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是否可提供臺大同學轉作其他非營利用途?(須保留原作者 ID)
(是/否/其他條件):是
哪一學年度修課:102-2
ψ 授課教師 (若為多人合授請寫開課教師,以方便收錄)
傅佩榮教授
λ 開課系所與授課對象 (是否為必修或通識課 / 內容是否與某些背景相關)
哲學系選修(可兼A4通識)
δ 課程大概內容
每周主題列表:
簡介
宗教的條件與類型
對宗教之批判及回應
宗教經驗
上帝問題
神話與儀式
宗教語言
猶太教
印度教
佛教
密契主義
儒教(?!)
道教
宗教對話與未來
剛開始導入主題時用的文本比較廣泛,接下來會有大半學期繞著《人的宗教向
度》這本書的內容走,並且探討的對象主要都是基督教;再來會拿《人的宗教
》來講一點猶太教、印度教、佛教,以及(也許老師得了不管教甚麼課都會扯
到儒教的病(誤),)儒家道家的學說,其中儒道部分比較散,有種沒有重點、
天馬行空的感覺,可能是老師自己的研究主題就是這個吧所以想講的能講的東
西太多,相對應的讀本是《儒道天論發微》不過我沒注意和課程的相關性;最
後再做個類似總結的主題。
Ω 私心推薦指數(以五分計) ★★★★★
★★★ 主觀地不喜歡
η 上課用書(影印講義或是指定教科書)
開學第一堂課助教會登記並統一訂書,
雖然不強制買書、且沒課本對考試的影響並不會大到太嚴重,
但是準備助教課的小組上台報告時,沒課本可以參考會很辛苦。
(代價是花將近一千塊買三本以後也很難用到的書所以...就自行斟酌這樣)
最好要有書、尤其是第一本:
《人的宗教向度》,Louis Dupret著,傅佩榮譯。
《人的宗教》,Huston Smith著,劉安雲譯,劉述先校訂,傅佩榮導讀。
《儒道天論發微》,傅佩榮著。
會選用當中的一兩篇文章,看助教印給大家的紙本就好:
《宗教哲學初探》,Melvin M. Rader著,傅佩榮譯。
《文化的視野》,傅佩榮著。
雖然乍看之下好像傅老師自己在打書甚至是強迫推銷,不過我認為比較接近的
解讀應該是因為這門課根本就是在講老師他自己的價值觀,所以指定閱讀也只
好長成這樣了。主要會用到的是第一本:《人的宗教向度》,其作者為傅佩榮
老師的指導教授。
μ 上課方式(投影片、團體討論、老師教學風格)
兩節正課:
搭配紙本講義,聽教授演講式地講課;也許是全程將錄製為開放性課程的緣故
,教授講起話來很拘泥、語調平淡而無趣。雖然課程設計看起來像主題式的專
題介紹,但依然是以歷史、脈絡、或是各個哲學家的思想來發現的方式授課,
當然這完全可以被解套成:傅老師的教法是潛移默化、這門課的收穫並不是立
即見效的;但更直接的感想是:根本就在那邊聽他這裡講講那裏講講東講講西
講講、甚麼也沒學到阿、沒辦法具體有系統地說出到底學了甚麼阿,而且與其
說是教授宗教哲學,更精確點不如說是傅老師的價值觀課吧。
課後有一節助教討論課:
雖然每周都有設置討論題目,但主要是聽報告組上台報告。基本上助教課的收
獲並沒有很大,畢竟報告組不一定能講出一個所以然來,而助教自己好像也不
太會掌握重點的樣子(厄不過我相信這絕對是遇到助教的問題XD),於是整
堂討論就變成大家在那邊為了要討論而勉強討論、每個人隨便擠出一點想法,
最後得到的結論是「原來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阿!」而已。
σ 評分方式(給分甜嗎?是紮實分?)
出席成績及作業 15% <-不過這門課後來沒有出作業
小組學習報告 10%
期中考 35%
期末考 40%
其實我從頭到尾都把這門課當成涼課在混,所以最後A-覺得很甜(艸)
我的情況是:上課經常沒醒著、指定讀本也沒有在碰(除了準備上台報告以及
考前半夜的配合講義快速瀏覽),沒有特別去記講義的內容於是期中考分數超
低(好像6X吧!比平均低的樣子XDDDDD),考卷發下了解助教批改的模式之後期
末考就有抓一下拿分的寫法不過成績不知道。
點名的話,應該是只有一次沒被點到;小組報告自認為弄得不錯(?)
