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IC之音節目探討少子化與退休年金問題

作者: scriptyuan (獻給寂寞的人)   2015-07-06 11:05:34
前元智大學校長,現任清華大學講座教授彭宗平,最近在IC之音開了廣播節目
《台灣的明天‧明天的台灣》,探討影響台灣國家競爭力和社會民生息息相關
的議題。最近彭教授與前政大法學院院長郭明政教授,在節目中分析了台灣的
退休年金制度。以下有討論的全文……
簡單地說,郭教授提出三大法寶,大都已經明列在台灣的勞保制度中(但不是
全無問題,例如立法院所增列55歲提前退休制,已造成危機,應有所對策)。
但是軍公教退撫目前的改革更是愈改愈糟,讓軍公教未來的年金陷入破產危機。
郭教授認為,必須以接近1000萬人參加的勞保制度為基準,進行均一改革,而
且監督制度不能走偏,才能保障整體年金財務的健全。
全文有點長,但實在值得一讀,在此和政策板的各位朋友分享。如果您想看看
少子化浪潮下,台灣還面臨哪些大問題,可參考下面網頁,最近也進行到總結
了……
http://www.ic975.com/Main/Program.php?id=174
===============
退休年金財務危機?有解!<上>
引言:
主持人彭宗平教授(以下簡稱彭):
  歡迎收聽《台灣的明天‧明天的台灣》,我是彭宗平。我們這一季要討論
的議題是少子化,先從台灣人口變遷的趨勢,及政府對少子化的因應政策談起。
前兩個禮拜我們邀請了台大社會系的薛承泰教授,跟大家分析台灣人口變化的
趨勢,以及對家庭與社會變遷的影響,他也說明了政府對生育和養育幼兒的鼓
勵和福利措施,希望未來能夠維持一個合理的人口結構。但是我們大家都知道,
少子化跟高齡化,是台灣人口結構同時發生的兩個重大改變,這也是世界各國
都面臨的問題。可是台灣發生的速度更快,面臨的挑戰也更多,為了因應少子
化跟高齡化社會同時來臨,未來我們的退休制度,包括退休金或年金都勢必要
做相對的因應,否則社會運作的秩序很難維持下去。所以我們今天特別邀請到
對退休、年金制度很有見解與經驗的政大法律系郭明政教授,跟大家分享他的
看法,郭教授您好。
1. 今天的希臘‧明天的台灣?
來賓郭明政教授(以下簡稱郭):您好,大家好。
彭:郭教授是德國慕尼黑大學的法學博士,他曾經擔任政大法學院院長,研究
的專長是社會法、社會政策與社會立法、社會安全制度等等。多年來,他持續
參與政府各項社會政策的擬定跟立法,積極推動福利國家的理念,更是勞保年
金與國民年金的重要推手。他對世界各國的福利政策、年金制度、退休制度等
等了解甚深,又有實際參與政府政策擬定與立法的經驗,面對少子化跟高齡化
的衝擊,邀請他來節目跟大家分享,檢討未來台灣退休跟年金制度如何因應,
實在是我們的榮幸。
  郭教授,談到台灣少子化跟高齡化的趨勢,會造成退休人口跟工作人口的
比例改變,就是退休人口比例上升,工作人口比例下降,這樣的趨勢對退休制
度有什麼樣的影響呢?
郭:影響當然是相當地大。如果我們沒有面對問題去改革的話,我們會面對非
常大的困難,甚至災難。在多年前我寫過一篇文章叫做《今天的阿根廷‧明天
的台灣》……
彭:我們這個節目是《台灣的明天‧明天的台灣》。
郭:是,所以說如果處理不當,會發生災難。阿根廷那時候就是因為個人帳戶
導致整個國家經濟崩解,關於個人帳戶的問題未來我們還會談到。目前在歐洲,
我們又看到希臘,他們是因為公務人員的待遇太好,退休制度也太優厚,造成
國家的財政危機。所以如果我要再寫的話,或許我要寫一篇《今天的希臘‧明
天的台灣》。
彭:所以他們的公務人員……
郭:把希臘給搞垮了。
彭:財政搞垮了。
郭:因此我們要小心。但是我們很期待,未來一定要讓制度變好,而不是就隨
它去了。所以我們希望未來達到的目標是:《今天的瑞士,明天的台灣》。我
們有這個條件,有這個可能,但是我們必須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2. 德國經驗的啟示
彭:對。我知道您是留學德國,對德國社會了解的比一般人多很多,特別是德
國在二次大戰結束之後,很多年輕人都不見了,他們的工作人口其實是很缺乏
的,而且留了一些老弱、高年齡的人。所以德國曾經面臨少子化的問題,青年
人口流失的問題更嚴重,可是他們應付得很好。事實上現在全世界很多先進的
國家,都已經經歷過了少子化跟高齡化同時發生的情境,其實他們都已經處理
過,而且看到一些成效。這些東西可以引進台灣,作為未來改進的一些思考嗎?
