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陳彥增新書-難童日記

作者: map456 (Xi)   2012-02-24 15:26:25
轉錄網址:http://tinyurl.com/86rzpqe
記一段顛沛流離的童年經歷
感念母親的殷殷教誨與慈愛
「故事」的前半段,曾在《萬歲評論》叢書中發表過,時間是在1985年5月到同年的10月
底。《萬歲評論》是一本「月」書,由李敖「主導」,由於每期都被查禁,以致流傳並不
廣。當時登出來的名稱叫「陳橋夢迴錄」,這是李敖自作主張,把原來的「難童日記」給
「動了手腳」。
在那半年連載的篇幅裡,他附加了一些珍貴的歷史圖片,以示「童言不虛」。但是「童年
」還沒過完,日記就戛然停下。正像他一針見血地指出作者陳彥增這個人「失之疏嬾」—
—李敖評人一向是入木三分。
《難童日記》以說故事體裁起頭及收尾,以日記方式描繪陳彥增顛沛流離的童年生活,從
北到南的逃難生涯、與父親的聚少離多、母親獨立扶養孩子,及至父親因公殉職,母親帶
著陳彥增隨軍隊輾轉離鄉逃難的日子,隨書附上當年的逃難地圖,更能引起讀者共鳴。除
了童年生活外,描寫最多的就是其母親及對孩子的教育。她是十九世紀最後兩年出生的人
物,雖然一輩子沒進過學堂,卻給孩子帶來了扎扎實實的「身教」,對母親的懷念,僅以
此書紀念之。
《難童日記》前半段曾在1985年5月至10月間於李敖主導的《萬歲評論》裡連載,二十七
年後,陳彥增將難童的後半段圓滿收尾,因而誕生出《難童日記》這本書。以筆刻劃的人
生歲月,有了李敖的加持及所檢附的珍貴歷史圖片,更值得讀者細細品味與珍藏。
◎1968年,老友馬戈在海外得子,取名「大江」,我以油詩賀之,並希望再來一「大海」
作伴,果然幾年之後,「大海」就來了。2010年,我在西雅圖么女家中「守鰥」,在她家
書架上看到一本以「大江大海」為名的中文書,在「夜未眠」之際就取來看看,豈知看了
之後,總是覺得「不是味道」。等回到台灣,又在書店裡看到了大學住宿時代,睡在我上
鋪的李敖大師,出了一本措辭剛猛的「書評」。我自詡「飄鳥」,向來愛遊山玩水。李氏
書評裡最令我傷心的,是他把那段歲月稱之為「殘山剩水」,唉!「殘山」就「殘山」吧
!國雖破「山河」尚在呀!孔子第六十四代孫孔尚任也曾說過「殘山夢最真,舊境丟難掉
」呢。貴就貴一個「真」字──我敢「掛保證」,我這段難以「丟掉」的「舊境」,絕不
會「騙人」…… ──陳彥增

關於作者:陳彥增
筆名陳橋,出生於黃河之北(1943年),成長在長江以南(1941年以後),曾在揚州中學
接受基礎教育,初中未及畢業即輾轉於1949年來台,直到老去。失學時曾充任書店練習生
於台中,1952年以同等學力考入台中二中。再以第一屆大學聯招考入台大。在學期間,曾
充送報生,分送全校六大(文、理、法、醫、工、農)學院及校本部各行政單位之晨報。
1958年畢業於經濟系,1964年又畢業於哲學系,終生教職,1999年退休於中興大學。曾有
兩次婚姻紀錄,皆以死別收場,目前仍為「單身平民」。平生熱愛「漂鳥」,遊走人間。
幼年為避日寇隨家自皖南跋涉月餘,抵達贛北。大三暑期,又以四十餘日徒步台島一周。
及出境開放後,又先後身臨世界四十餘國。散作成「集」者有《大題小作》、《過橋》、
《煮字》等。如有可能,願再有《走出中國》一集問世。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