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是否可提供臺大同學轉作其他非營利用途?(須保留原作者 ID)
(是/否/其他條件):是
哪一學年度修課:103-1
ψ 授課教師 (若為多人合授請寫開課教師,以方便收錄)
許雅惠
λ 開課系所與授課對象 (是否為必修或通識課 / 內容是否與某些背景相關)
歷史系選修 兼外系A12*通識
δ 課程大概內容
現代考古與中國文明的起源
商早期與商代的南方
甲骨文與殷墟考古文物
三星堆與金沙文明
校外教學:故宮博物院
崛起西方:西周與其封國
貴族的傳家寶:陝西周原窖藏
銅器工藝的發展
文物所見之晉國
校外教學: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文物陳列館
史籍失載的貴族:曾侯乙
草原民族:中山
西南文化:雲南晉寧石寨山滇文化
從邊陲到中心:秦
期末成果發表(選擇性策展)
Ω 私心推薦指數(以五分計) ★★★★★
★★★★
η 上課用書(影印講義或是指定教科書)
西吧上有當周講義與指定閱讀可當漏
但講義這次是延用之前的沒更新 所以跟實際上課有所出入
μ 上課方式(投影片、團體討論、老師教學風格)
ㄝ抖 PO這篇是為了平衡這門課較少且幾乎都是正面的評價
表達一下比較不一樣的想法@@
教授以投影片講課,有時會看小短片
不知道是因為下午上課還是老師聲音很催眠,我通常上著上著就睡著了
重要的是我覺得教授上課的重點分布不太平均
有些我認為比較重要又或是考題有出的,他是簡略帶過幾乎隻字未提
但有些已經講了N遍投影片也出現N次的內容卻一提再提
也許可以歸咎為教學內容豐富,因而壓縮於在2節正課中不得不略過
但就我來說,寫期中考跟期末考時,看到某些題目總有種啊乾被陰了的感覺。
另外我會修這門課其實是因為看完盜墓筆記一腦子熱,又剛好缺A1所以就選了,
如果有跟我一樣的同好,推薦還是乖乖看小說就好,
這門課只有一堆青銅器,不會告訴你怎麼破開青銅門der
因為這門課的內容,
極度 極度 極度
著重在考古出土的器型,
相較之下想聽一些歷史故事甚至奇聞軼事,
探索概括的歷史內容而言的機會就極少。
(這點從第一節課教授一直講鼎鼎鼎就看得出來...)
原po上了整學期,感覺就是
一直 一直 一直
在看長得有點像又不太像的器物們,
最後看多了,
反而沒什麼興趣去探究其背後真正故事,更不用說脫離器物以外的其他。
但的確像其他篇評價所提到的一樣,
可以讓各種非專業背景的人初步探究考古與歷史的面貌,
但首先要認清一下這門課著重的是「器物」面,
一些考古懸疑故事那些的跟這門課關係不大,
就跟普心學完也摸不透人心一樣。
但整體來說,其做為通識課的確實有其存在價值。
以上為個人想法Orz
最後一節討論課,就看各個助教帶的方式,
內容一般是就當週指定閱讀做延伸探討,而指定閱讀會跟當週上課內容有關。
指訂定閱讀難易度落差大,有英文的也有中文書寫卻跟天書般難懂的。
有兩次校外教學要去故宮跟史語所,這次都在周六,須自行前往。
σ 評分方式(給分甜嗎?是紮實分?)
出席與討論 25%
期中考 20%
期末考 30%
協作作業 25%
應該算紮實分吧,
但我也只知道自己期中成績是80,其餘一概不知,西吧也無更新,最後A-
btw期末考於校定期末考週前一周舉行,
下一週為選擇作策展的同學的展覽,也就是期末考跟策展二選一。
ρ 考題型式、作業方式
考題一律為圖片分析+2指定申論+2自選申論
自選申論考前會把圖片檔放在西吧上讓同學自己選2組自訂題目來寫
我自己是會先打好記一下考試直接背出來,不然當場很難想幾乎寫不完@@
然後教授說因為是4學分課程,
所以增加了部落格的每週協做作業,
由各小組出題與答題,內容通常為申論題。
要怎麼分工答題就看各小組自己了。
ω 其它(是否注重出席率?如果為外系選修,需先有什麼基礎較好嗎?老師個性?
加簽習慣?嚴禁遲到等…)
加簽如上一篇所述,此略。
既然是歷史通識,歷史別太爛應該都還OK,
雖然影響程度不大,畢竟幾乎都申論題,主要著重的是觀察與論述能力。
遲到不管,但這學期常常上到一半一大批遲到的人一起過來,好像約好的一樣@@
Ψ 總結
不甜不涼,但仍推薦給想初探考古相關領域的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