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sitifan ()》之銘言:
: 台灣每年因為中小學評鑑浪費的紙張和印表機的墨水相當驚人
: 為何不推動評鑑無紙化呢?
我不敢肯定你說的無紙化是不是電子化?
無紙化必定要電子化
但電子化不一定達成無紙化。
以下談的會有點遠,
在討論無紙化之前
來假設一下無紙化的背後思維
之一 無紙化較環保
之二 無紙化較有效率
但這兩假設是有條件的
較環保這點,要看無紙化是怎麼做的 而且無紙化和電子化是兩回事
行政單位多的是明明資料都存檔,備份也有,有做資料庫,電子公文,但
至少都會列印一份出來在卷宗或檔案室裡
但最根本的原因是,行政程序和法規,以及人為要求,仍是以有紙化來做思考
辦活動要發函,要正式,要和平行或上級機關請求,很少單純只發電子公文和
EMAIL,除非兩方都有完善的電子公文交換軟硬體。而且很多情況是,公家有電
子化,但民間不可能有。
中小學這種要和社區、家長和教育上級機關,包含縣市政府等打交道的,如果要
達到無紙化,付出的成本是驚人的。光校內公文,計畫,一開始要電子化,例如
一份公文從承辦到處室,處室到長官,長官簽可行後再交回給處室,有涉及到錢
和採購等,預算和金流也要傳達。電子化光行政流程都要重新設計,而且要保證
A機關和B機關的電子化軟體硬整合得起來,光是一個用PDF一個用DOC,兩個機關
可能都談不來了,全部中小學的電子化,沒有錢和橫向整合的話。
(電子化格式和系統的選擇本身就可視為一政治問題,例如微軟和LINUX)
你或許會說,那麼全部上級統一規劃,全部電子化,以前紙本會掃成電子檔,
全部統一做資料庫,備份,備援系統,前幾年陣痛,後面就好了。
如果有這麼簡單就好了。
一個可靠的電子系統,光建置就要至少十萬到數十萬起跳,這還不含維護,只是
建置。建置起來之後,組織的文化、 行政流程、預算等都是政治問題。
而且未必符合成本,為了可靠性,一個系統至少三至五年就更新(重建或移植)一次,
如果不重建,至少其間要維護,有做過相關標案的話就知道應該要花多少錢。
把紙換成伺服器和資料庫,未必比較環保,只是把資源的花費做另一種呈現,而目前
的文化,上級還會要求另外要有紙本輸出的必要
(為了行政程序,尤其是公部門對民間的程序,民間不會管你有沒有無紙,行政
程序還是有紙,除非你有花成本能把電子簽名板送到民間承辦人或關係人面前請他簽,
關於這種電子化程序,技術是沒有問題的,但文化和行政上的問題比較大,例如電子簽
章到底效力為何?)
另外一個原因是,一般部門並沒有人力去做資料管理,而是做資料「保存」
注意保存不等於管理,保存只要留下來就好,但管理可以活用,而且是要在需要時
就馬上拿出來用,而不是要從好幾年的卷宗裡再從頭翻起。
現今評鑑因大小規模不同,但裡面的思維有一部分很要求所效益和成果。
而效益和成果的思維中,很大一部分追求的是資料的堆疊,而非問題和議題導向
的「資訊」的呈現。
換句話說,評鑑是打分數的話,注重的今天是有多少東西,我按表(指標)打分數,
總分幾分。
而不是這個資料呈現這組織的哪些特質,因為評鑑所認為的「特質」早在指標裡寫死
死的,組織呈現的如果不合指標要求,你在指標之外做得在好,再有創意也是四不像。
另外很大的原因是,評審本身對無紙化電子化的真正接受度。
在螢幕上秀給他看,他可能還是要你拿出紙本。
自評報告寄檔案給他,他還是會印出來劃重點。然後依照報告上的要你拿出資料
(這時他資料又要會看紙本了)
如果說一個動作,一個文件,從流程設計到使用者,到電子系統都很完備了,照理
說不會有這種現像。唯一的理由是,最後的使用者是人,包含評審,都免不了對實
體文件的依賴。
最後再提一下,影印紙回收在各級機關都很方便,但廢電腦和伺服器的回收不一定
很方便XDD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