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台北馬拉松除了是AIMS認證之外,路協也向田協申請了成績認證。
但準備已久,這賽季唯一的重點半馬賽事,卻被自己搞砸了。
用兩周前的喬本賽事結果評估,這場若沒太大意外,要以pace3:30完賽應是可預期的,
剩下的就是比賽當天的天氣與臨場發揮。於是就給自己訂了個pace3:25-3:30的完賽
範圍,看能否有所突破。
三年沒參加台北馬,覺得今年改善了不少。雖然第一屆的EXPO小了點,可看性可再
進步,但那不是大事;至少路協做到了最重要的起跑分區,和拿掉10K內的散步健康組。
*************************************
附帶一提,個人對分區的想法是:如果能確實做好這部分,那全馬和半馬就可以同時
起跑而不會有太大影響。高速公路會塞車的主要原因不是車多,而是龜車擋路以及隨意
變換車道。當大家的車速能保持一致,流量雖大,路況一樣可保持順暢。
同理,全馬3小時和半馬90分的跑者速度相同,一起跑並不會造成障礙;分時起跑,
後出發的先導部隊就會碰上先出發的落後部隊,人數一多,就會顯得跑道擁擠了。
至於10K內的攜家帶眷健康散步組也可留著,集中在後面的區塊最後出發即可。
*************************************
為了比賽方便,前一晚特意選住在市政府旁的飯店,出門口200公尺就是起跑點,
省去寄物與排隊上廁所的麻煩。6:10分就先到現場看看全馬的集合狀況。看到A區柵
欄有個開口,開口旁站了位工作人員管控跑者,向他確認可憑號碼布自由進出後安心
不少,便先回飯店做最後準備。
6:50站在起跑線前第二排,邊做按摩邊和其他認識的跑友閒聊,並看著大螢幕上的
轉播,讚嘆那些菁英選手真的是快啊。在場眾人看來都是難掩興奮與緊張,對各自的
預設目標躍躍欲試。跑友阿賊這次的預設時間和自己差不多,那應該整路都會一起跑吧。
7:00,由旅美投手陳偉殷和其他官員一同鳴槍,半馬組出發。
阿賊一下子就衝出去,看速度應該是爆衝了。沒日曬的19度涼爽舒適,一開始繞著
101周圍跑了3:29、3:25,也跟上了阿賊,提醒他這配速快了些。但換個方面想,可能
他的狀況很不錯,可以超出原先的預設目標也說不定。
沿途都有里程牌,對照自己的GPS慢了約100m~200m,賽後看GPS的軌跡有些曲折飄移,
那應該是手錶的問題比較大吧?跑在滿覆林蔭的仁愛路上,第3K跑了3:19,真的超過
太多,該減速才行。3:24、3:33,到了5K的補水站,17:10,接近預設高標了。
補水站前100m就有告示牌,補給線拉得很長,即使和全馬後段跑者相遇,取水也不會
太困難,如果能換大一點的杯子就更好了。對自己而言,在這配速下拿到水杯就會撒出
大半,杯子裡剩沒多少水可喝;也沒餘力去看旁邊的加油團或是攝影機,只能一步步專
心在自己的腳步上。
3:28、3:26、3:33,心肺順暢,雙腳卻開始有些疲憊緊繃,這感覺不該這麼早出現啊?
吃下第一包果膠,3:29、3:32,10K牌子的位置在晶片感應毯後一小段,通過10K晶片
檢查點的時間是34:16,後5K跑17:28.開始落在下限。幾年沒自測10K,沒想到是在半馬
賽事中破了自己的PB。
上了第一座橋,腳步更感沉重,心裡身體一直想減速,但看旁邊的阿賊勇往直前,
狀況真的很好喔?那是假象,實際上速度已經往下掉,3:31、3:30、3:32、3:35、3:31,
第三個5K跑17:39,吞下第二個果膠,有點噁心感,但開始吃老本了,要振作才行。
第16K跑3:29,阿賊突然說,如果我有餘力就先走吧。是極限嗎?我看看錶,告訴他要
撐住,目標還在射程內,只要能維持配速就有機會。前方有幾個跑者,他們的速度越來
越慢,試著抓幾個吧。與前方跑者的距離越來越近,確實可以抓到一兩位,但那是因為
我們速度的降幅比較小。
第17K跑3:35,總時間在59分台,仍在射程範圍;上麥帥二橋時心跳開始飆高,乳酸
也大量堆積,「等等下橋就會好一些,速度會回來的」我在心裡安慰自己;沒多久,進
最後的地下道時把這話又對自己再說一次,3:39、3:31、3:29,第四個5K跑17:43,
20K剛好70分,前面存款全部花完了。
出地下道後看到最後1K的牌子,自己還有多少力氣可榨呢?轉彎,遠遠看到終點拱門,
上頭的時間是01:13:XX,快!3:35、0:49,最終01:14:24,73分台的目標功虧一簣。
自己這陣子的練習質量比2014年要強,要破2014國道半馬的PB應無意外,但我想要的
更多;完賽後一點興奮感也沒有,期望愈大,失望愈大。
想了想,只能怪自己太過「靠勢」。賽前能坐就不要站,能休息就不該跑。
前晚逛街走了超過兩萬步,這舉動累積太多不必要的疲勞,沒足夠的休息,比賽時就會
反撲,自食惡果。
東京馬千萬不能再犯這愚蠢的錯誤,千萬不能。
************************************
賽後連趕早餐與午餐兩攤聚餐,與許多朋友見面聊天。有上個月的賽事才碰到面的、
也有兩三年沒見的、或是網路上神交已久的。餐桌上與大家分享近況,談談最近的比賽
和生活,總是令人開心的事,運動認識的朋友果然是最純粹的,在此就不一一介紹了。
但特別要感謝青年才俊chieher,送我一件遠從美國帶來的BQ上衣,大大彌補了我無法
請長假參賽的遺憾。
難過與開心都只要一分鐘就好。先休息幾天後,訓練再開,繼續向最終試煉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