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是因爲NS比DB更早開始搞車站無障礙化。NS約在七○年代後期開始改建車站,到九○
年代基本完成無階化,而DB在近十年纔較積極地開始改月臺。
歐陸的車站傳統上是像台糖鐵路那樣的低月臺,不少小站甚至像阿里山鐵路的中途站那樣
沒月臺,車子進站停妥後旅客纔進軌道區上車;平常的候車空間在站房內,而不是如同英
系高月臺鐵路那樣在月臺候車。也因此,低月臺改高月臺不是單純的墊高,涉及車站整體
空間佈局的調整。爲了提供新的月臺候車空間,往往需要遷建股道,而候車空間移往月臺
,又使得站房的必要性降低。加上近年行車業務的集中自動化、售票業務的電腦化、以及
小站行包貨運功能的衰退,使站房成了可有可無的設施。事實上大部份的NS小站在改建時
就把站房和貨運倉庫拆除,除了小部份空間設置售票機,其他用地正好來增加停車空間和
公共運輸換乘空間;提升車站可利用度的同時,也大幅改變了車站風貌,甚至造成荷蘭部
份地區連一棟老站房都沒留下,就算留下站房也多被新設的月臺和其他設施遮擋。
德瑞奧地區近年隨着鐵路營運者業務的集中整編,和無障礙法規的逐漸完善,也開始着手
在改建車站。或許我們可以期待鐵路和其他運具的整合更加完善,以及車站旁的公共運輸
導向發展;而想記錄老車站風貌和傳統行車運作的同好,可能也要把握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