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在國外工作的遊子,最近突然很深刻的覺得應該要回台灣,所以正在找工作,有拿
到幾個offer但也還沒有下最終決定,打算再看看能找到什麼樣的offer再看要不要回去。
潛水多年,看到這篇文想說分享我的心境供版友參考,順便也可以討論如果你是我,你會
如何看待。
在美國讀兩年書工作三年多,在美國畢業後結了婚,小孩出生沒多久,開始思考究竟要不
要續待美國。考量點有下:
物質方面
1. 美國薪資約台灣2-2.5倍,在當地買新房比較台灣南部買新房的話,房貸差不多,但美
國保險、房屋稅、所得稅較重,但overall在台灣繳個4w房貸可能收入支出打平,而美國
所得稅後,大概一個月繳1700的房貸+稅+保險還可以存個1500鎂,美國唯一花費較高就是
如果常常買中餐喝珍奶,實在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2. 日常支出方面,買車買電子產品在美國真的沒什麼壓力,沒事進城逛逛心血來潮就換
一隻iphone那個月照樣吃喝玩樂,在台灣可能買之前還要先算算那個月夠不夠花。
3. 物資,美國真的是什麼產品都有,因為有小孩所以買很多育兒用品,例如嬰兒車或是
汽車安全座椅,幾乎全世界的名牌都會引進美國,但台灣就要看有沒有代理引進。但是偶
爾也會發現一些日韓系的育兒神器美國買不到,例如二伯團購的韓國地墊城堡。但光看疫
苗跟台灣比較就知道,美國國力強大且對於確保物資流通性其實建立了很強大的系統。
精神方面
1. 朋友圈侷限且同質性高,畢竟能出國很大部分都是家裡有點錢的,能跨出國門就進過
一層篩選,因此討論的話題同質性也高,不外乎如何節稅,規劃退休金,去哪裡玩,教會
有什麼八卦等等,在台灣是否可以交一些8+9朋友聊聊宮廟發生了什麼事?至少可以選擇
想交的朋友,若是真的不喜歡一個群體,還有許多其他群體,而不是只要是老中就要想辦
法與其想交。
2. 社群融入,美國人大多都很nice, 以前偶爾也會找老中幾個同事去他家喝酒開趴,但
聊完運動聊完股市之後,真的就不知道要聊什麼,只能在旁陪笑聽老外之間幹話連連。可
以想像未來小孩入學,家長之間大概一樣是相敬如賓,難以真正融入,但回台灣的話,就
可以輕易的融入到學生家長會中,互相分享和參與小孩成長的酸甜苦辣。
3. 小孩社交能力的發展,我認為孩子的社交能力很大是從模仿父母(尤其是父)來的,
看過無數案例ABC 尤其男生完全沒有任何社交能力,面對人都是靦腆靦腆講話不若美國人
有自信,我將他歸咎於父親因語言與文化隔閡,無法自在的與人交談與社交,導致孩子沒
有辦法建立良好的社交能力。回台灣這個問題會減少許多。
4. 家人都在台灣,擔心二十年後才後悔都沒花時間陪父母,讓父母無依無靠的感覺度過
餘生。
其他回台灣的確定台灣教育封閉,否定開放式討論,外語能力不如ABC等等就不贅述。
目前想到是這樣,還有想到再補充,版友們也可以討論還有什麼我沒想到的。
※ 引述《wawi2 (@@)》之銘言:
: 在美國也工作一段時間惹
: 從台灣工作辭職到美國念書 後來順利找到工作 在美國也好幾年惹
: 因為諸多原因 也已經快4年沒回台灣
: 午夜夢迴 想起了新竹的郭家潤餅 之前念書時常騎著小噗噗去吃
: 現在居然想不起來怎麼從光復路騎到郭家潤餅
: 赫然發現自己跟台灣的連結似乎已經沒這麼緊密
: 畢竟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 現在居然有一種游子在外的感覺
: 想請問大家 當年出國工作(包含念書後工作)的原因是甚麼?
: 1. 聽說國外CP值較高(沒在台灣工作過)
: 2. 錢就是王道 $$多才是重點(沒在台灣工作過)
: 3. 在台灣工作過 不喜歡台灣的工作型態(薪水偏低工時偏高) 才想出國
: 4. 男女朋友在國外 飛過去一起生活
: 5. 不知道 身邊的人出國念書就跟著去出國 然後不知道為什麼就拿綠卡留下來惹
: 6.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