郭:當然可以。最近我在台灣一直聽到一種聲音說,我們所面臨的問題是全世
界最嚴峻的,別的國家沒有發生過。其實天塌下來,有比我們高的人頂著,這
些問題在歐美國家都已經發生過了。
彭:是。
郭:尤其德國的問題最為嚴重。我常常說德國真的很多東西值得我們學習,但
是德國有些地方真的也是很壞,例如他們喜歡打仗,喜歡欺負人,這個不好。
  所以德國也受到很大的懲罰,第一次世界大戰死掉非常多的人,戰後勞動
力都不見了,剩下的就是老弱婦孺,受到非常大的挑戰。過不了多久,又打第
二次世界大戰,一樣是青壯年的人死了很多,剩下的不是老的,就是弱的,像
是小孩等,所以事實上這些問題都「曾經」發生過。各位或許不知道,1990年
德國因為兩德統一,來了一大堆東德的窮親戚;當歐盟合併的時候,又來了南
邊一大堆的窮鄰居。不過我覺得這也是德國該負擔的,他們對歐洲應該多負點
責任,對過去所做不好的事情做一點補償。
  回頭看這些東德的窮親戚,其中有一個大問題,就是人口老化的問題。東
德在當時是全世界出生率最低的國家,應該是東德人面對共產體制而不想生;
東德人口老化已經相當嚴重,但接下來還有一個大問題,我們國內可能知道,
但是沒有很清楚地了解:就是東德的勞工沒有辦法適應西德這邊的高科技,例
如電腦化等等的現代科技。有些人已經50幾歲了,你再給他們轉業教育,等他
們學好已經太慢了。
所以,由西德主導統一了以後,德國就決定讓很多東德的勞工可以提前退
休。這不得了啊!這又是人為創造了更多的「老年人口」啊!而這些人都可以
享有德國年金制度的福利。
  那財務的問題怎麼辦呢?我們知道這些問題,最後都逐一、慢慢地被解決
了。面對這麼大的困境、這麼大的挑戰,他們都可以做得到,我們就應該好好
客觀地去觀察,因為他們所做的事情,就是一種所謂實驗式的實際運作。
3. 年金制度財務健全的三大策略
  那他們怎麼做呢?三大法寶,第一,提升保費。
彭:提升保費。
郭:沒有辦法,必須要一直提升保費。在德國有一個死亡線deadline,就是不
能超過20%,曾經在1997到1999年間超過,現在又拉回來了。現在的費率已下降
到18.7%。
彭:您說20%指的是?
郭:保費的比例,他們希望絕對不要超過個人薪水的20%。超過20%實在是太高
了,對工作世代是太大的負擔。但在這個範圍以內,提升保費是必須的。這是
第一招。
彭:是。
郭:第二招,是延後退休年齡。早期德國的退休年齡是,你只要工作滿180個
月,換句話說滿十五年,就被定義為常態性的勞工,不是只做五年十年的那種;
只要是常態性的勞工,男性在62歲可以退休,女性在60歲可以退休。所以並不
是65歲,實際上往往是60、62歲就退了。
  但是當人類的壽命延長,德國人馬上檢討說:不對啊!這個60、62歲退休
的制度,是因為以前平均年齡75歲的時候,才規定60、62歲退休。現在60歲的
人平均年齡都已經到85歲了。台灣也一樣,台灣60歲的人的平均壽命,事實上
超過83歲,如果是公教人員的話更高,平均至少86歲。既然年齡改變,制度當
然要改變,所以德國就快速地延後退休年齡。首先,把這些提前在60、62歲退
休的制度,逐步取消,先改到大家都是65歲才能夠退。接著還要朝67邁進,現
在已經到了65歲又4個月。當然所謂的「65歲多才能夠退」,不表示德國人一定
要一直工作到65歲以上,他們63歲可以退休,62歲也可以退。此時,他們可以
領減額年金,或到屆滿法定年齡時(如目前的65歲4個月)才開始領年金。
彭:也就是延遲請領退休年金。
郭:這是第二招。
彭:對。
郭:第三招,就是降低給付。因為這是全社會的共同負擔,不能只提升年輕人
的保費,要求他們負擔,老年人也要共同負擔,所以德國確實降低了給付。過
去45年,退休勞工可以拿到67.5%的所得替代率,現在已經降到50%以下了;換
句話說,就是降低給付大約20%,在必要的時候,這還是必須採取的一個對策。
這三招一起下來,事實上目前德國的年金財務是沒問題的,我已經講了,最明
顯的證據就是他們的保費已經可以往下調了。
彭:是,不過據我了解,除了德國這樣做之外,很多國家也都是這樣做的,就
是提高保費,延長退休年限,以及降低給付。降低給付的意思,就是說老年人
自己要有自付額,是不是這樣的概念?