所以我在猜搞不好幾乎全班都A字頭吧吧吧(雖然我修過很多哲學系的課但嚴
重偏食分析而不喜歐陸且根本從未碰過任何中國哲學所以)擺明要混還能拿這
分數應該表示真的很甜吧Orz
ρ 考題型式、作業方式
期中期末:
皆為申論題六選四,出題範圍大抵上圍繞講義內容。歷屆考題在考古題板上
都找得到;答題的話、我個人感覺是、助教好像比較希望看到大家默講義上
的列點,配分是看你寫到多少點來給的——雖然為論述打分數這種事情本來
就是抓到幾個點幾個脈絡就給多少分,但是這門課的考試所要的、似乎是、
只是要我們寫出教授的想法,而非真的可以經由思變得出的結論。
拿其他我認為合理的的答題要求來說,如果被問到融貫論所遭受到的批評有
哪些,則必須回答無法排除孤立問題與多系統情形兩點,這是可以服氣的,
因為是經由理性分析的必然結果;但是這門課會要你簡述心理學對宗教的批
判並為宗教辯護,並且期待出現講義上的敘述與列點:「以佛洛依德為代表
:一、宗教是人類心理上的柺杖。當人面對自然力及不可免的死亡,就產生
強烈願望,再投射出去;二、隨著科學發達,教育提升,人的心理趨於健全
。若還有困難,可由心理分析專家來治療。」,而這種列點方式是危險的,
甚至實際上根本是教授自身的思想,於是這份期待使得我們不得不只能以背
誦的方式來完成論述。(我不知道是否中哲考試本來就是這個樣子,但我個
人是無法接受。)
小組報告:
三個人一組,整學期下來每組會輪到兩次報告;報告內容為當周的討論題目
,例如「請問什麼是『解消神話』?神話解消後,儀式又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這種份量的問題。除了在大家面前嘴砲之外,得準備紙本講義發給大家
或是投影片來搭配講說(看各班助教的規定),我被編到的班級一開始還要
求報告完後必須另外交出一千五百字左右的紙本報告。
ω 其它(是否注重出席率?如果為外系選修,需先有什麼基礎較好嗎?老師個性?
加簽習慣?嚴禁遲到等…)
出席率是有列入計分的:
一開始的規定挺嚴苛,一次課會點名兩次(正課一次、助教課一次),
不過在學運那周之後,正課的簽到單就不見了。
不帶任何基礎就可以應付這門課了:
畢竟這是門能夠兼通識的課。我自己是外系的,也沒有甚麼相關的文化底蘊,
聽起課來並不怎麼吃力;不過指定讀本(尤其是《人的宗教向度》)太玄啦,
唸起來會有「只是似懂非懂地翻下去,沒辦法真的深刻地劃為內在知識」的感
覺,而且好像每次看到迷迷糊糊就會被告知就是超越界阿、不可言說阿,但這
並不影響修課就是了。
老師個性甚麼的都沒有展現阿可能就有點嚴肅這樣吧:
可能是這次的課程有全程錄影的緣故,老師他超ㄍㄧㄥ超拘束的,且講起話來
很古板很像老學究令人疲累(雖然我不知道教室最後那幾排的長者們為甚麼每
堂課都會不時冒出爆笑聲我真的不知道 where is the haha point),偶爾才
會忍不住跳出去婊人婊時事婊政治(然後當攝影機關掉時講話語調會變得像個
口才精彩的演講者XD)。
加簽習慣不知道因為名額沒滿:
印象中這門課根本沒有滿....不過不管有沒有選上課,第一堂課都得到就是了
,否則將視為退選。會有一堆人旁聽,主要是整群上了年紀的人,占滿教室的
1/3~1/2,使得教室呈現修課人數眾多的錯覺。
遲到好像不是甚麼太嚴重的事情:
剛開學時只要一遲到就會沒位子坐(那些旁聽的根本就是來搶位子的阿阿阿)
不過幾個禮拜過去修課同學自己就會開始翹課、因而釋出空位了;正課的點名
截止時間是上完第一節課的那節下課,所以論出席分數的話,會有一節課的遲
到餘裕。另外在上課途中才急急忙忙地衝進教室,教授並不會特別說甚麼。
Ψ 總結
傅佩榮老師是很有名的學者,學問很好這是完全不容置疑的。關於教課的接受
與喜好度則是評價兩極,也許來瞻仰一下風采是值得的,但要不要耗上一學期
坐在下面與應付作業考試,就是看投緣與否以及造化了。
老師將要退休,下學期將開授退休前的最後一門課,不是宗教哲學但教甚麼我
忘了,一樣是全程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