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輕人文社科 重理工的思想下影響

作者: fantasibear (布穀熊)   2014-08-11 22:08:39
※ 引述《higamanami (丸子頭演員)》之銘言:
: 在前幾個月前學運期間,有遇過一種人
: 聽到帆庭都是念文科的,開始不屑
: 提到就是文科者專念些沒用的東西,才上街喊些不實際的東西
: 最後生活還不是靠理工者來創造科技
: 也許是少數特例,但多數人重理工輕文社科系的現象大致是事實
: 大概是薪資結構導致這種想法
這裡混淆著兩種思路人,
一種是, 以現在現實眼光看待未來,
另一種是, 台灣社會存在一種完全不瞭解人文社會科學的人,
兩種可能同時在一個人的思維裡, 但也有可能只存在其一.
第二種人的看法就只是無知, 周遭的環境也遇不到有成就的人文社科份子.
所以就講了一堆自己以為道理.
但我比較在乎第一種,
以第一種看待人文社科的人, 有可能也是在人文社科的人哦!!
可是他們的作法就只依照別人怎麼走, 就照樣照作.
即便走在校園或研究圈裡, 想的永遠是從較窄的現實面來考量.
最後窩在學術環境中, 位置也搶到了, 也停滯了,
再也走不出校園一步, 也不接觸甚至帶動學術外的活生生的社會文化運作.
(如果他是鑽研的是德國古典思辯哲學就算了...)
多數研究者所看到的現實面, 明明是人文社科, 卻只關心學術體制.
甚至全部放棄... 只在乎自己在學校裡的"做人".
會造成現在台灣人文社科研究疲軟與無競爭動力的, 問題就出在這.
在外人的看來, 這就讓更多人不懂這堆人到底對社會有什麼具體貢獻.
如果人文社科教授或研究者的典範與姿態讓學生見識到,
主動迎戰人文社會文化問題.
這才能顯示出人文社科的作用與風範.
在學運之前, 台灣學術份子的風範看似都快要不存在了.
反而學運後, 看見人文社科的人雖沮喪但並未喪志.
會攻擊廷帆乃至於黃國昌, 反而看出這些人恐懼的是自己:
"害怕面對自己
作者: lamda (鋼琴加吉他)   2014-08-11 22:26:00
我覺得可能還不只是儒生的問題 還牽涉到這些學者本身道德層次的問題 如果一個只關心學術升等 而不關心社會現實的人文科教授 那麼他所謂對"社會的關心" 也多只是用來轉化成論文升等牟取自己升官發財的工具而已
作者: dsa3717 (FishCA)   2014-08-11 22:37:00
人文社會學科的人背負著跟其他學科一模一樣的學術壓力很多老師他們沒時間進行他們的人文觀察 因為壓力沒有分上面的傢伙喜歡用量化的方式來檢驗一個教授的學養所以才會有人嘗試拿黃國昌的論文生產數來攻擊
作者: rayven (擲筊才是真正雲端運算)   2014-08-11 22:39:00
道德(X) 人格(○)
作者: zx3393 (魯至深)   2014-08-12 00:16:00
蔽校在貓空山腳下 學校教授們都滿有學術外的影響力與其說教授不擴張影響力 不如說這個社會不給他們機會
作者: higamanami (丸子頭演員)   2014-08-12 00:30:00
感謝
作者: zx3393 (魯至深)   2014-08-12 00:49:00
有個某A教授從文山某私立大學轉來蔽校後,立馬收到政府的各種邀請,擔任一些XX會的委員的職務,具有政策影響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