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三國志‧徐盛傳》

作者: Makucy (承先啟後)   2013-08-07 01:10:30
※ 引述《teyao (河間獻王翟中虛)》之銘言:
: ※ 引述《Makucy (承先啟後)》之銘言:
: :    這裡的「督校兵」三字意思不明。
: :    我懷疑此處有缺字,「督校」兩字應該是當作動詞連用,
: :    「兵」字的前後,可能有字闕漏了。
: :    如果試著補字,或許應是:督校兵『馬』,或是督校兵『士』,
: :    又或者是督校『甲』兵~~。
: :    是否可由此推測:徐盛因功而被孫權拔擢成負責軍隊訓練工作的幹部?
:   你對「督校兵」的看法很有道理,但我好持異論,於此提出一點不成熟的意見
: 供你參考。
:   就我看,「校兵」還是名詞,其意為「營卒」。在文獻中「校兵」、「校士」
: 可混用,無例外均指五營校尉、戊己校尉下的士卒;但在出土文獻中可指一般的戍
: 卒,如《居延漢簡》245.016「出穈七石二斗 六月丁巳朔,以食昌邑校士四人,盡
: 丙戌卅日,積百廿人,人六升。」這裡的「昌邑校士」,應當是指出身昌邑於邊地
: 服役的營卒。徐盛「徙中郎將,督校兵」,是指他的將軍位從校尉升到中郎將,但
: 職務不變,仍是領軍戍守蕪湖或臨城。徐盛後為廬江太守,奉邑臨城,可見他應該
: 未曾如呂範那般調入中央練兵治軍,而是一直擔任地方防務的工作。
 後來也去查了查,現在我覺得我之前的猜測是錯的。
 因為我所想的「督校」一語,
 在當時及之前的文獻裡面並沒有這樣使用的例子,
 所以之前的猜測毫無根據。
 在傳世文獻如史書裡,確實「校兵」、「校士」看來是混用的,意思相同;
 而若說到關於漢簡裡面的「校兵」、「校士」,
 用資料庫(http://saturn.ihp.sinica.edu.tw/~wenwu/search.htm)粗略查查,
 我覺得或許可以再考慮。
 漢簡裡目前看到的為數有限的「校兵」一語的例子,
 「校」應該都是當作動詞在用,大致就是指檢查、清點的意思。
 是不是在當時實際上的公文書中並沒有「校兵」=『校尉所統率之兵』的用法呢?
 回到〈徐盛傳〉裡的「督校兵」,
 目前我的理解是徐盛升官,由原本的校尉升為中郎將,
 並有「督」率其下所屬諸「校」尉所轄之「兵」的職權;
 大致可理解為徐盛被拔擢為該地區各單位(各支由校尉負責的部隊)的指揮官,
 與t大的想法接近。
 至於在徐盛升遷之前,該地區是不是另有哪位將領負責統轄、指揮?
 升為中郎將的徐盛是不是接替了誰的職務?或是孫權在當地新設置了指揮官職?
 這些一時未及查考,有興趣的板友可以查查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