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是刊載於別冊週刊文春上的訪談,跟虛淵對談的東山彰良是台裔作家。
本名王震緒,筆名東山彰良是紀念祖父的籍貫山東,跟小時候住在彰化所取的。
2015年,小說《流》獲得直木賞。也寫過火影忍者的外傳小說跟電影編劇。
http://bunshun.jp/articles/-/2800
擄獲虛淵玄與東山彰良的「台灣布袋戲」。它的魅力是?
以『魔法少女小圓』為首,寫出多部人氣動畫劇本的虛淵玄迷上台灣的傳統藝術「布袋戲
」,並把影像作品帶入日本。另一邊,以台灣為根源的東山彰良在近期出版的最新長篇中
也把「布袋戲」當作關鍵描寫。為何它會如此吸引人?
不厭其煩地大膽改良,持續挑戰新的演出,為你直擊台灣極致的娛樂。
◆◆◆
在便利商店每周銷售5萬~6萬片的「布袋戲」
東山 看到虛淵先生跟台灣布袋戲的龍頭「霹靂」聯手製作的影像作品『Thunderbolt
Fantasy 東離劍遊紀』(以下稱『東離』)受到強烈震撼。
它已經進化到這麼可怕,懷疑-這真的是我知道的布袋戲嗎?
虚淵 布袋戲的發源據說是在17世紀,但在台灣以前曾在電視上盛大播放,現在是很受歡迎
的國民性作品。台灣出生的東山先生應該比我更了解吧(笑)
東山 哪裡,今天還要請虛淵先生教我。我在10歲前就已經搬到日本,布袋戲只在我小時
候看過,是怎麼飛躍進步到現在的模樣,這其中的過程我完全不知道。聽說現在是連
便利商店都有在賣DVD。
虚淵 是的。霹靂是以一集70~90分,每周出兩集的方式銷售。就好像客人買漫畫周刊雜誌
那樣,價錢也才幾百塊,年紀輕的也可輕鬆買得起。劇情發展也很大膽,演出也很華
麗,非常的有趣。聽說在便利商店每周一集會出5萬~6萬片。
東山 那真是不得了。不過它有趣的地方已透過『東離』見識到。我所知道的布袋戲是
「酬神演出」,是在過年過節時在廟的前面,演出給神明看的戲劇。戲偶的樣子跟現
在也完全不一樣。
虚淵 我讀過您的作品『僕が殺した人と僕を殺した人』,裡面有一幕是少年主角代替操
偶師演出布袋戲。
東山 13歲的孩子即興地演一段沒頭沒尾的布袋戲。當時,在主角ユン的腦中是受日本漫
畫『AKIRA』影響,每天晚上都在筆記本畫的漫畫,不過漫畫舞台不是「新東京」而
是「新台北」,劇情是一個叫冷星(cold・star)邪惡主角要報殺兄之仇。他跳上劇
台,把手穿入戲偶中,高高的舉在頭上,開始操演起來……。ユン他是完全無視規則
,只是有樣學樣的演戲,其實布袋戲有很多自己獨特的規矩。
虚淵 會有固定的表演方式,且非常精彩。角色登場時一定會有「詩號」來吟唱人物介紹
。而且旋律很有特徵,是由口白,也就是說書人一個人來分別飾演全部的角色,這點
也是一絕。
原本布袋戲就是先有說書人的語調,戲偶再配合語調來演出。
說書人的語調更讓人讚嘆。
東山 台語本身就有節奏強烈的聲調,雖然我不懂台語,在台灣也大多講國語,但看到有演
布袋戲的時候,也會聽得入迷。即使不懂台詞的意思,只光聽語調就覺得舒服陶醉。
特別是角色發招時的”耍帥動作”,帥到讓人頭皮發麻。
帥氣場景的製作真的是很厲害。
虚淵 沒錯,我認為口白的說話方式與其說是傳統藝術,還不如說是布袋戲的精隨。
變換語氣跟聲音來飾演不同角色的美妙。我是希望日本人來體會嘗試看看,但是不懂
台語的話就無法傳達他的價值,感到很遺憾。對於語言的隔閡非常懊惱,所以就乾脆
在『東離』裡面加進去,當作是炒熱氣氛的演出。
詩號用台語朗誦,同時打出字幕。我是認為觀眾也都看得出來這種氣勢。至於其他角
色的發聲就全部用配音。像動畫那樣每一個角色配一位聲優的型態。口白是台灣布
袋戲的「藝」的話,日本所誇耀的「藝」就是聲優的技能。
東山 原來如此
戲偶至今仍用手雕,是數位科技所沒有的風味
虚淵 也許有點複雜, 『東離』的製作程序是先把我寫的劇本翻成中文,然後再翻成台語
由口白唸出。操偶師聽著台語操偶拍攝,日本的聲優再看影片配合動作演出。
大致流程是這樣。
東山 啊,難怪!戲偶的動作完全跟我認識的布袋戲一樣,我一直在想這是怎麼做到的。
虚淵 動作基本都是配合台語的節奏在動,應該是跟原本差不多。但是對日本人來說是要
配合不熟悉的節奏再加上日語台詞,對聲優來說很辛苦。對我們提出的「就當作是
歌舞伎,盡可能的誇張表演」這種任性要求,他們還是做到了。不愧是技藝的世界…
…。布袋戲的偶頭全是木雕,無法加上表情。在動畫中要以表情呈現的地方全都變
成要以聲音來表達。正是這樣,才需要聲優配合作出超乎原本的誇張演出。
虚淵 實際上布袋戲的偶頭到現在還是一尊尊的用木頭手雕而成。從這點堅持感覺這很
有台灣味。因為,如果是好萊塢的話,早就以樹脂來大量生產。在台灣還在影像中
注入最先端技術,加上數位處理,服裝素材上也活用了尼龍…但是只有臉部到現在
還是用木頭雕刻。我覺得他深深地對現今我們的記憶深淵傾訴著這一點堅持。
東山 也許就是這樣。
虚淵 如果今後的娛樂市場變成全是CG的話,那是讓人感到寂寞,到那時絕對會有無法挽
回的文化。我是恰巧因為簽名會在台灣遇見霹靂布袋戲,第一眼時受到極大衝擊
「無法相信眼前發生的事」。可以說是特攝人偶劇,甚至我認為這是藉由人的手所
發生的魔術。是數位科技絕對嘗不到的風味。
東山 不過,在裡面加入數位的新血這點也是很厲害。如果只是照原始那樣,年輕人應該
是不會去追隨的。
拍攝現場有準備替身戲偶!
