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弱像豆腐 南迴公路50年後恐消失
2016-10-31 02:49
聯合報 記者尤聰光、潘俊偉、李蕙君、羅紹平/台東縣報導
連接台東與屏東唯一交通要道的南迴公路,近年由於海岸線退縮、強降雨不斷,面臨前所
未有危機,學者專家預言,在天災、人禍夾擊下,快則五十年,南迴臨海路段可能消失,
呼籲要有另建替代道路的準備。
興建於清朝的南迴公路已有百年歷史,從屏東縣楓港到台東市知本,全長一○七公里;近
廿年因山坡濫墾及颱風豪雨,山區路段坍方、臨海路段路基流失頻繁,整條公路千瘡百孔
。
公路總局大武工務段、水利署第八河川局相關人員形容,在極端氣候的天災和山坡濫墾的
人禍夾擊下,南迴公路猶如一捏就爛的豆腐。
二○○九年八八風災,東部兩天內降下上千毫米雨量,南迴公路從屏東草埔到台東香蘭體
無完膚,不是橋斷、就是道路位移,甚至大面積走山,整條路花了兩個多月才搶通。
近兩年情況加劇,遇颱風就引來大浪,多良、大武、南興等臨海路段,因海浪沖刷導致路
基流失、坍塌愈來愈嚴重,南迴公路多次因海浪打上路面而封閉。南迴山區道路愈來愈容
易崩塌,七年來花費近四億元養護。
長期研究東部海岸線變化的台灣海洋大學副校長許泰文發現,二○○六年之前的五十年間
,台東縣海岸退縮一百至三百公尺,且不斷持續中,加上全球暖化、海平面上升,「南迴
公路臨海路段被海水淹沒,是早晚的事」。
第八河川局前局長陳重隆說,台東縣沿岸是沉降地型,近廿年來因大武及長濱漁港容易漂
沙淤積、阻塞航道;為防淤沙,政府在漁港外構築長堤,但淤沙未解,反而造成凸堤效應
,加速沿岸沙灘流失,導致南迴公路臨海段路基常遭海浪淘空;儘管公路單位在沿岸施放
水泥消波塊,但對海岸倒退、公路消失的危機仍無濟於事。
「政府應認真思考另闢替代道路。」許泰文和內政部前部長李鴻源都表示,面對極端氣候
,已不能再用「人定勝天」思維看待南迴。興建海堤及丟置消波塊的防禦工事,只能擋五
到十年,治標不治本;與其一直花大錢重覆做這些沒有效益的工程,不如開始規畫長期的
替代方案,分批逐段設計新的道路,避開可能遭遇更大的災害。
http://udn.com/news/story/9320/2057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