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新聞內容跟本版幾乎沒什麼關聯性(?
但基於本業、還是得PO個意思意思一下XD
台鐵排骨便當 5地做法竟然差這麼多
2019-06-05 16:41:43聯合晚報 記者曹悅華、林鎮西、李彥民/製作
https://i.imgur.com/CMUlHgH.jpg
台鐵熱銷的排骨便當,其實各地的做法與風味都不同。
圖/台鐵局提供
現今大眾運輸工具不僅要滿足通勤需求,還要滿足乘客的胃。雙鐵便當近幾年推陳出新,
美味之餘還要兼具環保跟美觀,台灣高鐵公司每年銷售量約成長一成,台鐵局更是續三年
每年賣出1,000萬個以上,光去年就賣了7.4億元。亮眼的銷售成績背後,也藏著許多故事
,值得細細品嘗。
https://i.imgur.com/zzDyedb.jpg
經典台鐵便當三層文件夾收錄台鐵五大餐廳製作的特色便當
(台北、台中、高雄、七堵、花蓮)共22款圖像,讓旅客秒懂各地台鐵特色便當分布。
圖/台鐵局提供
台鐵排骨便當 日賣2萬多個
歷年來,高鐵便當呈現穩定成長的趨勢,平均每年銷售量成長一成;台鐵局近幾年則是站
穩「便當局」名號,連續三年每年賣出1,000萬個以上,其中最受歡迎的排骨便當,每天
平售出2萬多個,局長張政源上任後也指示,要全力拚副業,希望五年內達到副業營運收
入90億,占整體收入二分之一的目標。
高鐵便當盒初期採用塑膠盒蓋,方便旅客購買時一覽菜色;2017年4月高鐵便當進行全面
改款,改採木質便當盒,便當盒蓋同步改為木紋紙質盒蓋,盒蓋上印有台灣地圖、特有生
物等圖樣,引領旅客品味美好台灣;之後盒蓋經過幾次改版,皆含有台灣特色元素。
https://i.imgur.com/517zo1C.jpg
2017年高鐵便當,盒蓋上印有台灣地圖、特有生物等圖樣。
圖/台灣高鐵公司提供
高鐵便當屢換新裝 台灣十景當配菜
今年5月高鐵便當盒蓋再換新裝,野柳地質公園的女王頭、淡水漁人碼頭情人橋、苗栗龍
騰斷橋、南投清境農場、彰化八卦山大佛、嘉義阿里山神木與火車、台南安平古堡、高雄
愛河、墾丁公園鵝鑾鼻燈塔,以及外島蘭嶼拼板舟等十大超美秘境陪乘客用餐。
雖然便當盒蓋仍為紙蓋,但以豐富色彩融入文創設計,藉由水彩繪製台灣各地著名的景致
,暈染的質感,呈現出秘境氛圍,希望讓旅客帶著旅行的美好心情,為用餐更增添美好意
趣。
https://i.imgur.com/ZvS6TTX.jpg
台鐵宜蘭風味櫻桃鴨便當。
圖/台鐵局提供
台鐵排骨便當 各站好吃撇步都不同
台鐵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便當種類,就是排骨便當。
台鐵局說,千萬別小看這些排骨,各餐務室的「好吃撇步」都不同:
台北餐務室:先以人工由內往外敲打斷筋→拌粉下鍋油炸→撈起瀝乾再滷鍋。
台中餐務室:先人工拍打→裹薄粉炸至金黃酥脆→再放入滷汁中慢火滷。
高雄餐務室:先按摩攪拌→烹調以先炸後滷方式製作。
七堵及花蓮餐務室:均用真空攪拌機攪拌(排骨裹粉)後油炸再滷至全熟。
https://i.imgur.com/MftloOZ.jpg
台鐵花蓮餐務室即將在6月底推出的洄瀾馬告雞排便當。
圖/台鐵局提供
目前台鐵特色便當有山豬肉、櫻桃鴨、紅藜、焢肉等品項,台鐵局說,台東餐務室配合台
東夢工場6月底落成,目前正在研發鹿野紅烏龍香滷雞腿和蘭嶼飛魚便當,會在兩者中擇
一推出,加上花蓮餐務室6月底將推出的洄瀾馬告雞排便當,共計推出兩款新的特色便當
。
高鐵在地名產食材 當令搶「鮮」
高鐵便當則維持4T精神中的Taiwan在地元素,嚴選豐富多樣的台灣在地且配合當令季節的
食材,以保持高鐵便當食材的新鮮度。歷年來用過的在地食材包括:台灣最高品質CNS一
等米、屏東大武山雞蛋、雲林西螺葉菜類蔬菜、地瓜、酸菜、台中霧峰香菇及杏鮑菇、南
投紅黃椒及碧玉筍、花蓮南瓜、屏東地瓜葉、台南山藥等。
https://i.imgur.com/gKYYYZH.jpg
高鐵紅燒彩菱鮮蔬(素食)便當。
圖/台灣高鐵公司提供
那些你不知道的遺珠美味
千萬別以為台鐵推的每個便當都是成功的,像是台中餐務室曾推出蔬柿旗魚便當,由於旗
魚供貨不穩定故停賣,現以鯖魚替代;高雄餐務室曾推出豬腳便當,由於銷售量不佳,旅
客覺得價錢與實際飽足感不符正比而停賣;七堵餐務室則曾推出松阪豬便當、香滷牛雙拼
便當、酒香麻油雞便當,但因製作過程工序繁雜,影響排骨生產之製作因而停產。
https://i.imgur.com/TiEtsMO.jpg
台鐵台中餐務室曾推出蔬柿旗魚便當,由於旗魚供貨不穩定而停賣,改以鯖魚替代。
圖/台鐵局提供
台鐵開放加盟 要讓美味擴散
台鐵局目前透過顧問公司規畫商標授權一事,希望用新的模式,把台鐵在便當上的專業分
享出去,讓離鐵路較遠地區的民眾,也能吃到美味、用心的便當。不過開放加盟條件,必
須考慮到是否位在安全範圍內、一個鄉鎮設點數量以及互相競爭問題,何時真正開放加盟
仍未定。
https://theme.udn.com/theme/story/6774/3854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