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為何全球化無法解決窮國的分配不均

作者: souldragon (依法不依人)   2014-09-06 17:25:26
※ 引述《mlkj (￾N )》之銘言:
: 經濟學人前幾天的一篇文章,在Economist explains這個單元。
: http://mlkj24.pixnet.net/blog/post/30339725
: Economist Sep 2nd 2014
: 全球化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平衡。隨著通訊更便宜、交通更迅速,發展中國家縮短了跟富裕
: 國家的差距。但在許多發展中國家內部,這個故事就沒那麼亮眼:分配不均變得更糟了。
: 基尼係數(Gini index)是經濟學上用來討論一個國家,分配是否均衡的工具,介於0跟1中
: 間。如果基尼係數為1,那代表這個國家全部的所得在一個人手裡;如果是0,代表全部的
: 所得都平均分布了。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國家,基尼係數在1993年至2008年間上漲了9%
: 。而中國的數字在20年中上升了34%。僅有幾個地方有下降。而全球化是否對分配不均造
: 成影響?
: 通常經濟學家會說,沒影響。理論基礎預測,當發展中國家進到全球市場後,分配不均的
: 情況會下降。我們可以看到比較利益法則(The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有人
: 說比較優勢)出現在所有的入門教科書裡面。這個法則說,貧窮國家所生產的物品,需要
: 許多低技術性的勞工。而富裕國家則專注於生產那些需要高技術勞工的產品。比如說,泰
: 國是重要的稻米出口國;而美國則是全世界最大的金融服務業出口國。這個法則認為,隨
: 著全球貿易增加,貧窮國家的低技術勞工之需求會大增;而在那些國家的高技術性勞工則
: 沒那麼缺乏。而雇主需要低技術勞工的服務,所以發展中國家的低技術勞工工資會增加,
: 而那些高技術性勞工則沒有。結果就是分配不均會下降。
經濟學家說分配不均會下降完全是沒有常識的推論
全球化的走向是滾雪球效應加劇 大者愈大 小者愈小
本來在地化貧富差距可能是等差級數 全球化後變等比級數
就是所謂的winner takes all x n倍
然後中產階級也跟著消失逐漸往下層移動
: 但在現今,貧窮國家的高度分配不均,發展出一些新的理論。其中一個理論強調外包的影
: 響 — 富裕國家將生產的某部分,轉移到貧窮國家。跟一般人深信的不同,那些跨國企業
: 通常會在貧窮國家,高薪聘請高技術勞工。一份研究顯示,以家計支出來看的話,在外國
: 成衣廠、外國球鞋廠工作的越南人,是越南國內收入最高的20%。一份OECD的報告顯示,
: 跨國企業付的薪水,比當地企業高出40%。此外,那些高技術勞工,通常跟來自富裕國家
: 的管理者一起工作;或是必須面對那些高效率、富裕國家企業的交貨期限。這也使得他們
: 的生產力提高。較高的生產力意謂著他們可以要求更高的薪資。相反地,鄉下的低技術勞
: 工,就沒有這樣的機會,他們的生產力不會提高。從這些理由來看,全球化會造成高技術
: 性勞工的工資增加,同時又壓低那些低技術性勞工的薪資。結果就是越來越分配不均。
: 其他的經濟理論,試圖解釋為何發展中國家的分配不均如此嚴重。諾貝爾獎得主庫茲涅茨
: (Simon Kuznets)認為,分配不均,是成長階段早期無法避免的情況。他推想,那些有點
: 小錢的人,可能會從投資中獲得大筆財富,也因此從經濟成長中獲益;但那些本來就沒錢
: 的人,就只能待在貧困的泥淖裡。只有經濟發展後,出現重新分配的需求,分配不均的情
: 況才會下降。的確,近期的證據顯示,發展中國家的成長,可能會減緩分配不均的程度,
: 而這也會帶給經濟學家新的疑問。但就現況來講,全球化要把分配均衡,帶給世界上最貧
: 窮的那些國家,很拼。
經濟學家都把第三世界那些血汗工廠當作效用最大化了
因為那些勞工找不到其它賺錢的方法 所以去血汗工廠工作是最佳解
一個妥協解60分的東西被當作最佳解 比較利益法則 無言而已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