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錄自 HatePolitics 看板 #1I2cjhom ]
我想了好一會兒,該怎麼去簡單地描述我對於自經濟「前店後廠」的看法;
最後我覺得最適合的說法,就是「可悲」 。
剛才看了管中閔在 tvbs 「正經話」節目裡的訪談,更確定了我對這個政策的看法。
如果要用一句話,比「可悲」兩個字還要長的篇幅來形容,
我會說「前店後廠」其實就是
「政府帶頭 在挖 法規漏洞」
「前店後廠」的意思是,本來有許多開放只限在示範區內;但現在,只要是示範區內企業
、機構,他們轉包或委外代工的生產、服務行為,就全都可以取得相同的開放優惠。
比如說,醫療法裡有規定,醫療並不是商業行為,不可以廣告; 但修法後的國際醫療可
以 (這個等下講為什麼)。
國際醫療要設立在專區裡,以和本土醫療區隔……
但有了「前店後廠」之後,
就算是遠在花蓮的門諾,也可以在桃園設一間小醫院當「店」,
在區內行銷他的醫療 (比如說割雙眼皮母女同行打八折之類的),
接受訂位的「店」在桃園的特區內,但客人可以去花蓮動刀。
這個行銷廣告,未必不會流傳到台灣「區外」的地區,而台灣人過去看診也不會被禁止;
現在還有道防線,是「國際醫療專區內,健保不給付」,
但這點也有人爭取要廢除,而且理由很正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