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否可提供臺大同學轉作其他非營利用途?(須保留原作者 ID)(是/否/其他條件): 是
哪一學年度修課:109-2
ψ 授課教師 (若為多人合授請寫開課教師,以方便收錄)
洪英正
λ 開課系所與授課對象 (是否為必修或通識課 / 內容是否與某些背景相關)
A4通識。
δ 課程大概內容
(先說,我真的沒有唬爛)
你要當個主動積極、奮發向上、吃苦耐勞、潔身自愛和勇於嘗試,簡稱公誠勤樸的好人(下文所有「好人」同此定義)。
Ω 私心推薦指數
想要甜通識★★★★★★★★★★★★★★★(學期等第真的很甜)
上課想要玩簡單的測驗★★★★★★★★★(雖然說是心理測驗,但並不嚴謹,聊作消遣或許更合適)
想與旁邊的同學交流、交朋友★★★★★★★(老師會逼你跟旁邊的人聊天)
覺得點名是挑戰人生極限和無比卑劣的行為 (對,沒半顆,週週點,要上cool 填答)
無法接受教授講話中夾英的人★(老師有點psychology的背景、要當個open-minded的人、這個model、這個project…)
想學到東西★★★(以滿分五分計)
η 上課用書(影印講義或是指定教科書)
講師放在ceiba上的投影片與參考檔案。
μ 上課方式(投影片、團體討論、老師教學風格)
照投影片上課,檔案會放到ceiba。不過檔案跟課程內容不是完全按ceiba週次的順序上,有點亂,大家課堂上常常不知道在講哪一週的投影片,上課時要找一下。講師偶爾會分享他的個人經歷或見聞供大家參考。遠距採同步會議的方式。
實體的話主要就是老師講課,會告訴你要當好人、講一些組織理論、你要當好人跟管理學的矩陣,然後會安排一些測驗跟提醒你要當個好人。每週上課大概會有一到兩個心理測驗(測你是不是時間管理大師、你夠不夠和善之類的),做完後老師會開放5~10分鐘的時間讓你跟隔壁同學交流彼此的結果和想法。偶爾會有小團體的討論(臨時隨機分組,要整理簡單的心得上交)。
σ 評分方式(給分甜嗎?是紮實分?)
由出席率和期中、期末組成。
學期總等第超甜,但考試分數不好看,因為會考非常細,完全在賭前一天晚上有沒有看到。期中是「50題選擇+個人申論與團體作答」,教授說選擇拿30分(一題1分)以上就是接近滿分的程度。題目大概就是一大堆講過的模型或測驗,然後問你其中一個測驗在幹嘛,或是「這個模型有四個部分,以下哪個選項不是其中之一?」(大概如此)最後是全班每人加20分。
期末因為遠距,改由「電影觀賞心得+期末報告」組成(原先似乎有個訪問的調查報告)。期末報告的內容有三部分:正義論影片的觀賞心得、課程內容回應還有個案分析。
ρ 考題型式、作業方式
考試的話是「選擇、申論跟個案分析」(同時出現)。報告的內容跟題目不一定。期末報告的評分原則之一是「有意義的思考」(別問,我也不知道那怎麼判定,應該是叫我要當個好人吧)。
有一份個人SWOT的分析作業。
ω 其它(是否注重出席率?如果為外系選修,需先有什麼基礎較好嗎?老師個性?加簽習慣?嚴禁遲到等…)
老師人非常客氣,很和善,不會讓人覺得不舒服。講話時會挑字句,推測是想讓人感覺有點文雅、有學養的樣子(例如把「酒」換成「杯中物」之類的)。
加選是三類電腦分發,實際上以人工加簽為主(60位),有寄信的優先。
極重出席,週週點名(下課後約有半小時至cool 填答,會問非常細,連助教都不一定馬上答得出來的那種),然後上課不可以趴著。
不用基礎。不管你是好人、白紙一張或像杜芬舒斯一樣邪惡,都行。
可能是為了讓大家方便跟旁邊的同學交流,講師是挑大小和人數搭配非常剛好的教室,而且要點名,學生幾乎都會到;加上有時候問題很細,或是突然有什麼要求或團體回應。鑒於前述情形,我強烈建議跟交流時認識的人打好關係,或是找個同學一起修,這樣可以幫忙占位子或找答案,能省非常多麻煩。
不推薦的理由是我認為課堂的論證稍隨便了點。例如課堂常做的測驗,其實是在未經過專業評估且缺乏嚴謹實驗環境的設計下進行,而且還是自己測一測跟分析,能得出什麼可參考的結果實在令人懷疑;又或者像老師會喜歡提文化、東西方的差異。他曾講程朱理學壓抑了中國人的心性,讓東方人比較壓抑,但這種說法其實並沒有經過很嚴謹的驗證,而且這個概念是把中國人、東方人設定成全部都長一樣(大概是沒讀過書的農夫也跟科舉進士一樣)。此外,整堂課的核心就是當個好人,嗯…這種事情就知易行難吧,大家也想當好人,問題是很難,這個問題也不是一直說要當個
好人就能解決的。簡單不等於錯誤,通識不等於草率,而這門的內容我認為稍草率了些。以學東西為主要選課考慮的話,我並不推薦(若想交朋友就另當別論了)。
Ψ 總結
「孩子,你今天在學校學了什麼?」
「我想做個好人。」
「怎麼做個好人?」
「我想做個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