虚淵 這也是。雖然尊重傳統,但也一直在進化。戲偶本身會配合世代逐漸變化。像我最
初看的霹靂大展上有展示歷代的戲偶,一目瞭然就可看出臉跟服裝一直變化。
因為意識到在電視呈現,連細部都精密製作,結果,身長從30公分變成90公分。
臉部也每年都在改良,像霹靂布袋戲的主角-素還真只剩唯一眉毛的造型不變之外,
臉都是配合每個時代最先端的美型臉製作。在這方面的想法很柔軟。
在『東離』則做了更有挑戰的嘗試,女主角丹翡的臉是連霹靂都初次嘗試的
「動畫臉孔」。
東山 丹翡是讓我無法想像這竟然是布袋戲的可愛臉孔,真是嚇了一跳。
是怎麼決定臉跟衣服的造型?
虚淵 基本上是由造型師進行設計,再由霹靂的職人呈現成戲偶……霹靂的工作人員真的
是專門。以30年累積經驗為底,從設計圖的階段就一直給我們很確切的建議。
呈現在畫面時需要哪些東西,或是最好再加上羽毛或是披風那類可以隨風搖曳的配件
,髮型跟服裝的裝飾方法,他傳授了很多「呈現方式」給我們。
布袋戲的攝影現場也很驚人,會實際下雨,吹風的壯絕演出,還準備了用在比較嚴苛
攝影場景用的替身戲偶。他那堅持一點都不妥協,有如在看特技一樣。那個攝影場景
也很想讓大家看看。
就是那種職人氣質跟不怕進化,抱持勇氣並貪心地架構傳統,我就是被這兩點兼具的
地方所吸引。畢竟,會跟我們這種國外組一起製作作品這想法就很前衛。
東山 虛淵先生的膽量也很大(笑)
虚淵 哪裡,我是被最初看到的素還真系列給震撼.只是運氣好能跟他們一起合作,很幸運。
能夠這樣讓我為所欲為。(笑)
東山 那是最重要的。必須要自己覺得快樂。
終於找到的故鄉
虚淵 我還有一個製作『東離』後覺得太好了的理由。實際上我創作的出發點是小說。
所以在寫動畫劇本時不知不覺中台詞會變得很長。這點對我而言是個瓶頸,但是在
布袋戲這個需要口白的台詞才能成立的影像作品,跟饒舌的劇本很契合。先是有語言
,聽到語言的操偶師有如收到神諭般地進行演出。一直是我障礙的長舌劇本,第一次
受到歡迎。讓我強烈震撼到”啊!我終於找到故鄉!
東山 虛淵先生跟布袋戲根本是為了相逢而邂逅。
虚淵 我終於找到可以把枷鎖當成武器的地方,從這點真的感受到命運。而且是我一個人
絕對無法抵達的境界。另一邊的小說,原本就是只憑一人就可完成作品的職業。
就連漫畫,光要一個人完成也是有限度。相反的,只有小說是別人無法幫上忙的。
東山 說的沒錯。
虚淵 我認為要將腦中的思考這個東西用言語來成立的話,最可以原封不動呈現的是小說
這型態,覺得這是表現的王道。
我最初以小說為志向也是因為這個理由。
東山 我對故事的渴望很強,所以自己編製故事,想在其中創作能刺激自己的一句話。
但是虛淵先生的情況並不僅止於那樣。情節與視覺,甚至還包跨聲音都需要設計的
很立體。而且這是跟其他人共同合作才能完成。
虚淵 正是如此,那種「不知會如何變化」這一點是很有意思,
我深深地陷入其中,幾乎快從文字倒向這邊的世界。
東山 那種龐大的共同合作,對我而言是做不來的(笑)。我以前有段時期生活困苦,
邊寫邊想說自己的小說如果可以拍成電影有多好。
但是某一天,我就決定,既然賣不出去的話,就讓我隨意去寫。
就隨著故事寫到我想結束的那一天為止。反正失敗也不會給人添麻煩。
就跟剛剛您所說的,雖然可以用樹酯大量生產,但還是可以回到一個個用手雕刻的
這種精神。
不知道這是我本身性質所造成的,還是在台灣的土地上培養的?
無論如何,我覺得這種感覺並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