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hegemon (hegemon)》之銘言:
: PS3真正的問題是遇上顯卡突然大爆發.
: 要不然當年Cell的理論效能是可以撐到小輸RSX的.
: IBM甚至出了篇論文用實驗版的Cell代替GPU.
: 跑出來的效能忘了.不過720P穩跑應該是沒問題.
: 但是在CPU上Cell扣掉程式難寫以外真的是藝術品.
: 尤其是功耗效能比很漂亮.
: 當時大學系上開了門多核心嵌入式系統程式設計.
: 如果沒PS3的話真不知道要拿那預算到哪裡買這麼多機器來做實驗.
: 而且Cell真的很容易跑到理論效能,因為架構上很簡單,
: 給了程式設計師很大的空間去發揮.
: 只要你整個資料流控制好,要跑上去不是難事.
: (現在在豬屎店寫程式,每天都很懷念Cell呀...)
我記得當時SONY是真的打算用Cell當GPU,不過不知道是在效能表現上還是其他問題而放
棄了。才突然找NV弄了RSX出來
如果拿同時期的Xeons(Xbox 360的GPU)相比,RSX本身自帶256MB GDDR3記憶體(再利用
類似NV 的Turbo Cache技術借用主機本身的256MB XDR記憶體)
但是Xeons本身只有10MB的eDRAM,但是也可以使用主機本身的512MB GDDR3 記憶體
雖然有些人認為360因為有10MB的eDRAM所以在抗鋸齒的表現比RSX還要好。主要是因為
Xeons的eDRAM的頻寬是256GB/秒,而RSX的記憶體頻寬是22.4GB/秒
(不過Xeons本身不自帶幾何著色器,所以這個部份是要與CPU同時進行運算)
不過這種論說還是見仁見智
RSX是以NV G70(7800 GTX)為底的架構(但記憶體頻寬被砍了一半只剩128bit)
而Xeons是ATI的R520為底架構(如果拿ATI自家的產品相比大約是落在X1800 XT),後來
ATI以Xeons的架構弄了R600(HD2xxx)出來
不過GPU用Cell被取消之外,在CPU部分也沒好到哪去
之前在IBM擔任CELL的工程師在之後爆料說,當時是SONY和Toshiba先找上IBM共同研發
Cell,但後來微軟也找上IBM,而IBM還把CEll的架構圖給微軟看。微軟事後就決定把
CPU的訂單交給IBM負責。但SONY和Toshiba的員工完全不知道這件事
而這樣就算了,IBM的生產線發生問題而生產延遲。SONY拿不到Cell的成品。
但微軟早就找了第三方生產商當備案生產360的CPU Xenon並拿到成品。才能搶在2005年
年底前發表Xbox 360
不過Xenon和Cell都是以IBM POWER架構下所架構的CPU。只是Xenon是3核心,Cell是
8核心+1個備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