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facebook.com/joyce.yen.52/posts/1838531359524340
李敖的故事是很警世的 :
他的故事證明努力與紀律真的比天賦重要。因為努力與紀律,許多年輕時才名不如他的人
,後來成就都超過他,例如余英時,例如林毓生。
叛逆其實比不叛逆更需要思想深度,不然就變成 "小人窮斯濫矣"。
當然你可以說,李敖不窮啊。問題是人想要有錢,不就是為了避免缺錢帶來的不自由? 李
敖卻總感覺自己賺錢不夠,因此從未享受過財富帶來的自由,即使已經有錢,心態上仍是
窮人。(這點很像扁嫂吳淑珍。)
人停止進步,就算天才亦有可能被機器取代,就好像李敖搜集資料的天才被 Google 取代
。
不只機器可取代天才,新冒出的商業模式也可以。例如李敖賺錢最重要手段就是掌握富人
的黑資料。但這手法在 "壹周刊" 出現後就沒用了。
有了Google 與 "壹周刊",李敖的成名作就變得不再好看,他的評論別說 "千秋"了,價
值可能不過兩天,等同嘴炮 ,偶爾上上 "康熙來了" 還可以,但無法再主持帶狀節目。
這是為何年輕世代對他無感。看到中老年如此緬懷他,可能只感覺中老年的標準好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