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是否可提供臺大同學轉作其他非營利用途?(須保留原作者 ID)
(是/否/其他條件):
是
哪一學年度修課:
106-2
ψ 授課教師 (若為多人合授請寫開課教師,以方便收錄)
闕河嘉
λ 開課系所與授課對象 (是否為必修或通識課 / 內容是否與某些背景相關)
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 闕河嘉 副教授
δ 課程大概內容
傳統傳播理論與符號學
其他傳播模式
傳播、意義與符號(1):符號 Sign(索緒爾與皮爾斯)
傳播、意義與符號(2):結構 Structure(符號的組成/系譜軸與 毗鄰軸)
傳播、意義與符號(3):符碼 Code(符碼:定義與模式)
傳播、意義與符號(4):文化 Culture(文化:象徵與迷思)
符號學應用分析:結構主義、李維史陀(Levi-Strauss)、解構符號意涵
注:臺大兩門傳播學課程「傳播學概論」和「傳播學」差別在於:
「傳播學概論」由圖資系開設,一學期兩學分,著重傳統傳播理論(線性模式)。
「傳播學」由生傳系開設,一學期三學分,著重新型傳播理論(符號學)。
Ω 私心推薦指數(以五分計) ★★★★★
想重溫高中選擇題考試者:5星
想認識符號學者:4星
想培養學術基本功者:3星
整體:3.25星
η 上課用書(影印講義或是指定教科書)
投影片為主,並發放「寫作指示詞」講義,皆會上傳ceiba或臉書社團。
另推薦教科書Fiske, John (2010). Introduction to Communication Studies
(“Studies in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series), 3rd Edition.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同樣會掃描重要篇章放至ceiba。
μ 上課方式(投影片、團體討論、老師教學風格)
整學期課程以期中考切為上下半部。
上半部著重講述傳播學、符號學理論,以期中考作為驗收。
下半部進入實作,其中兩週請校外專家演講,其餘課程在引導學生產出期末報告
和提供討論時間。
老師講授時會搭配投影片,奇怪的是內容總是跟先前上傳的檔案有顯著差異,不
是頁次順序對調,就是大量增補內容(而這些新增的內容又僅僅是對同一個簡單
概念的不同表達),令閱讀原檔的學生常常不知道當下進度到哪,有組織鬆散、
略缺脈絡之弊。
σ 評分方式(給分甜嗎?是紮實分?)
期中考40%、作業與課堂參與30%、期末小組報告30%。
ρ 考題型式、作業方式
一、期中考(40%)
共分兩大題,包含單選題(共30題,每題3分)和簡答題(共2題,15分),
滿分105分。
題目十分平易近人,平均八、九十是常有的事。
二、作業與課堂參與(30%)
不定期有作業,將擇最優的6次計算,每次5分。
因老師認為研究乃大學的基本功,故於期中考前頻繁地出「寫作指示詞」作業
(約每週一次,一週後繳交),要我們運用「描述」、「分析」、「解釋」、
「評論」、「討論」五個寫作指示詞,(一)整理出一篇論文的架構,並(二)
構想一個問題,自問自答有何預期的解釋。
縱使訓練學術寫作的用意良好,老師和助教亦用心解答學生疑惑,我仍認為這樣
的作業成效不彰。
首先,針對(一)整理論文架構,老師並未提供參考文章,而是要我們自行蒐羅
適切的學術論文。但連主題、方向都沒有,不免使人於查找文獻時,落入漫無邊
際的空泛窘境。又因為不是每篇文章都有清晰的架構,學生時常得要挑三揀四,
耗費不少時間。
其次,針對(二)自問自答並寫出預期解釋,同樣也是要學生憑空想出一個問題
,再對這個問題擬出回覆。但矛盾之處就在於,具學術價值的研究問題不可能無
中生有,其背後往往需要有大量知識的積累和時間的淬練。換句話說,若一個問
題可在短時間內(如一個禮拜)構思而成並輕易回答,那肯定流於淺顯而毫無學
術價值。(一個禮拜就能妥善回答的研究問題,還算/需要「研究」嗎?)
再者,老師後來雖將作業主題侷限於「農業」相關,但考量修這門課的140名學生
,僅只60位是生傳系大一同學。換言之,要超過半數非農專業的修課同學,在短
短的一週內思索、閱讀、掌握、再寫出農業相關議題的文章,未免強人所難。
最後,一連好幾週的作業練習,皆與期末報告無直接的關連,無法因一週週的書
寫累積完成期末作業,不免給人首尾斷裂、白費苦工之感。
三、期末小組報告(30%)
以符號學方法分析日常文本,含口頭報告及書面報告。約3-4人成一小組,需自行
配對。
因課程所教理論數量有限,各組於分析時運用的方法皆大同小異,唯研究主題不
同。
ω 其它(是否注重出席率?如果為外系選修,需先有什麼基礎較好嗎?老師個性?
加簽習慣?嚴禁遲到等…)
因老師說她以前早九的課也起不來,所以「點名加分」,一學期約點三次。
Ψ 總結
我是抱著對符號學的興趣來上這門課。一學期下來,雖對符號學有概略的認識,
但總覺得所學理論稍淺,猶未觸及核心,難免有些隔靴搔癢之感,略微可惜。
而「寫作指示詞」練習雖立意良善,但總覺得效用不大。建議幾次的研究關鍵字
練習應更與各組的期末研究契合,讓同學於練習時,漸進地完成期末報告。
即使如此,這堂課不失為瞭解符號學的敲門磚,且不應否定老師與助教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