郭:概念上,的確是老年人自己也要負擔,他們對維持整體年金制度的財務穩
定,是有責任的。不過降低給付的實際做法是,原來如果說一名勞工工作40年,
所得替代率可能到60%的話,以後做40年的所得替代率可能降到50%,就是不能
再領這麼高了。舉例來說,過去工作40年,每個月可以領到3萬塊,降低以後就
變成兩萬多了。
彭:就是所得替代率降低的意思。
郭:對。
4. 延長退休年限的理論與實務:高齡人口定義應與時俱進
彭:另外一個問題,大家可能知道所謂的高齡化社會,在台灣,65歲以上的高
齡人口達到7%,是在民國82年;在民國100年的時候我們有11%,在民國114年預
估會有20%的高齡人口。當高齡人口超過20%的時候就叫做超高齡的社會,這預
估在民國114年發生。
  此外,在民國100年,我們超過65歲以上的人口,以及低於14歲以下的人口,
就是老幼人口,跟15歲到64歲的工作人口,兩者的比例是3.5比10,但到了民國
120年,會是5.8比10,也就是10個人要養5.8個人,兩個人要養超過一個人,這
樣的情況是相當險峻的。
面對這個社會變遷的趨勢,剛才郭教授跟我們分享德國怎麼樣解決,怎麼
樣修改退休制度來因應。那麼,郭教授是否可以跟我們檢討一下,台灣怎麼樣
因應未來這種改變呢?
郭:首先我必須要指出一個盲點,大家一直說聯合國對老年人的定義是65歲,
其實這個定義是可以檢討的。過去人類的平均壽命,從出生的小孩起算到死亡
是68歲,現在變成76歲,已經增加了接近10歲了。難道老年人的定義不需要改
變,還是65歲嗎?一直用65歲,事實上是一個很不科學的說法。
彭:對我這種人也不公平。
郭:65歲有一個意義,是說如果你的制度不改變的話,如果你不去改革你的制
度,如果不去做新的立法,你會碰到這個問題。
彭:是,不過據我的了解,聯合國現在對所謂中年、壯年、老年的年齡,也開
始有新的定義。
郭:是的,我們不能一直抓住65歲不放。我講過一句話,人口沒有老化,甚且
年輕化,這是我在大陸一個主題演講所講的,大家可以想想。目前因為大家的
營養、醫療的進步,使得我們工作的「可期待性」事實上是被提高了。反過來
講,工作對體力的需求性,相對是減少的。過去我們當礦工,拿十字鎬跑到地
底700公尺,慢慢的現在已經開始改用機器人。
彭:對。
郭:勞工可以在外面操作,而且可能越老,操作得越好,因為他對地下的情況
最了解。所以有些事情不能過度的憂慮。何況在未來的10年、20年,我們要有
一個心理準備,台灣差不多再過10年,根據我們的勞保制度,退休年齡將提升
到65歲。
彭:目前是幾歲?
郭:目前是60歲。但是勞保新制2009年開始實施的時候,就已經訂定了,到
2019年,退休年齡就會變成61歲,之後每兩年延長一歲,我們用18年的時間把
它延到65歲。我常常講,這方面的制度我們都已經做到了,當初立法的規劃提
出來退休年齡要逐漸延後,我們的行政單位和立法院,畢竟是辦到了。雖然我
們罵立法院常常打架,他們還是把這個法律給訂出來了。
  我們只花18年,延長退休年齡五年,可以說是世界奇跡。在美國,要花30
年的時間才可以延長兩年;在德國,要花一二十年的時間,才可以從原來的65
延到67歲。我必須說,如果我們延長到65歲是不夠的,我們還要準備延到66、
67,別人都這樣做了。我們社會要有這樣的能力,包括所有的年輕人、中年人
跟老年人,大家要有這樣的共識,這是一個社會的工程。
  但是有一件事情,我們目前做的並不差哦,當我們延到65歲的時候,我們
的「延後退休年齡」是70歲,因為我們設計了一套機制,勞工每延後一年退休
可以增加4%的給付,延後五年可以增加20%的給付,目前上限是20%,再延長不
會再增加。到時候我們要去看看,實際觀察,屆時說不定很多人覺得自己身強
體壯,乾脆多工作五年,一方面增加五年的年資,一方面又增加20%的給付,
何樂而不為?說不定到時候不需要立法,很多人都已經用66、67歲作為退休的
年齡了,這就是我們具有前瞻性的社會工程。
5. 老有所終,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具體實現!
