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仁健觀點》蔡正元錯了!劉銘傳不是「台灣鐵道之父」
新頭殼newtalk 文/管仁健
發布 2020.07.16 | 15:00
「台灣鐵道之父」換人了嗎?其實沒有,換人是國民黨流亡來台後才惡搞出來的鬧劇。劉
銘傳生前絕不可能知道大清帝國滅亡38年後,他會變成國民黨追封的「台灣鐵道之父」。
就像有個蘿莉控,死後忽然變成「國父」一樣的荒謬。
2020年7月13日《新頭殼》報導〈皇民化?「台灣鐵路之父」非劉銘傳? 蔡正元批:台獨
不拜日本人怎麼活〉:
「最近新開幕的台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史料登載引起爭議,在介紹文中該博物館寫道:『
台灣鐵路之父』是1906年的『台灣總督府鐵道部長』長谷川謹介,而非大家熟知的清朝台
灣建省首任巡撫劉銘傳,國民黨籍前立委蔡正元在臉書批評:『台灣人不拜日本人,怎麼
過日子活下去?』
根據史料紀載:長谷川謹介於1899年受『台灣總督府』民政長官後藤新平邀請赴台,並於
1906年開始出任『台灣總督府鐵道部部長』。但劉銘傳於1885年至1891年出任台灣建省後
的首任巡撫,當時甲午戰爭都還沒發生,更別說有所謂『台灣總督府鐵道部長』。
1887年,劉銘傳奏請成立『全台鐵路商務總局』,為台灣鐵路建設的發端,聘請英國人馬
迪遜(HC Matheson)與德國人白克(Becker)統籌興建,包括台北往雞籠,台北經竹塹
往台南兩條路線。
1893年,雞籠至竹塹通車(有一說為1891年通車),隨即在1894年爆發甲午戰爭;隔年清
朝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割讓台灣。而在1906年,長谷川謹介出任『台灣總督府鐵道部部
長』。距離1893年劉銘傳興建雞籠至竹塹鐵路通車,已經過了13年(或15年)。
蔡正元的臉書留言板下贊同的罵聲一片,有人批評蔡政府搞中國化、進行文化台獨,也有
人說「小心下一代的教育,不可認倭賊為父!」作家張方遠也在臉書強調,最早在台建設
鐵路的人是劉銘傳,他批評民進黨當局的行為是在『捏造歷史』。……」
蔡正元最可笑的地方有兩點,首先,如果最早的就必須稱為「父」,1890年楊衢雲在香港
創立「輔仁文社」,口號就是「驅除滿族韃虜」與「盡忠報國」。1894年孫文在檀香山建
立「興中會」後,許多輔仁文社的成員才轉加入興中會。如果誰最早誰就是父,請國民黨
將「國父」頭銜,由那個蘿莉控改為楊衢雲。
其次,第一個在台灣架設鐵軌的也不是劉銘傳。1878年基隆煤礦設立時,礦務督辦葉文瀾
就在1881年鋪設運煤台車,將煤炭運往基隆碼頭,後來才裝上蒸汽動力。如果誰最早誰就
是父,請國民黨將「台灣鐵道之父」頭銜,由劉銘傳改為葉文瀾。
劉銘傳所蓋的到底是什麼「鐵路」?
