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出版《墳場新聞》 白卷的生存之道

作者: hope39 (Less is More)   2015-04-27 23:46:18
出版《墳場新聞》 白卷的生存之道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425/19125144
記者:程詩敏 攝影:馮就康
20150425
中聯辦爪牙向香港的圖書出版延伸,被揭99.99%持有最大的出版及零售書商聯合出版集團
,由出版、物流、到零售,可以完全掌握大眾的閱讀材料。政治氣候,加上大眾化的閱讀
品味,本地出版界要如何走下去?
2013年開始出書的白卷,沿用《100毛》式以影像為主的年青風格,出版暢銷讀物《被時
代選中的我們》、《墳場新聞》、《有一種幸福叫忘記》等,老闆林日曦卻說:「其實大
家都在掙扎求存。本以為資本主義市場,即使書店被壟斷,有財力的文化人如梁文道,蔡
東豪,可以開書店抗衡?但對手是中聯辦的話,後者的資金是源源不絕。」
貿發局2013年數字顯示,全港有1584間出版社。聯合直屬出版社只佔0.05%,但其物流公
司,卻代理四分一的出版社生意,旗下三中商書店(三聯、中華、商務)門市覆蓋更達八
成。
三中商書店當眼位置,部分是飲食旅遊等暢銷書,細心留意,會發覺另一部分中方想推廣
的意識形態不無關係,茶杯雜誌出版經理陶培康說:「中日關係,行政長官選舉辦法,佔
中時我甚至見到《泛民收錢實錄》放在收銀機位置。」書店將自己集團出版的書放在當眼
位吸睛,無可厚非;但陶表示,其他出版社出的書,很可能兩個禮拜之後已收入書架,曝
光率低,出版社只能在社交網多作宣傳。公司出版包括陶傑的短評,彭浩翔小說及漫畫集
《高溫劇場》等,每年出20多本書,成本扣除印刷、作者稿費、物流費及出版社美工和編
輯的人工,微賺已經很好。
白卷第一本書是跟大愛同盟合作的《大愛同誌》,林日曦說:「無論是《100毛》或是白
卷出版讀物,也不是最有營養,它們只是一扇門,年青人打開以後,就會看到其他出版社
,更有內涵的書。」出版編輯Karen說,出版選材自由度很大,推書策略則包括在社交網
宣傳和舉辦講座。
《墳場新聞》出版半年,印量過五千本,銷路不俗,作者青永屍說:「現在讀書是一種時
間預繳,讀者會預期自己在書中得到甚麼,得不到他們就不會支持這個作者,所以我希望
自己的書,可以盛載真善美。」至於去年具話題性的雨傘運動圖書《被時代選中的我們》
印量破萬,但印刷廠為免承受政治壓力,著白卷不要在書中加上公司名。
出版壓力有增無減,不依賴市場和財團,獨立出版又是甚麼一回事?留意明日動新聞報導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