  當然,如果講到台灣的改革,最重要的事情是,一定要把重點放在勞工的
保險。跟全世界一樣,美國的social security OASDI(按:即社會安全法案通
過後,逐步建立的「美國社會保險老年年金制度」)最主要就是勞工的保險;
德國的社會年金,主體也是勞工。台灣因為工業化,整個社會最需要保障,而
且最大量的人口也是勞工。台灣的勞工保險過去有800多萬人投保,事實上從勞
保年金實施之後,我們得到非常多人民的信賴,目前已經超過此數。很多人過
去是職業工會的,他們都迅速回流,現在已經接近1000萬人投保了。所以勞保
年金的實施,可說受到人民非常大的期待跟信賴。
彭:你有重要的貢獻。
郭:希望這個貢獻是對的。我們要以科學的精神繼續去觀察。
彭:是。
郭:面對這個問題的探討,一定要把重點放在勞保,不是軍公教退撫,不是什
麼勞退,而是勞保本身,它是最核心的制度所在。對於勞保這個最核心的制度,
我們做了很多的改革,除了剛剛提到的,我們用18年的時間,把退休年齡從60
延長到65歲之外,大家不要忘了,台灣勞保剛開始的時候,只能請領一次退休
金,而且是45歲、50歲就可以領走。這一筆錢不算多,如果財務規劃得不好,
晚年的生活是很堪慮的。
  但過了那個階段之後,新制開始實施,我們讓勞工可以選擇領年金,希望
逐步變成全面領年金,可以領到過世為止,晚年生活比較有保障。不過,開始
領年金的年齡卻提高到60歲,讓財務負擔減輕,我們事實上是做了很大的因應。
除此之外,我們的保費當然是不夠的。德國是將近20%,現在是19%左右,美國
是12.4%,那我們過去只有6.5%,那不夠。所以在實施年金的那一天,我們的保
費從6.5%提升到7.5%,以後「逐年提升」,我們將用20年的時間提升到13%,這
個也是不得了的大工程。
  而我們的社會接受了!不但行政系統接受,立法系統也接受了,社會上對
這個制度的反應,似乎也是正面的。我在電視上看到訪問一般人民,問他們說:
今年過了年,保費又提升了,你接受不接受?回答的人說:如果取之於民,用
之於民,我當然可以接受。所以這個社會在學習之中。現在這個制度已經實施
六年了,到了2027年,保費就可以到達13%,13%就比美國現在的12.4%還要高了。
彭:所以這是很了不起的立法成就。
郭:從來沒有一個立法,是做這種長達13年、20年的規劃。像保費的部分,目
前已經落實了。
彭:是。
郭:而且社會上應該也接受了。這一點我們對社會不能有太多批評,或者總是
覺得大家不懂,就不溝通、不說明,因為我們本來就是在學習。台灣從來就沒
有勞保年金,德國在1889年就有了,美國在1935年就有了,我們在1950年雖然
也創辦了勞工保險,但那個勞工保險對老年、對殘廢、對死亡的給付,都是只
有一次給付。年金這個事情,一直要到2008年才完成立法,2009年才開始實施
所謂的勞保年金。
彭:是。
郭:有了勞保年金之後,我們才可以讓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而且老有
所終。只因為一個年金制度,就可以讓老有所終,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可說把華人社會幾千年來的理想,藉著一個法律,就實施了一大半。
彭:所以,這點對軍公教的退休制度,是不是也有相當大的啟發?
郭:當然。在德國任何的年金改革裏面,軍公教跟勞工一定要同步改革,他們
宣稱這是社會的共同責任,所有的社會成員都必須共同承擔。
彭:好,非常感謝郭教授今天到我們節目來分享,特別是德國因應少子化跟高
齡化,對退休制度改革的情形,以及台灣在過去幾年實施勞保年金,包括立法
跟執行的情形。下個禮拜還要邀請郭教授繼續來探討,台灣未來因應少子化跟
高齡化社會來臨,各行各業的退休制度,如何進行必要的調整。
==============
退休年金財務危機?有解!<下>
1. 少子化造成的年金破產危機,是否有解?
彭:台灣的少子化導致未來繳保費的人減少,會造成年金制度的破產危機嗎?
郭:簡單地回答,如果不改革,當然是危機。壽命延長,退休的年齡當然也需
要等比例地延長,我想這個是一個很基礎的觀念。
彭:所以退休年齡延長,就等於我們的工作人口可以延後減少?
郭:對,等於增加了就業人口。
彭:不過即使延長退休年齡,我們現在有所謂的人口紅利,將來就沒有了;前
一陣子行政院毛院長也提到,未來台灣每一年的工作人口會減少18萬,十年會
減少180萬。可見工作人口的減少是必然的,也就是繳保費的人一定會逐漸減少。
退休制度如果沒有做因應的改革的話,事實上還是很難撐得下去的。您怎麼看
這件事情?
