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否可提供臺大同學轉作其他非營利用途?(須保留原作者 ID)(是/否/其他條件): 是
哪一學年度修課:110-1
ψ 授課教師 (若為多人合授請寫開課教師,以方便收錄)
蘇宏達
λ 開課系所與授課對象 (是否為必修或通識課 / 內容是否與某些背景相關)
A3通識兼「歐洲暨歐盟研究學程」必選課程。
δ 課程大概內容
聽老師講歐盟歷史&歐洲企業家演講。
歐洲企業家基本上都是歐洲商會的成員。演講內容主要是介紹所屬公司、產業環境與生態。有些公司會提供實習機會,由老師推薦後再由公司選任。
Ω 私心推薦指數(以五分計)
想要一個不動腦的通識 ★★★★★
喜歡浮華的詞藻與講課內容 ★★★★★
願意發言、和老師互動的人 ★★★★★
想要涼課 ★★★
想要甜課 ±★★★★★
痛恨分組報告 ★
不想被坑 ★
想要有明確的成績計算方式 -∞
η 上課用書(影印講義或是指定教科書)
無。
μ 上課方式(投影片、團體討論、老師教學風格)
前三週為同步遠距,遠距結束後實體上課。實體後以四人為一組,抽撲克牌決定組別。允許和一個人換牌。
老師主要以ppt講課,中間有許多討論時間,鼓勵舉手發言。
有四週是邀請歐洲企業家演講,如西門子、意法半導體的代表等。
ρ 考題型式、作業方式
有期中、期末報告和一次心得摘要作業。
【心得摘要作業】10%:以下兩者任選
第一種:任一週之指定閱讀的一篇專章撰寫300字摘要和200字心得,於當週上課前線上繳交。
第二種:針對老師或其他講者的內容撰寫300字摘要和200字心得,於隔週上課前線上繳交。
【期中口頭報告】20%:報告為小組報告,除內容需和歐洲相關外,沒有其他硬性規定。有人做法式料理,也有比較經典的國際關係或歷史相關的報告。整體而言給分不錯,要做ppt但ppt本身好像不算分。報告當天必須全員出席(不然就要請假),否則缺席者直接0分。
【期末報告】40%:由口頭報告與書面報告組成
第一部分是口頭報告(20%):各項規定要求與期中報告同,以老師對期中報告的講評與建議為期末報告的研究方向。
第二部分是3000-4000字書面報告(20%):loading普通,分數也算好看,為期中報告與期末口頭報告內容的延伸,更深入地分析研究議題。
【課堂參與、出席】30%:此為前述甜度±★★★★★與成績計算方式的問題所在。
老師在學期初時表示上課發言是「加分」。結果到學期末結算時,才知道老師的意思是小組上課發言一次「得」2.5分,而平時分(含出席)「基準」(此處引述助教信件的說法)是15分。換句話說,這個「加分」實際上是「佔學期總成績15%的上課發言」。然而我、本組同學,以及他組不少同學都以為所謂「加分」是「學期總成績的『額外』加分」,而非「佔學期總成績15%的平時參與」。當然,這可以理解成上課發言算分數,但沒有人知道佔15%之多,期初根本沒有提到,課程大綱也沒有寫。我傳訊息詢問許多同學(非常抱歉打擾同學的假期QQ),結果沒有任何人清楚這件
事。很多人就跟我一樣一頭霧水,不明不白的就被送下去了——這「加分」的定義似乎和一般認知有點差距吧
我將分數計算跟規則不清的問題拿去問助教,得到的回覆是:「上課發言是視作課堂參與的衡量,在平時參與成績的基準上,有發言組加分,缺席情況嚴重者扣分。另回看老師以往課程的評分說明,也沒有收到同學有關課堂參與加分的意義的質疑,故對此部分的分數不作調整。」然而,課堂中從未說明上課發言在學期成績的「實際佔比」,也不曾表示有什麼「基準」存在。同時,此回覆亦未回應我對「事前有無清楚說明」的疑問。另外,以過去無人質疑作為理由,殆有可議之處。未來的修課同學若再遭遇類似爭議,請把這篇文章拿出來作為佐證,至少他們就不能以「過去無
人質疑」搪塞了:)
ω 其它(是否注重出席率?如果為外系選修,需先有什麼基礎較好嗎?老師個性?加簽習慣?嚴禁遲到等…)
雖然說會點名,但除了期中、期末報告,也只在第一次實體點了一次名,有事可以請假不扣成績。不太需要基礎,但有同學反應如果比較缺乏歐洲歷史文化背景知識,討論的時候會很無聊。老師是大名鼎鼎的社科院院長,講課風格比較浮華(這是很委婉的形容)。企業家演講還不錯。
加簽的部分,「歐洲暨歐盟研究學程」同學優先;在前者之外還有40個申請名額,要撰寫低於100字、講述修課的動機和期待的短文寄給老師的助理(不是助教)。然後老師超級討厭課堂睡覺、做其他事的人。如果精神不濟就請假吧,書唸不完也是,直接在課堂上被點起來很尷尬。
另外,本課程有提供成績優良同學在知名歐商實習的機會,但根據同學的說法,有一些跳票了。如果是奔著實習去修課,請自行斟酌。
Ψ 總結
因為規則表述不清楚,加上根本毫無道理的評分處理理由,本人喜提B+,不難受是不可能的。助教甚至記錯名字,差點算我期末報告缺席0分。請110-2以及日後選到這門課的同學自求多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