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選擇權的結算價計算機網路上有,他的結算價是可以算出來的,
剩下多的都是時間價值。
所以選擇權你可以這樣看:
你花了50點權利金買了一口選擇權,這50點假如可以分成結算價30點+時間價值20點。
如果大盤在結算前沒有多漲(跌)20點你就會虧錢。
換個白話一點的說法,選擇權就是在買波動性,如果你覺得大盤會死魚,
你就不應該要買選擇權。
三月大跌的時候,選擇權C+P變超貴的,不然大家雙買都賺錢,誰要當賣方?
同樣的,前幾天美股大跌,選擇權又變貴了,
甚至還出現隔天大盤小漲小跌,結果選擇權C/P都跌的狀況,
因為大家都預期隔天會大幅波動呀。
所以這哪有什麼黑箱,你都知道結算價了,
剩下的時間價值就是你願不願意付出這些錢去賭他會漲(跌)更多而已。
對了,你不要亂發明名詞,什麼期望值的。
期望值裡面一定內涵機率的成分,
選擇權買方勝率低,但賭對一次賺的錢多,
兩個相乘起來怎麼會是你第一句話說的期望值高?
如果高,那誰要當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