郭:會有危機的前提是不改革,但是我們已經在改了,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我
們的退休年齡馬上就要延到65歲了。
彭:這是勞工保險的情形。
郭:對。65歲有兩個意義,第一、勞工65歲才可以開始領年金;第二、我們也
期待他們工作到65歲。雖然勞工沒有工作到65歲,62歲也可以退休,但是制度
會鼓勵大家繼續工作到65歲,這樣一來一往就會差很多,讓工作人口減少的問
題大幅改善。很多人真的都沒注意到這件事情,包括我們的保費在提升,很多
人也沒注意到。
彭:不知不覺地提升。
郭:所以這是第一個方案,我們的退休年齡會延後,世界上不只德國這樣採行,
美國採行得比德國還更早。如果這個方法不夠,我再提出一個新的主意,叫
「部份退休制」,德國現在也採行了,但是誰比德國還早採行呢?是日本。日
本真是厲害,不但模仿別人的制度,而且自己發明,把它做得更好。
  日本人認為,老年人一定要突然退休嗎?今天還在工作,馬上明天就退休
了、不工作了?這樣連健康都會出問題的。所以要從我們的傳統,古老的智慧
中尋找答案。從來在傳統的社會,都一定是逐步地退休,逐步地減少工作。我
們可以讓50歲的人一個禮拜工作五天,60歲的人可以工作四天,65歲的人工作
三天,70歲的人再工作兩天,75歲以上還工作一天。
  而且要有一個新的觀念,人生不是50年只做一個工作,人生可以20年換一
個工作;或者說,人生可以到了60歲以後,換另外一個工作。你是竹科的工程
師,你很喜歡種花,種花本來要人力,將來公司裡的種花就請你負責了。或者
你是工程師,以後轉過來當培訓的講師,你可以帶領新的年輕人,人生是要這
樣子過的。
彭:也就是要有轉換跑道的觀念。
郭:所以我們的人力問題、工作人口減少的問題,天塌下來有比我們高的人會
頂,這些制度的改革,很多工業國家都已經採行了,我們不必過度憂慮。
2. 關於勞保、國民年金、與軍公教退撫的分析
彭:但是勞保、國民年金、軍公教退撫這些領域,其實面對不同的狀況,您是
不是可以稍微分析?
郭:上個禮拜我特別提到,在德國任何的改革,一定要均一改革,同時改革。
但是在台灣,我們差別太大了!我們現在國民年金是65歲請領,勞保是60歲
請領,正在逐步延長。但我們軍公教退休撫恤卻不一樣,現在公務人員退休
年齡已經稍微提升了,改為所謂的85制(按:退休年齡加上工作年資滿85,
可以退休,例如滿30年年資,可於55歲退休),但是教師的部份,事實上還
是工作滿25年就能退休。在這種情形之下,的確是很不一致,有人50歲退休
就能領年金,有人60歲可以領,有人要到65歲才能夠領。
在平均餘命只有60餘歲的年代,退休時間或只有10年,意思是從退休到
過世或只有10年,總不能說現在的人壽命延長了,還是不准改制度,退休時
間就變成20年、30年,而且每個月還是領很多,造成財務危機,不但讓自己
未來可能領不到,甚至影響國家的財政。
  這件事情在台灣已經發生了,很多學校的老師50歲就可以領年金。現在
50歲的人平均壽命是多少,大家知道嗎?60歲的軍公教人員平均壽命是86歲,
50歲的人會低一點,因為有的人可能在50幾歲就過世了,把平均值稍微拉低,
但50歲退休的人,平均壽命也將近85歲,所以要領35年的年金。
  這個問題一定要解決,解決的方法很簡單,一律向勞工保險看齊。勞工
保險是約1000萬人口的主要制度,它是火車頭。我確信我們在很短的時間內,
各行各業都會朝勞工保險65歲才能夠領退休金的制度發展。
彭:對,確實現在在軍公教體制裏面,已經衍生出很多後遺症。特別是有些
比較年輕的公務員或者老師,他們從20幾歲工作,到50歲退休,就開始領退
休金,就是所謂的月退。而且這個月退根據種種的算法,如果再加上18%的優
惠存款等等,有些人退休以後,所得替代率超過100%。而且如果是50歲退休
的話,就開始每個月一直領。剛才您提到他們平均壽命可以到80幾歲,可以
領30幾年,但是回頭看,他們的工作年資其實只有20幾年,所以讓大家覺得,
這個制度是有其問題存在。當然要去動它也不太容易,但是明顯地看到這個
問題,必須做適度的修改。像您剛剛提到國外的軍公教人員,還是必須等到
65歲左右,就是正式的退休法定年齡之後,才可以開始請領。
郭:對,而且要把年資保留下來,讓所有人可以不受限制地轉業。我一直跟
考試院講這個觀念,到現在他們還是不太能夠聽得進去。事實上這個制度的
大改變,我們在勞保已經做到了,這也是我長期以來的堅持跟主張。在過去,
我們的勞保制度,如果你在50歲,也就是還不能請領的時候,你就離開台灣
到大陸發展了,你的老年給付就被沒收了;或者你到國外去,也是一樣被沒
收。只有一種人,就是從勞工轉公務人員的才可以保留年資,這是一個特別
規定;其他的人,如果在沒有達到年資可以請領老年給付之前,就中止勞保
的話,年資都會被沒收掉。
彭:這是過去的情形。
郭:對,現在改革已經完成,就是我強調的「期待保障」。當時我一直堅持,
而這個堅持也實現了。現在參加勞保的人可以先離開勞保,轉到國民年金,
等到65歲的時候,國民年金的部份可能一個月領5000塊,勞工保險的部份可
能領15000塊,加起來就是20000塊,這就是我們新的改革。
  既然這個可以改革,軍公教退撫也可以改,讓我們的小學老師、大學教
授,人生有更多的可能性。你在45歲的時候,也可以到竹科工作啊;48歲的
時候也可以到國外工作,不需要被綁住。縱使到國外工作,如果你符合國民
年金的話,你還可以繼續投保國民年金,等到退休的時候兩個加起來一起領。
彭:經過您這樣分析,其實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那為什麼在軍公教這個區
塊,這麼不容易改革呢?
