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脫人名 南市新路名吹在地風
2019-09-09 23:50聯合報 記者謝進盛/台南報導
台灣各地道路名稱百百款,早期多以地方知名人物命名,但年輕一輩已不了解歷史脈絡,
近來「在地主義」興起,新開的路段,逐漸跳脫人名,改以在地聚落名稱命名,盼獲鄉親
認同,讓路名更「接地氣」。
台南市鹽水區的舊稱「月津」,是清初台灣的四大城之一,當地路名出現不少名人或地方
知名人物。例如,朝琴路就是紀念出身鹽水的前省議會議長黃朝琴,清湶、金和與行昌等
路,則是紀念郭清湶、謝金和和陳行昌等前鹽水鎮長。
學甲區也有「華宗」路,是紀念日據時代的庄長陳華宗,任內闢建學甲道路影響迄今,「
三連路」則是紀念出身學甲的台北前市長、自立晚報發言人吳三連,外界稱作「台南幫」
的代表人物。
近烏山頭水庫旁的南117線,由嘉南國小至台一省近5公里的「八田路」,是台南市前市長
賴清德為感謝日本技師八田與一,闢建烏山頭水庫的貢獻而命名。
「在地主義興起,也帶動路名悄然改變。」地方文史工作者王世雄觀察,近年來一些新闢
道路,逐漸跳脫人名,改以融入在地名稱深化連結。
王說,台南柳營科技工業園區的「腳腿仔大道」,是以早期聚落地名命名、「德元埤大道
」則是當地灌溉埤塘的名稱,新吉工業區有「安順庄大道」也是以早年庄頭名稱命名。
王世雄說,台灣許多路名與地方人物、地名有關,若能強化路名背景介紹,年輕一輩也更
能清楚家鄉的人文歷史。
https://udn.com/news/story/7326/4038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