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是否可提供臺大同學轉作其他非營利用途?(須保留原作者 ID)
(是/否/其他條件):是
哪一學年度修課:104-2
ψ 授課教師 (若為多人合授請寫開課教師,以方便收錄)
陳志信
λ 開課系所與授課對象 (是否為必修或通識課 / 內容是否與某些背景相關)
A1領域
δ 課程大概內容
下段節錄自課程caeba:
第一,男女情思主題(包括採集民間詩歌,與統治階級擬代之作)。
第二,兩個主流角色:少年遊狹與後宮閨怨。
第三,吟遊詩人與文士的代民申怨,采詩傳統的延續。
本學期實際上發了四份講義
第一份簡介樂府詩本源和男女情思之興起(套老師所言就是「我們發情了」)
第二為閨怨詩(一樣套老師的話就是「為啥要別離」
第三份主要講後宮閨怨
第四份主題為白馬遊俠(但最後沒講完)
Ω 私心推薦指數(以五分計) ★★★★★
不喜歡考試+慢慢寫作業ok ★★★★★
喜歡老師自嗨+幾乎不點人問問題 ★★★★★
創作文學作品時很難抓到靈感 ★
η 上課用書(影印講義或是指定教科書)
老師上課會印講義給同學自己拿
μ 上課方式(投影片、團體討論、老師教學風格)
主要都是老師自己就講義內容發表
印象中沒看過有人被點要發表意見(原po中途僅因地調缺課一次)
而老師講的內容有時候會看似扯得太遠
兼之老師散發出來的形象讓我覺得略帶神經質(單純描述,絕無批評之意lol)
所以有時上課會突然情緒一激動就分貝拉高或做出奇妙的行為(?)
像有一堂在講樂府搭配的音樂吧,講著講著老師就開始唱起歌來
所以上面說的神經質比較像是老師的個人特質
個人覺得算是課程特色之一
如果有人覺得講神經質太過的話
也可以理解為是情緒外放或不做作的表現唄
而如前述,有時看似老師話題會扯遠,
但其所言內容歸根來說,大抵都係源於當下講授的大主題
老師有些會結合個人經驗,或是當前時事去做個人意見的分享
只是有時表現方式會略誇大,甚至以狀似瘋狂的思路延伸出去
所以乍聽之下會有偏離之感
但若還記得最根本的講述重點,就不會覺得奇怪了
σ 評分方式(給分甜嗎?是紮實分?)
ceiba這麼寫:
樂府詩的詮釋與擬作&當代歌謠的選讀 各占50%
但實際老師到底一開始說是怎麼評的我自己也忘了XD
本學期沒有期中期末
有時會點名 據老師說法是斟酌加分用
只有三個作業
分別為1.探討流行影視或文學作品中男女主角相遇的場景
(如何塑造、試著舉證與分析etc.)
2.擬作一首閨怨詩
(不一定要像講義的結尾幾乎都回歸和平中正,至少我寫的沒有,
該怨婦最後領便當了T.T)
3.自選台灣正史或野史中,認其可代表台灣人遭受苦難者的心聲者,
做一首詩(我不太會表達,但概念就類似古代文人以描述昭君和班
婕妤等人的遭遇借以自比)
對作業老師沒什麼要求,
基本上只會告知同學大方向,對其他事項並無嚴格規定
問過上他大一國文的朋友,其表示老師好像就是這麼個隨性的人
然後看到擬代樂府詩或寫詩不用怕,
雖然講得好像要寫一首古詩,但如果能力所限或想寫新詩形式也無妨
我的作業二跟三都寫新詩形式成績也都不錯~
評分方面
原po作業一和二都A+ 作業三成績因期末未知
中途請過一次假
碰到的點名都有點到 最後拿A+
老師也表示過自己給分很free的
ρ 考題型式、作業方式
如上段所述
ω 其它(是否注重出席率?如果為外系選修,需先有什麼基礎較好嗎?老師個性?
加簽習慣?嚴禁遲到等…)
加簽記得是從高年級開始
有時會點名,而且都在第一堂的一開始
外系沒基礎ok因為我也是
當然有些中文底子的話會比較好吸收 但我覺得影響不大
Ψ 總結
基本上是堂輕鬆無壓力的好課
沒期中沒期末
作業會事前兩三個禮拜就告知下去讓你慢慢寫
但如果你跟我一樣作業一花了整整兩天寫
作業二的閨怨詩更是慢慢邊想邊寫大概花了一週才寫完的話
還是早點寫作業吧
畢竟這堂課的作業,個人覺得多少要有點靈感素材比較好寫
不過老師也人很好地接受同學補交就是了
但並沒提補交是否影響作業分數
另外雖說上課幾乎都老師自己講,
但如果同學想在課後跟老師交流也ok的,
有看過其他同學下課後跟老師交流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