郭:我們的問題在於,整體社會對這個問題沒有去關心、沒有去注意,所以
我們要付出代價。
彭:是不是這個問題已經被泛政治化了?
郭:我希望這個問題我們能夠很科學地面對,而不是泛政治化,這是作為一
個專業學術工作者的期待。很希望這方面的討論,不要變成了政治、族群的
對立,甚至彼此的仇恨,事實上,可以客觀地來解決問題。
3. 對軍公教退撫財務危機的建議
彭:因應台灣未來的少子化跟高齡化的趨勢,台灣的退休制度必須做適當的
改變。包括軍公教的退撫制度,也要做適當的調整,郭教授您能不能繼續跟
我們深入的說明?
郭:如前所述,勞保已經有了相當的廣泛而且深遠的改革,以及對應的政策。
但是軍公教的退撫,以及公保,卻仍然少有改革。
  首先我們必須說明,台灣的軍公教可以說是多層的保障,又有退撫,又
有公保,事實上還有附加的18%,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見解。在德國是單一退
撫制,公務員的退撫就相當於勞工的年金保險,在美國過去原來也是退撫,
但是在1980年代就把退撫廢掉了,所有的公務人員全部都加入勞工的社會保
險。當然在公務人員加入之後,如同企業有一個附加的企業年金,美國政府
也提供一個附加的年金,但數量是相對有限的,這是美國的改革。
  但是台灣現在還是多層的保障,這是不對的,這是第一件事情。第二件
事情,前面也提到了,我們的軍公教人員退休年齡非常的低,可能是50歲,
而且給付非常的優厚,所得替代率可能高達100%。很多人都說,最近政府不
是已經改革了18%優惠存款的制度,讓所得替代率最高只有95%嗎?但是您可
知道,所謂95%所得替代率的限制,事實上可以被突破的。舉例來說,某個公
務人員可能因為這個限制,有100萬現金不能放在18%,但他這100萬現金如果
去買了一個叫躉繳年金的話,可能就等於增加10%的收入,結果95%加10%,還
是105%。
  因此以我們目前的情況,有很多人事實上所得替代率是100%。不要說100%
了,80%以上就已經匪夷所思了,而且退休年齡居然那麼低。在工業國家,社
會福利制度是為了幫助投入工業的勞工,因為他們離鄉背井,他們必須靠薪
水為生。但是我們誤解了年金制度,我們把年金制度變成公務人員所謂「特
別的利益」,我想值得檢討。
  事實上過去問題已經重重。大家一定會說不是已經改革了嗎?我們要知
道,竟然越改越糟糕,而且這個不是我說的,前任的考試院長關中也出來道
歉過,說制度越改越糟糕,越改越優厚,是他擔任銓敘部部長的時候做出來
的。我想大家應該不健忘,而且這也不是我不禮貌的引述,因為他後來才發
現1995年以後公務人員的年資,雖然沒有18%優惠存款,但是所得替代率竟然
從本俸的90%,改為最高達到本俸的140%,不得了啊!如果有人的本俸占總薪
資60%的話,所得替代率就超過80%了,單單這一筆就超過80%了,這還了得?
