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wtcn (wtcn)》之銘言:
: 小弟路跑資歷約三年 由於去年底參加第一場路跑賽事
: 2013台北富邦馬拉松的半馬 當時是冬季 跑起來也還好
: 規律的月跑量約150~200K 每天約跑5~8KM不等 倒也覺得還好
: 在體力流失跟排汗上都還不會太誇張
: 今年開始挑戰全馬賽事 於是改變了訓練菜單
: 月跑量提升到200~250K 每日訓練量8K~13K不等 週末會來場LSD
: 四月前還沒感覺(冬天與初春) 但自從五月開始 炎夏+梅雨
: 整個南部變成濕、悶、熱的嚴苛氣候 在訓練上出現了一些瓶頸
: 1.速度降低 原先Pace 5可以在冬季跑10KM還有餘力
: 現在大約6KM就想放慢了 跑13KM的均速降到了Pace5.5 ~ 6
: 2.排汗量過大 全身濕透 包括鞋襪 腳底皮膚也泡水變濕軟
: 相對容易起水泡
: 3.補給問題 之前跑半馬 頂多途中補充300ml的水就可跑完
: 現在跑10KM就一整個口乾舌燥 但水分補充太多 跑起來肚子又不舒服
: 不喝又跑不動 陷入補給矛盾與迷思
: 不知道各位路跑前輩 有沒有遇過類似的問題 如何克服呢?
: 煩請不吝分享 謝謝
0.不管天氣怎樣...你可以選跑的地方
是要選原來地方,更舒服地方或是不跑, 都可以
1.氣溫高, 身體散熱功能弱化, 導致體溫更易上升至警戒值
其實還是一樣的練習法
(跑快點, 跑短點)或(跑慢點, 跑長點)
如果有心要進化成績的....
還是鎖住冬天的步頻與步幅(也就是跑速)
然後你就會比較快進入煎熬的狀態
熬到冬天又會有妙不可言的功效
2.暖身還是要做,利用血液循環幫忙散熱
才不會強度一上來體溫一高
身體加強排汗來降溫
鞋帶要綁緊
3.平常多喝水,練習前和跑10K過程之中不用補(你一喝馬上也是流出來)
至於口乾舌燥...應該是有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