至於蔡正元說劉銘傳所蓋的鐵路,究竟又是怎麼一回事?1876年上海的英商怡和商行,修
築了一條吳淞碼頭至上海的窄軌鐵路,全長14.5公里,是中國最早的營業鐵路。但火車撞
死了一頭牛後,引起村民不滿,認為鐵路會破壞龍穴。清廷害怕這一風水傳言,會動搖一
再割地賠款,早已人心動搖的皇權,於是一再交涉,花費白銀285,000兩,將其贖回拆毀
。
1887年劉銘傳擔任台灣巡撫時,一再奏准修建台灣省鐵路。清廷要求丁日昌「審時度勢,
妥速籌策」,並決定每年撥銀200萬兩,但劉銘傳實際拿不到40萬兩,建路經費嚴重不足
。李鴻章原本要向上海英商麗如銀行借款60萬兩,也因利息太高而作罷。
於是丁日昌乾脆將拆下來的吳淞鐵路設備運到台灣,這條以台北為中心,向東到基隆港,
向西南到新竹,總長107公里的「縱貫鐵路」,就在先天不足、後天失調的情況下勉強蓋
了起來。但這條鐵路是不是真的可以「營運」?《台灣通史、郵傳志》裡記載:
「每車長約2丈,貨車略同。凡設車站16處,均以土造,曰火車房,其驛長曰司事。顧當
草創之時,站中不設信號機,亦無昇降場。其始每日開車6次,後乃減為4次。然途中遇車
,隨時可以搭乘,故時刻不定。」
「乘車之費,自台北至基隆者4角4尖,而至新竹者8角6尖,上等倍之,每里約當2尖1釐。
貨物則擔抵1人。平均1日之客,台北基隆500人,台北新竹400人。顧是時民用未慣,物產
未盛,而基隆河之水尚深,舟運較廉,鐵道未足與競,以是入款尚少,每月搭客16000圓
,貨物4000圓,收支不足相償。」
劉銘傳因技術限制,設計委託外國技師,但為了節省經費與確保權利,實際建築由中國官
兵與工人執行。當時在架設這段鐵路的官兵和工人,根本不知道鐵路是什麼,也不知道自
己在做什麼?所以只要外籍工程師一離開視線,測量用的木樁就會被拿去生火煮飯。枕木
與鋼軌被偷不說,連鐵軌邊的碎石到車站屋頂的瓦片,無一不遭人偷。
這條「外人設計,國人自建」的鐵路,設計者從德國的貝克,換到英國的馬迪遜,因為根
本無法監督工人,以致連換了五位總工程師。監工一職又都由當地豪族賄賂而得,為了迴
避墓地或私有地,就任意變更路線。
另外為了節省經費,還把設計的隧道一律取消,沿著地形彎彎曲曲的建造。另一方面則不
考慮地質,以致下雨就流失路基。橋樑也從鋼架改成木架,大雨一來立刻倒塌。行車時晃
動劇烈,敢搭乘的人當然不多。
尤其台北到新竹那80公里,沒有任何信號標誌、平交道與月台,時速只有13.7公里,要上
車的招手讓司機停車,要下車就必須自己跳下來。最刺激的是軌道裡每隔20分才有一個「
急勾配」,所以這種無頂無窗的列車,比遊樂園的雲霄飛車還好玩。
行車途中若遇到缺水,還要下車到附近山谷幫忙找水,挑水回來後又要等煮到沸騰。加上
車資不隨里程而定,混亂無章法,官員兵丁搭車又都免費,假日還停開,根本沒有營運價
值,也難怪接任的邵友濂,會奏請停建原本要一路修到彰化的「鐵路」。
日本領台後為何要拆劉銘傳的「鐵路」?
1895年6月6日,日軍依馬關條約從三貂角登陸,沒有遭到任何抵抗,就在辜顯榮與英德法
三洋商的陳情下,6月14日進入台北城,平定已經在城內姦淫擄掠多日的清朝軍隊。
但在6月17日舉行「始政式」之前一周的6月10日,總督樺山資紀就先成立台灣鐵路總司令
部,由總督府陸軍局工兵部長兒玉德太郎,及遞信省鐵路技師小山保政先後擔任司令。樺
山總督還自任臨時台灣鐵路隊長。
樺山在當年8月,就向東京提出「三大提案」,分別是舖設縱貫鐵路、興建基隆港與普設
公路。中央政府還自軍費中撥出十萬元作調查費用,委託遞信省鐵路技師長增田禮作(工
學博士),負責調查並測量劉銘傳興建的那條「縱貫鐵路」。
會出現這種「萬事莫如鐵路急」的現象,是因為劉銘傳這條鐵路,才是真正在台灣的「抗
日英雄」。日軍在進入台北城之前,沒有遇到武力抵抗,但卻敗在這條所謂的「鐵路」上
。
當時渡台的學務部長伊澤修二,是搭轎子從基隆到台北赴任的。他寫到:「看到許多人在
推火車的荒謬景象,與其說是鐵路,不如說是輕便道。」
樺山總督自基隆進入台北城,就是搭乘所謂的「火車」,但卻必須派遣60名日軍在後面「
推」,搞得推車的日軍啼笑皆非,自嘲來台竟是如此「為國效命」。
小山保政調查發現台北到新竹的鐵路,許多枕木都被拔走了,連軌道也有短少。在台灣又
無法調度鐵軌、枕木、車輛,連木材、水泥與磚石都要向日本購買,於是小山在東京招募
130名職員。而鐵路建築最困難的就在徵收民地,光是台北車站就需要32,639坪。其他14
個土角厝的車站,也必須拆除重建。
小山帶領的臨時鐵路隊,300多名來自日本的隊員,有170多人染病,其中多人病死。1896
年1月14日,小山將患病的隊員送回日本醫治,回國加死亡者高達282人。但鐵路建設不能
停止,於是又從日本調派新的隊員來台。臨時鐵路隊死亡人數,1895年是81人,1896年高
達241人。在如此巨大犧牲下,台北到新竹的鐵路才建設完成。
1899年6月21日,小山就任打狗(高雄)鐵路敷設部部長,開始了南部鐵路的興建。8月23
日,獲得明治天皇頒贈的四等瑞寶勳章,但他也在這一天因瘧疾去世。老蔣因為「做賊心
虛」,自己統治台灣時完全沒有架設新鐵路,所以在教科書裡拼命反日仇日,醜化日治期
間對台灣的建設,完全不提日本為了興建台灣鐵路而犧牲了多少人。
長谷川謹介為何是「台灣鐵道之父」?
