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彭明輝推薦一本剛上市好書-犧牲的體系

作者: lamda (鋼琴加吉他)   2014-06-15 21:47:28
from:http://mhperng.blogspot.tw/2014/06/blog-post_12.html#more
我很少為新書推薦或寫序,但卻為這本書寫了一篇導讀,還積極促成了它在台灣的出版
這本書從頭到尾在問一個每個人都該為自己釐清的問題:憑什麼要別人為我們(
可有可無)的利益而犧牲?。
作者有文學家的流利文筆,人道主義者的溫厚胸懷,和哲學家的嚴謹、清晰與睿
智。我想不出還有誰比他更適合寫這樣一本書,來跟我們談「憑什麼要別人為我們的利益
而犧牲」。
這本書不僅讓我們看到未曾被談論過的核電議題面向,更可以讓我們認真去思考
發生在台灣的大埔事件、土地徵收,以及各種以經濟發展為名而對別人基本人權的剝奪。
底下是我為這書寫的導論。
福島,你好嗎?(彭明輝)
福島電廠核災事故距今三年了,很多人已經把它當作一個早已過去的歷史悲劇,
不再關心並逐漸地淡忘了。事實上,福島電廠還在把含有核汙染的水排進海洋,並且讓洋
流帶到全世界,又隨著海洋的食物鏈進入我們的身體。只不過,在媒體沒有持續報導的情
況下,我們對於這場悲劇的持續發展已經沒有感覺了。
但是,福島的悲劇不僅止於土地、海洋與食物的汙染。在日本導演船橋淳拍攝的
紀錄片《核能國家》裡,福島核災滿一年之後,被迫撤離的一千四百名居民還被安置在一
間高中的廢棄教室內,所有家當都在一張榻榻米上,既回不了家又沒有工作,整天除了三
餐排隊領便當之外,兩眼空洞無神地無事可做。看到這一幕,我心裡不禁浮現一個驚駭的
聲音:好悲慘!他們人生竟然從此停格在三一一的那一刻,再也找不到出路了!
看著福島,很容易想起台灣。台北附近的兩座核電廠持續地在運作,安全性備受
爭議的核四也在搶建與積極準備運轉,我們每天都活在核災的陰影下。當政府準備要用核
災的風險來換取經濟發展機會時,你知道這到底是怎樣的風險嗎?譬如說,我就很想知道
紀錄片裡的那些福島人,如今他們過的又是什麼樣的生活?我很想問:「福島,你好嗎?

