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是否可提供臺大同學轉作其他非營利用途?(須保留原作者 ID)
(是/否/其他條件):是
哪一學年度修課:
107全
ψ 授課教師 (若為多人合授請寫開課教師,以方便收錄)
蔡雅如
λ 開課系所與授課對象 (是否為必修或通識課 / 內容是否與某些背景相關)
經濟系
δ 課程大概內容
微積分1:極限、微分、微分應用、積分
微積分2:積分、積分的應用、微分方程、參數方程
微積分3:偏微分、多重積分
微積分4:無限級數與數列、Constrained Optimization
Kuhn-Tucker、Envelop Theorem
微1到微3照著Stewart的順序,會跳過一些自然科學的應用,改上經濟學的應用
微4上完Stewart的11章,接續Simon and Blume的18與19章。
Ω 私心推薦指數(以五分計) ★★★★★
★★★★★ 大推! 經濟系大一都給我修起來!!!
η 上課用書(影印講義或是指定教科書)
James Stewart, Calculus Early Transcendental, 8th edition
Simon and Blime Mathematics for Economists
王道一老師自編的投影片(應該來自老師個論的簡報)
μ 上課方式(投影片、團體討論、老師教學風格)
微1到微3是由蔡雅如老師教授,微4是蔡雅如老師與王道一老師兩位老師合授
上課重點會放在投影片,會用板書帶證明與習題,比例大約3:2
雅如老師如同板上幾篇提到的一樣,是個教學用心且很關心學生的老師
老師上課板書寫錯或卡住的時候確實會亂叫
而且微4有些題目太醜的,還會索性把數字改好看一點XD
上老師的課唯一比較不適應的是,老師如果在趕課,黑板會擦很快
上課要隨時緊戒,建議可以用手機先拍下來
道一老師會用很潮的iPad代替黑板上課,在講課方面有時候有點卡卡的
老師自己說他還是習慣用PPT上課,不過老師上課講的經濟笑話都好好笑
是屬於那種聽到笑一次,想到會再笑一次得的好笑話^_^
基本上兩位老師都很願意解答同學的問題,每次下課講台前面都人山人海
實習課的部分有四個班,可以自由換班(應該算是私下換)
每個助教各有優缺,如果屬於正課以外一定要在實習課再聽一次的人
建議可以每個助教課都聽聽看,再選跟自己比較對頻的
σ 評分方式(給分甜嗎?是紮實分?)
兩次小考:各15%(可以用期考分數抵一次考差的小考)
期考:40%
作業:
每週紙本作業:10%
Webwork:10%
學習單:10%
給分扎實,別肖想會有微乙的甜度
ρ 考題型式、作業方式
期考題型:微1~3基本上跟同天考的微甲題目有7成重疊,
餘下3成是學習單裡面的內容
微4的是整張獨立出題,主要也還是跟學習單的題型相同
不確定下學年是否相同,畢竟是第一年開
推測會往微4這種獨立出題的方式靠近
小考:一門課兩次,題型會從紙本作業、WebWork、學習單出
準備起來不算太困難,但一次小考滿分就是15分
也就是小考少一分,期末就少一分,
而且常常期末的等第都取決小考的一兩分,所以每次小考都粉刺激><
學習單:這堂課的賣點之一,主要會選一些與課堂進度相關
在經濟及商業上的應用,例如成本最小化、邊際產量、邊際替代率
每一張都蠻有趣的,也會入期考題
但四人繳一張的規定實在蠻沒意義的,因為有些人停休
有些實習課也不來,最後幾張根本都單幹
建議之後可以改成一人繳一張,反正依結果來看
一個人也是寫的出來的(笑
ω 其它(是否注重出席率?如果為外系選修,需先有什麼基礎較好嗎?老師個性?
加簽習慣?嚴禁遲到等…)
不需要基礎,如果高中沒學過微積分,剛開始確實會比較吃力
不確定會不會點名,但老師會認人
(尤其到微4也沒剩幾個人了,阿不是)
加簽應該是都簽,不過今年外系來修的也不超過5個
Ψ 總結
微積分模組化,是從今年開始數學系嘗試的計畫,聽老師期初介紹
主要的目的有三:
1.希望能夠讓微積分除了單純的運算技巧外也能跟專業結合,
2.避免過去期中考爆就放棄,期末失常一整個學期的辛苦就白費的窘狀發生
3.希望同學可以藉由自己的程度及需求修課
修完三堂就能達到畢業門檻,全修即視為微甲
經濟系順應時代的潮流,慷慨赴義成為第一波先鋒
一年修課下來其實評價也蠻兩極的
不過我自己認為經濟系大一微積分這樣調整
讓大一就能提早接觸一些大二必修的數學,
也算是提早讓大一知道經濟學跟數學脫不了關係
如果真的不喜歡,要趕快幫找後路,
另外與經原同一年修,有些觀念有數學的輔助也會比較清楚
建議是如果未來想走學術路線,那一定要修微4
反之如果未來不是的話,修微1~3就很足夠了,可以自己評估微4的必要性
啊還有,搶到板上第一篇微積分模組班評價文
潮爽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