1896年5月起,台灣總督府就鼓勵日本人在台興建私營鐵路,並在東京成立「台灣鐵路會
社」,10月27日還發下許可證。然而台灣的瘴癘盛行、高山峻嶺、河川湍急、土質疏鬆,
願意投資的商人有限,以致資金募集不足,宣告解散。儘管當時日本國內,很多人大力鼓
吹「一億元賣台論」,但台灣總督府仍然在1900年3月,編列了三千萬元興建縱貫鐵路。
兒玉源太郎總督為了「鐵路國營」政策,開始興建從基隆到高雄總長405公里的台灣縱貫
鐵路,負責人長谷川謹介,1855年生於山口縣厚狹郡,1871年入大阪英語學校就讀,1874
入「鐵路寮」(鐵路學校)就讀,1877年畢業於「鐵路工技生養成所」,歷任日本鐵路局
技師、日本鐵路會社建設課長等職。
當時台灣的20個港口,都是連戎克船(中國帆船)也進不了的小港,鐵路所需材料根本無
法上岸,所以必須先興建基隆與高雄的深水港。而瘴癘盛行與盜匪四出,本地工人很難招
募,只得依賴陸軍工兵隊。
在長谷川領導下,南北分四區同時進行,第1區由基隆至新竹、第2區由新竹至台中、第3
區由台中至嘉義、第4區由嘉義至高雄。耗時9年,縱貫鐵路終於完成。
很多人不解,長谷川所規劃的第1區由基隆至新竹,劉銘傳不是已經架設好了嗎?其實劉
銘傳所建的「鐵路」,無論軌道材質、設計施工,通通不符使用需求。106公里的「鐵路
」拆除後只剩0.8公里可廢物利用了。
因此位於現在館前路的台北火車站,根本不是劉銘傳時代位於鄭州路的台北火車站。火車
從大稻埕開出後,跨過淡水河走新莊、龜崙嶺到桃園;但總督府鐵道部完全廢棄既有路線
,改走艋舺、板橋、樹林、鶯歌至桃園,也就是現今的台灣縱貫鐵路,與劉銘傳那條連路
線也不同。
1908年10月24日,在今天台中公園北側高丘上第二砲台(北門樓),舉行基隆至高雄的縱
貫鐵路慶祝儀式。地方仕紳、捐獻土地者、全島大小官員與日本皇族及海內外各界代表等
,超過千人以上的貴賓參加。為了招待這些貴賓,當時全台唯一的歐式飯店-鐵道飯店,
也趕在全通式前完工,連大清帝國也專送「全台鐵路告成誌喜--軌路同遵」的賀詞,成
為日治50年間最盛大的活動。
長谷川謹介完成縱貫鐵路離開台灣,升任日本鐵路東部鐵路管理局長,後來又歷任西部鐵
路局長、中部鐵路局長、鐵路院技監、鐵路院副總裁等職。但因他在台灣時罹患中耳炎及
腎臟病,1921年4月因中耳炎入院,8月27日逝世,享年67歲。日治時代的台北火車站前,
還有一座紀念他的銅像。
蔡正元要瞎掰劉銘傳是「台灣鐵道之父」,很簡單,只要能提出劉銘傳興建的鐵路,現在
到底在哪裡?問題就解決了。況且長谷川謹介是工程師,劉銘傳卻是個政客,誰才是真的
「台灣鐵道之父」?鄉民們自有公評吧!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0-07-16/436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