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真的,裡面寫按季評估不太合理,太短了,這種最起碼要一年以上,
才比較可以評估績效的好壞,但給了2年只繳出這種成績,我看應該也沒救了。
只不過我很好奇台股大盤報酬率(2.19%)這個標準是怎麼訂的?
不管是大盤績效歷年平均,或是同期大盤報酬都沒這麼低,更別提用加權報酬指數來比,
大概是主管機關為了不想讓達成率太難看,才故意訂這麼低,
可惜即使放水這麼明顯了,還是有人會放槍。
而且這個消息爆出來後,主管機關網站「很巧」就掛了,幸好有人截圖備份。
我猜以後這種消息會「盡量」少公佈,甚至不會再公佈,因為站在政府立場,
這等於拿石頭砸自己的腳,畢竟委託代操績效太差,自己也脫不了責任,
好不容易年改的責任都推出去了,怎麼還能回過頭來燒到自己。
從過去歷次年改政府的態度就很明顯,退休基金的績效問題一直是政府刻意迴避的一塊,
而且不分藍綠,沒有人想認真檢討改革,似乎維持「現狀」才符合他們「共同的利益」。
但是越迴避,卻表示裡面越有問題,就像過去發生的「盈正案」一樣,
我認為應該只是冰山一角,只是這水太深,應該很難有真相大白的一天。
這種情形就好比有家公司發行一支基金,投資人每月定期定額投入,
結果基金績效大幅落後大盤,弊端頻傳,造成未來資金的缺口。
但公司檢討的結果,竟然認為全是投資人的錯,
不僅強制要求投資人每月繳更多錢,而且更晚才能贖回,領回的單位也更少。
至於公司跟基金管理人則一點事也沒有,沒人需要出來負責,手續費也照樣領好領滿。
換作民間公司,這支基金早就被清算了,投資人也跑光了,
但前面這支基金卻始終屹立不搖,只因為這是政府發行的,
大家也只能被迫繼續陪它玩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