所以說是越改越糟糕。
  最近,自從前兩年的年金爭議之後,軍公教方面到目前唯一的改革,通
過立法的竟然只是公保,公教保險。公教保險本來是為了建立私立學校教職
員的年金,我想這個是應該要去做的。但是,卻夾帶著公立學校教職員,以
及公務人員的年金也一併「改革」,目前白紙黑字寫在那裏,說最高可以到
本俸兩倍的80%,就是160%。所以目前的「改革」,竟然是要讓所有退休者可
能人人都有100%的所得替代率,我想這件事不是只有執政黨可能要被罵,其
他任何反對黨好像也沒有意見。只能說到目前為止,改革真的是越改越糟糕
了。我們的政府絕對沒有能力去承擔這麼龐大的債務,這是我們所面對的一
個大的困境。
彭:所以依您看,假如軍公教退撫也向勞工的勞保制度看齊的話,這個問題
很自然地就可以解決了。
郭:非常幸運,現在我們不要學日本,不必學德國,也不必學美國了,只要
軍公教的部份,在總所得替代率上面、退休年齡上面,一律向台灣的勞工看
齊就好。
彭:就是逐漸地提高保費,延長退休年齡,跟降低給付。
郭:對。
彭:朝這三個主軸來走的話,就可以保護我們下一代的年輕人,讓他們可以
負擔得起。
郭:改革是漸進的,我們只擔心沒有看到改革。像勞保的改革也是漸進的,
退休年齡慢慢地提升,保費慢慢地增加。同樣的,如果軍公教要改革的話,
保費不一定要增加,但是退休年齡一定要延後,給付也要逐漸地下降。縱
使在未來五年,我們可能負擔還沉重,那就認賠殺出吧。但是一定要讓我
們看到五年、十年之後,會有一個新時代來臨,而在這個新的時代,讓我
們的退休者,包括軍公教人員都一樣得到保障,整體的財務可以健全,讓
我們的社會可以負擔得起。
4. 少子化衝擊下,勞保年金制度的明天
彭:但是我還有一個問題,上次您提到勞保這個區塊,最高的保費是到13%,
萬一我們的工作人口持續下降,13%會不會還不足以應付我們社會的持續發
展?
郭:這是有可能的。我們可以看到美國目前保費是12.4%,他們做得到,而
且還有大量的節餘款。這裡面有一個很大的因素,因為美國最近是一個人
口還在逐漸增加的國家,20年前還是2億3000萬,現在已經破3億了。所以
關於保費的比例,有時候每個國家、每個社會有不一樣的情況,我們要列
入考慮。例如德國,事實上是要到約19%才可以負擔整體的支出。所以我們
先提升到13%,事實上,不是不存在問題。我建議,如果參考德國的方式的
話,就不要定13%了,德國的做法是「量出為入」,每年去看他們的支出,
然後決定下一年度要不要升保費或降保費,他們提升保費跟調降保費的規
則,是訂在國家的法律裡面的。
彭:就是採行浮動保費的方式。
郭:對,他們最低的準備金是0.2個月,只有低於0.2個月,也就是準備金
低於6天,才可以提升保費。社會保險是一個量出為入、隨收隨付的制度,
不需要累積高額的準備金,這個不只在學理上面有絕對堅強的論據,在實
踐上面,德國也有超過100年實際的經驗了。
彭:這個是我們未來可以考慮學習的方向。
郭:對。
彭:所以您剛才提到這種浮動的保費,有點類似浮動匯率,或是像我們的
油價浮動調整,這樣的彈性,可以讓我們未來的社會比較永續的發展。
郭:對。事實上,有人說準備金不夠,所以要提升保費,這個立論是不存
在的。只有當期隨收隨付已經發現了短缺,我們才需要隨時去修改費率,
我們稱之為「代間契約」generation contract。從這個「代間契約」的觀
念出發來討論,很多人就會認為,是不是用「個人帳戶」會比較好?所謂
個人帳戶,就是我們勞工退休金條例所規定,由政府所強制提撥6%薪資的
個人帳戶,事實上它是一個強制的儲蓄,每年、每個月不停地提撥,最後
你只能把所儲蓄的錢領回來,當然加上可能的利息,或者是獲利。不過這
個錢將來有多少的購買力是不保證的。
其實不論在學理、或實踐上面,沒有一個進步的工業國家是用強制性
的個人帳戶來解決人口老化的問題,因為個人帳戶只會增加國家的總負債。
而且對於勞工本身,個人帳戶也沒有辦法解決物價上漲、幣值下降,也就
是通貨膨脹的問題,所以它對個人保障只有很少的貢獻。
彭:可是我們現在這個制度是這個樣子。
郭:對。我們誤解了,我們誤解了。世界銀行曾經力推個人帳戶的制度,
不過世界銀行力推這個制度之後,連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帝格力茲、莫
地格理安尼,都對這個制度發起極為嚴厲的批判,他們認為這個制度對個
人沒有任何的好處,而且浪費國家社會龐大的資源,只會圖利這些基金的
管理人。那您就知道為什麼國內還是有人很樂意推動這個制度,因為他們
就是基金的管理人。
不過,回到13%的保費,未來如果不夠怎麼辦?這邊有一個實際的解決
方案,如果將來勞保的保費不夠的話,我們其實有一個美麗的錯誤,就是
目前強迫勞工一定要提撥6%的個人帳戶。
彭:是。
郭:我們可以思考,把個人帳戶逐年地轉換,例如一年把1%移到勞保來,
兩年移2%,六年就把6%都移過來了。勞工個人實際拿到的並沒有減少,
一塊錢都沒有減少,因為等於把強迫儲蓄的錢,拿去支付社會保險,支
付社會保險是為了公共利益,應該大家都去支持。如果這樣做的話,我
們未來還有6%的預備款。
彭:作為緩衝的預備金。
郭:就是預備金,這樣就能把保費從13%升到19%。如此一來,現在我就
不必對個人帳戶那麼嚴厲地批判了,那是一個美麗的錯誤,表示我們將
來還有6%可以慢慢移過來。
另外,或許很多人說,世界各國都有個人帳戶,美國也有。其實那
是自願性的,台灣現在的勞工也可以做,事實上每個企業都可以提撥15%
的退休準備金,可以免稅的。即使現在個人帳戶已經強制提撥了6%,勞
工還是可以自願提撥9%,仍然屬於免稅的範圍。
在這一部份,我們期望企業可以額外做一些企業年金的規劃。在瑞
士,這稱為職業年金,就是Occupational pension。希望今天的瑞士是
明天的台灣,我們也可以把社會保險做得很好,軍公教勞工大家都一體
適用,在企業的員工可以有附加的職業年金,軍公教人員當然也可以類
似企業年金,有一個附加的年金,我想問題是可以解決的。
彭:非常高興邀請到郭教授,跟我們探討台灣未來因應少子化跟高齡化
社會來臨,退休制度如何做適當的因應跟調整。郭教授提出了非常詳細
豐富的見解,供一般大眾了解,也可以提供政府單位,未來在政策調整
跟立法方面,作為重要的參考。
補充資料:勞保修法擴大給付範圍,且違反「延後退休」精神,無視
於長期的財務危機,將把台灣帶向破產!
