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toyakoyosu (蘑菇)》之銘言:
: 因最近朋友在台南鐵道東移事情很氣憤
: 因為他奶奶老家在鐵道東移地段
: 必須要拆遷
: 我想請問有參與潛盾機計畫的朋友
: 鐵道在未變更放大之下
: 台南適合用潛盾機嚕過去嗎?
: 會不會有併發兩邊住宅坍塌問題?
: 現在似乎卡在有機會兩面坍塌需要拆一邊房子
: 地質來看台南土質算鬆軟(以前很多泥沙淤積造陸)
: 先感謝大家!!
--
關於潛盾應該要找MRT版比較多吧XD
若臺南的地質是鬆軟的話還是勸你打消潛盾的念頭吧,因為你潛盾機通過該斷面後到環片
機組裝完成且灌漿背填(註1)之間這段時間,隧道壁面/超挖面(註2)是完全沒有支撐的,
必須仰賴土壤(那種深度還碰不到岩盤)自身支撐力
等環片組裝完且背填灌漿完後利用水泥漿填充超挖面和環片之間空隙把土方壓力經由混凝
土傳導至環片,再利用環片來支撐才算是大功告成,崩陷的危險才會解除。
不過在下有想過一個方法,先在兩側做連續壁或是預壘樁,上述做好後利用擋土本身去支
撐鋼樑,鋼樑墊在鋼軌/軌枕下方,類似托底工法的念,將應力轉移至臨時支承(鋼樑)就
可以進行下方降挖及隧道工程。當然,降挖之後還是要在擋土之間施做水平支保以免土方
壓力過大擋土設施從腰部斷裂/破壞,這優點是用地節省,但缺點是列車行進風險高,底
下施工風險亦高,隧道附屬設施如通風井、逃生出口、進/投料口、機房、車站出口等皆
需於路線旁另外取得用地,車站段依舊需要將軌道引開至一旁原空間明挖覆蓋,另外假性
工程的部分如托底鋼樑用量會很大,這也是一種成本支出
其實說穿了,臺灣不敢去嘗試新工法,因為那實屬吃力不討好的苦差事,成功不會被稱讚
,失敗絕對會被怪罪…
註1:背填灌漿
超挖面和環片之間的空隙要靠填充混凝土或其他來穩定、來支撐該面/空間
住2:超挖面
隧道工程為求能夠順利安裝環片或者達到預定斷面大小,通常會挖得比設計斷面再大一些
(潛盾機又會再更大,這樣才能安放安裝環片),之後再以襯砌施工來修、裝飾隧道壁面
再此順便回推文,北高兩處地下化工程大部分路段皆採取明挖,惟部分標段是採取特殊工
法,如管冪工法,山岳隧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