然後,有人寄來高橋哲哉這本書《犧牲的體系:福島.沖繩》的譯稿。看完之後
我發願要促成中譯本在台灣上市。因為,要深入談福島事件,除了這本書的作者之外,絕
不做第二人想。
高橋哲哉教授出生於福島,福島既是他的故鄉又有著他的童年和玩伴,因此他對
福島有著深厚的感情,也有機會比外人更深入去了解、體會核災對福島的各種傷害。另一
方面,他長大後就離開福島去東京,在那裡唸書、就業、結婚與安家,成為東京人。而福
島電廠是為了供應東京的用電而設立的,福島人也可以說是為了東京人而被犧牲的,因此
他又為此深刻感到歉疚與不安。不僅如此,高橋的專長是哲學,長期研究的主題是「犧牲
」這個概念,以及「犧牲」的邏輯與倫理,因此他有能力深刻而細膩地去分析福島事件背
後的決策與邏輯,以及各種參與決策者所必須要負起的道德責任。而且,他又是一個擅長
分析時事的哲學工作者,在日本出版界享有極高的聲譽與影響力,因此有能力把他對福島
事件的情感與理性分析用大眾能理解的方式陳述出來。
這一本書用福島電廠與沖繩的美軍基地為例,探討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課題:憑
什麼要別人為我們(可有可無)的利益而犧牲。
從小我們就認識到「不要損人利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別把快樂建
築在別人的痛苦上」等普世價值。在這樣的共識基礎上,誰還敢坦然要求別人為自己的利
益而犧牲,甚至為自己可有可無的利益而犧牲?從這最樸實的角度出發,確實難以想像為
何還會有人被犧牲,甚至有人膽敢公然要別人為自己的利益而犧牲。
但是,福島核電廠的慘劇卻讓我們清楚地看到被犧牲的一群人。福島事件並非預
料之外的悲劇,而是早就已經預見的劇碼:需要核電的是東京人,但是電廠卻蓋在福島而
非東京,因為主事者早就預設了「不得已時福島可以被犧牲,但是東京不可以被犧牲」這
樣的邏輯;許多專家都早已指出福島電廠無法抵擋海嘯的衝擊,但是東電卻以「發生的機
率太低」為藉口而堅決不肯加強各種安全防護措施。書名「犧牲的體系」點出一個事實:
有「被犧牲的人」,就有「從別人的犧牲獲得利益的人」,後者必須對前者負起道德上的
責任。但是,福島被犧牲了,許多東京人卻從頭到尾都不曾問過自己:憑什麼要別人為自
己(可有可無)的利益而犧牲?不僅如此,福島核災之後,東京人既不曾派人去救援,還
在災後對福島的農牧產品與居民百般歧視。這豈不是比「占盡便宜還賣乖」更可惡?
我們憑什麼要別人為自己(可有可無)的利益而犧牲?只是因為少數必須為多數
的利益而犧牲?還是說,給個補償費就可以將這犧牲合理化?
就算要別人犧牲,最起碼我們也總得要確實了解:為了我們的利益,別人到底必
須做出什麼樣的犧牲。「犧牲的體系」之所以能夠在現實世界裡存在,首要原因就是:我
們不願意去了解別人的犧牲,甚至根本就不想知道有人會為我們(可有可無)的利益而犧
牲──我們自己先從「犧牲的體系」上逃遁,再用「核災的機率小到可以忽略」的藉口遮
掩被犧牲者的存在;當整個犧牲的體系都隱形後,所有的人都可以逃脫一切的責任,而安
然享受(可有可無)的利益。「犧牲的體系」變成了沒有人需要負責的「無責任體系」。
高橋哲哉教授的這本書,就是要從各種角度揭露「犧牲的體系」,讓所有獲得利
益的人清楚看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不該逃避的責任,希望藉此讓日本人決心戒絕各
種「犧牲的體系」,積極朝向「不需要犧牲別人」的社會而邁進。
在本書裡,他先讓讀者看到福島居民不為外人所知的各種慘痛犧牲:許多人被迫
離開世居的美麗故鄉,再也回不去;農民與牧農因為看不到產業的未來而自殺,福島青年
的婚約遭受反對(擔心他們的精子與卵子不正常),連掛著福島汽車牌照的卡車都被拒絕
;而網路上各種對福島與東北居民的歧視言論,更是讓人痛心。
接著,他細數政府、學者、東京居民、福島居民各自要負的責任,並且一一駁斥
各種想要將災難合理化、無責任化的辯辭。
讓福島居民冒著這麼大的風險與災難,東京的人沒有責任嗎?是不是給了補償金
就可以抵清東京人的責任?還是說,福島人是自願接受核電廠與補償金的,因此他們要為
自己的選擇負起所有的責任?其實,福島居民並沒有「選擇」接受核電廠:他們未曾被忠
實告知核災的機率與後果,因此談不上「選擇」;而福島之所以會被補償金誘惑,是因為
政府一開始就漠視福島經濟發展的需要,「迫使」他們為了經濟發展而不得不接受自己不
了解的風險。高橋哲哉教授甚至明白指出,福島與沖繩在日本的地位根本就形同「殖民地
」:他們先是在經濟發展上被漠視,繼而在「犧牲的體系」裡扮演著要被犧牲的角色。
從這角度看,我們真的也該問自己:我們是不是把蘭嶼、石門、金山、恆春、貢
寮當作台灣的殖民地,先是在經濟發展上漠視他們,繼而準備在「不得已」時犧牲他們?
更蠢的是,我們是不是也因為無知而把台北這個首都當作要被犧牲的對象?
我一直期待著這本書的中譯本,不只是因為它說出福島核災之後許多不為人知的
悲哀,更期待它可以讓我們看到充滿台灣的各種「犧牲的體系」:苗栗縣政府的大埔案犧
牲了兩條人命,以及無數農民的家園和生計;全省各地的都更案毀人家園,桃園航空城一
案更已犧牲一條人命;TPP打算要犧牲四○%的農業來換取特定產業的利益,服貿則為了
特定產業想像中的利益而準備讓許多弱者生計頓失。政府對這一切的犧牲從來不曾負起任
何道德上的責任,從中獲利的財閥、居民更是蠻橫指責被犧牲者:「不要為了少數人的利
益,而犧牲社會發展與多數人的利益。」
今天,「經濟發展」已經變成「必要之惡」,心懷不軌的人用它遮掩一切蠻橫的
殺人事件,以及毀人家園、奪人生計的惡劣行為,並且將各種「犧牲的體系」轉換成「無
責任體系」。被愚弄的民眾則在「經濟發展」的口號裡,變成麻木不仁或窮凶惡極的附庸

但是,絕大部分的「必要之惡」都是無能、怠惰與卑劣的藉口。以核電為例,雖
然火力發電害死的人更多,而且台灣發展綠能的空間非常狹小,但核電仍舊不是非要不可
的「必要之惡」。台灣過去因為過份的電價補貼而鼓勵浪費,使得我們在節能減碳上有非
常大的潛力。根據一份國科會委託國內外專家的研究,台灣節能減碳的空間高達一.五六
座核四廠,而且節能減碳會減少電廠燃料費,因而扣除節能設備的投資之後還淨餘一○六
三億美金。節能減碳又賺錢,還可以不需要任何人為核電而冒著被犧牲的風險,何樂而不
為?
不只核電如此,只要我們認真思索較佳的替代方案,就有機會在都更、產業政策
與經濟發展過程避免沒必要的犧牲,或者至少把犧牲的規模大幅減少。
我期待,這本書的出版可以喚醒台灣人對「犧牲的體系」的反省,並且讓政府與
民眾願意努力地邁向「不需要別人犧牲」的社會。
心得:最重要的一句話我想應該是:憑什麼要別人為我們(可有可無)的利益而犧牲?。
強權者可以逼弱勢為自身的利益而犧牲嗎?
作者: fakeimage (假寐)   2014-06-16 01:19:00
會買來看
作者: ken101197   2014-06-16 01:33:00
推..多數要先尊重少數~才有談民主的空間
作者: sharkimage (生日那天的甜蜜 ~知道效m)   2014-06-16 01:45:00
作者: adalyn (士大夫之無恥,是為國恥)   2014-06-16 12:36:00
推 簡介非常吸引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