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再設簡易通勤站,不如尋找優勢條件來決定設站
汐科站的有利條件
北站外一大堆高樓住宅,南站外一大堆園區廠辦
這些都提供了汐科站優勢旅次基礎
而汐止站旅次被汐科站分掉通勤人口卻仍然夠多,除了一樣有大量住宅群外
就是汐止站旁邊有一所高中,這間高中每天提供大量通勤旅次需求
有大量住宅群、有園區或學校提供每日通勤必需旅次的地方就有設站基礎
再來才是檢討前後站距,比如樟樹灣站打槍原因之一就是離汐科太近
雖然我覺得設了後還是能達到日旅次兩千人就是了
但重點就變成要評估樟樹灣站是只會分掉汐科南站的進出旅次或是能開發新客源
例如汐止目前在開一條新路(民汐線共構橋那條路)
如果設站後方便河對岸社后區域的居民使用火車通勤,那就有價值
反之若優勢大不過社后去南港展覽館轉捷運則不需要
三坑百福已經設站了,台北以北的通勤圈差不多該設都設了
從暖暖站的表現以及宜蘭線的區間車班次來說,碇內設站似乎沒意義
台北市區內光復、復興、西門緊急停靠站設站當然有利,但背後有其他問題
台北以南的通勤圈在新北市的部分已經設了浮洲跟南樹林
鳳鳴站配合鳳鳴重劃區應該是不錯的,前後站距也長
新樹路一帶不知道有沒有設站價值,那一帶最近開始被開發,但離樹林站太近
但 五堵 -1,2KM- 汐止 -1.5KM- 汐科
樹林到浮洲中間若有需求要再設站用捷運化角度來說似乎也OK
理想上是比照捷運設個瓊林(新樹?西盛?)站聯開回收資金自償
桃園的話配合高架捷運化是有一堆通勤車站要蓋,應該也能發揮不錯的效果
中路站主打重劃區但似乎隔了一段距離,武陵高中應該能提供基礎旅次
永豐路附近有醫院跟學校,應該都能提供旅次基礎
中原站的中原大學反而不確定能像高中一樣有幫助,分散內壢減壓中壢應該OK
但是現在地下化不知道會拖到什麼時候
其他區域不知道還有什麼台鐵經過的地方找得出設站優勢之所在
比如烏石港/蘭陽博物館設站是否能解決觀光客大眾運輸需求且旅次有一定水準?
這是真的離台鐵很近,國外也有一些為有觀光人潮基礎而設的車站
如果連當地居民聚落都發展到比石城多的話應該可以考慮,畢竟兩者均在頭城鎮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