文學院師生的必要性,
應該不會有太多歧見。
但諷刺的是,人文大樓破壞了台大的人文景觀。
第一、它不符合椰林大道的整體美感。
人文大樓的設計多了許多現代感,和椰林大道上的其他較為古典建築相比,
顯得極為突兀。所以在美感的構圖原則裡,它不符合椰林大道的整體美。
第二、它終結了椰林大道建築風格一致的歷史。
人文大樓預定所在的椰林大道,是校總區唯一一個建築風格統一的地方,
同時也是總區古蹟最密集的地方(如校門、舊總圖、文學院、行政大樓),
甚至新圖書館(總圖)在建造的時候也照著椰林大道原本的風格設計,
保留了椰林大道一致的建築風格。人文大樓的建造,
勢必會破壞長久以來一直保存的椰林大道建築風格。
而人文這個領域裡主要包含了文學、歷史、藝術、音樂和哲學,
如今這棟人文大樓卻破壞了椰林大道的美感(藝術)和歷史,
導致應該要研究、重視人文的文學院,因為空間的需求,
反而成為降低台大人文素養的兇手。這樣的人文大樓,聽起來不是特別諷刺嗎?
我的論述到這邊結束了,相信大家也看得出來我是反對人文大樓的建設的,
而若從我的論點出發,不會破壞椰林大道整體美的人文大樓的設計,
勢必除了外牆的風格統一以外,同時也不能太高以保留台大的「天際線」,
可是這樣的建築肯定不能符合實用上的需求。
所以這個議題必須要在實用和人文,也就是維護歷史景觀,這兩方面作抉擇,
至於何者比較重要?就只能留給個人主觀的去做判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