郭明政/政治大學法學院教授
報載勞保遺屬給付將擴及未受被保險人扶養之兄弟姊妹。如果此一修
法計畫屬實,那將是國家的災難。果真如此,勞動部可更名為違憲部,
勞動部長也將是不折不扣的違憲部長。何以如此,其理由如下:
第一、此一修法將擴大勞保的財務負擔,而使得勞保遭逢財務危機。
勞動部一再宣稱,勞工保險因未有從充足準備金因有破產之虞,乃屬
危言聳聽。社會年金保險財務係「量出為入」,而不需大量準備金。
雖然如此,仍應力求當期收支平衡。隨著年金支出日益擴大,近期內,
極可能需要動用既有結餘。勞工保險年金實施時,已有逐年提升保費
以及延後退休年齡之設計,然而立法院卻另行增加提前退休之制度,
使得被保險人可在年滿五十五歲時開始請領年金,因而增加勞保年金
財務問題。就此,勞動部應嚴肅以對,並提出修法對策。然而,勞動
部顯然未予重視,反而挖一個財務大洞,令人無法理解。
第二,此一修法計畫,是完全無視憲法以及大法官會議解釋的違憲行
為。在勞保年金實施以前,遺屬給付被視為遺產,而有類似繼承法之
規定。惟此一規定,在民國九十一年大法官會議五四九號中,被認定
為不符合社會保險之本旨與目的,而為違憲之宣告。據此,勞保年金
之遺屬給付,遂有「受其扶養之孫子女或受其扶養之兄弟姊妹」之限
制。憲法為國家之根本大法,大法官又是憲法的守護者,因此大法官
會議之解釋,各政府機關無不受其約束。大法官做成五四九號之後,
至少在勞保年金立法之時,有所回應。雖然如此,現行法顯然並未完
全貫徹大法官之要求,亦即舉凡父母、祖父母,仍不問是否有扶養之
事實,皆可領取。
就現行法,有意見者,當經由司法程序,最後聲請大法官會議解釋,
請求大法官改變其立場。至於勞動部,則沒有不遵行大法官會議解釋
的任何空間。既不遵行,不只勞動部長及其有關人員應由監察院糾舉
或彈劾,目前的修法也應立即糾正。否則,勞動部將變成違憲部,勞
動部長將變成違憲部長。
第三,此一修法計畫,是與社會安全制度背道而馳的修法。
憲法第一五五條社會保險之規定,乃是社會保險的憲法授權。針對此
一授權,大法官會議復明確要求:社會保險立法務必符合社會保險的
本旨與目的,而不能有所逾越。逾越者,即屬違憲之立法而無效。準
此,大法官會議指明:遺屬給付性質上係所得替代,用以避免遺屬生
活無依,故應以遺屬需受扶養為基礎。按社會保險所保障者,與其說
是勞工等被保險人,毋寧說是每一份薪資應有的社會功能。基此,勞
工保險遺屬給付,當擴及同居共財且具有扶養事實之家屬,豈是更行
擴大其遺產屬性。基於同一理由,任何以基金不足為由,而欲調漲保
費者,亦有違憲之問題。
勞動部的修法,禁不起以上檢驗。勞動部無視憲法以及大法官會議,
前所未有。政府部會帶頭違憲,甚且刻意違憲,不只是院際的嚴重衝
突,也意味著:這個國家正快速崩解。
作者: jiangxw (Goodman)   2015-07-06 14:20:00
too long.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