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我有去幫忙當志工。
(我完全忘記香蕉碼頭的會議...明明離我現在住的地方很近...)
不過可能是星期日的關係,人爆多。所以沒有幫到什麼忙。
所以就跟一些在地志工聊天。
今天是去幫三信家商整理校園,一個志工就笑說「自己學校自己救。」
原來這是她母校。其實學校受的災情比較不嚴重,多數是破玻璃。
附近很多民宅或店家就真的滿慘的。
我就問一個很外地人的問題,「當初怎麼會把管線埋在這裡?」
她就說:「因為這早期沒有什麼人住啊,民國七十幾年時,這邊還都是田。」
經過災區時我很驚訝這附近的學校未免也太多,
她說:「因為這裡剛好是舊制高雄縣和舊制高雄市的邊界,
所以兩地的學生都會到這裡來讀書。」
不過把管線埋在這裡還是很奇怪:「這裡不是很多學校嗎??」
這個在地高雄人淡淡的說:「因為高雄早期是被拋棄都市。」
我回去時一直在想這句話。
https://www.facebook.com/a102579/posts/692672627415559
我想到陳為廷的這篇文章。
===
在等待人力分派工作時,陳菊有出現。
一開始我看到一堆攝影機出現,想說應該是拍拍這裡的志工工作吧。
原來是花媽出現了。就一堆志工湧過去喊:「陳菊加油!」然後鼓掌。
我覺得那個加油裡面包含著,高雄人可以更好的期望和驕傲感。
其實我很難想像,我的老家發生這樣重大的災情時,
我們縣市長出現時,會有這樣的擁戴。
我剛搬到高雄時,因為我不會騎機車,想說至少買腳踏車代步。
就去租屋處附近買腳踏車,那是一個很簡單的店家,沒什麼裝潢。
沒注意的話還不知道他是賣腳踏車的。跟阿伯老闆說自己是從新北市搬過來的。
阿伯馬上很高興拿腳踏車旅遊高雄的交通指南給我。
不知道為什麼,我覺得這動作除了熱情以外也包含著驕傲感。
目前我想得到對自己的縣市會有驕傲感的都市,
除了高雄就是台南和宜蘭。
===
星期六晚上時,我有去聽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王敏玲的演講,
那天主題剛好就是講「高雄的環境人權」。
1987年是解嚴年,也是正式成立環保署的一年。
以前只是在衛生署底下的一個處或局這樣的單位而已。
也就是說,在1987年以前的環評可想而知.....
演講內容講了很多早期運動的艱辛和工業污染的慘況。
其中我最有印象的是一個婦女只是要點蚊香,結果空氣因為懸浮微粒過多。
竟整個人燒起來......
講者也有提到高雄的水質的問題,是直到謝長廷執政之後才慢慢改善。
記得我還是國中生時,老師有提到高雄的水質的問題。
那時的我真的很驚訝這點,而且在濾水器還沒普及的年代,
大家都是自來水煮開了就喝了。很難想像水都要用買的。
講者就說,這樣的人權在哪,連水也要自己多花錢買。
當然農業就不用說了。
===
星期六下午時,我也有去聽吳祥輝在高雄圖書館的演講(趕場XD)
那時他在寫芬蘭和挪威時,都有去當地。
他說早期的北歐人一定是犯了什麼錯,才會住到這種地方。
因為一年四季幾乎都在冰天雪地的情況下,糧食非常不足。
婦女根本不敢懷孕,大肚子還要躲躲藏藏。
生下孩子第一件事情,是先把嬰兒往戶外放。
放一個晚上沒死的話再養,反正養到三歲也是死,七歲也是死。
不如一開始就讓他死。
可是台灣不是,台灣一年四季如春,隨便種隨便長。
但農業卻搞成這樣.....
前一兩個禮拜去一二三亭聽演講,也有講到台灣農業。
那時台灣的財政是獨立,不歸日本政府管。
講者姚銘偉說在民國政府接收之前,台灣糧食根本不缺。
甚至還可以外銷。但為什麼到後來會有糧食問題,甚至還必須吃番薯度日,
是因為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中國還在打戰,台灣變成必須要支援戰爭。
結果財政在惡性通膨下,四萬換一元就出現了。
然後1949年遷台又湧進大量人口,糧食財政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