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還在回這個討論已經拖了很久,由於個人時間因素,還請包涵。
9/27我po的文中,在最後我提出一個推測,
說《三國志‧蜀書‧先主傳》(劉備傳)所言
「先主還小沛,復合兵得萬餘人。呂布惡之,自出兵攻先主,
先主敗走歸曹公。」
與〈先主傳〉裴松之注引《英雄記》記載的
「建安三年春,布使人齎金欲詣河內買馬,為備兵所鈔。布由
是遣中郎將高順、北地太守張遼等攻備。九月,遂破沛城,
備單身走,獲其妻息。」
兩者所記載的是同一場戰役。
而ranpla在9/29的回文中,重新說明他認為上面兩個是不同的戰役。
後來我再想想,現在我也認為我9/27的推想錯了,
〈先主傳〉的「呂布惡之,自出兵攻先主」,
與〈先主傳〉裴注引《英雄記》的「建安三年春……布由是遣中郎將高順、
北地太守張遼等攻備」,
應是兩次不同的戰役。
ranpla強調一次是呂布「自出兵」,一次是「遣高順」,
現在我也覺得這確實是這兩場戰役清楚的差異所在。
(《英雄記》記載建安三年春呂布因為被劉備搶了買馬錢,
故而派高順、張遼攻劉備,直到該年九月才攻下沛城;
之前我把建安三年春劉備搶了呂布買馬錢,
當作是〈先主傳〉中「呂布惡之,自出兵攻先主」的原因。
現在看來,它們應該是兩件不同的事)
(另一方面,「小沛」與「沛」在這段史事相關記載中指的都是沛縣,
亦即所謂「沛城」。不需要將「小沛」與「沛」視為兩個不同的地方)
那麼,〈先主傳〉說:
「先主還小沛,復合兵得萬餘人。呂布惡之,自出兵攻先主,
先主敗走歸曹公。曹公厚遇之,以為豫州牧。將至沛收散卒
,給其軍糧,益與兵使東擊布。布遣高順攻之,曹公遣夏侯
惇往,不能救,為順所敗,復虜先主妻子送布。曹公自出東
征。」
這裡的「呂布惡之,自出兵攻先主」,到底是什麼時候的事呢?
這會牽涉到劉備到底是在何時被曹操拜為豫州牧的。
一般均根據《三國志‧魏書‧武帝紀》中程昱勸曹操殺劉備的記載,
認定此事發生在建安元年。
我認為〈武帝紀〉的這段與程昱有關的記載放錯位置,之前已曾討論過。
以下,從《三國志‧魏書‧郭嘉傳》中裴注引《傅子》等記載,
或可找出這個錯誤是怎麼形成的。
《傅子》的成書年代在陳壽《三國志》之前,因此陳壽必定曾看過《傅子》,
事實上,陳壽在〈郭嘉傳〉中即已引用了《傅子》,
即〈郭嘉傳〉中曹操在赤壁戰後所言:「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請參看本板我在2011年9月7日所po的「Re: [問題]郭嘉」這篇討論)
〈郭嘉傳〉裴注引《傅子》說:
(為便於閱讀,以下我略加分段,內容均無刪節)
「初,劉備來降,太祖(曹操)以客禮待之,使為豫州牧。
嘉言于太祖曰:『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張飛、關羽者,皆
萬人之敵也,為之死用。嘉觀之,備終不為人下,其謀未可
測也。古人有言:「一日縱敵,數世之患。」宜早為之所。』
是時,太祖奉天子以號令天下,方招懷英雄以明大信,未得
從嘉謀。
會太祖使備要擊袁術,嘉與程昱俱駕而諫太祖曰:『放備,
變作矣!』時備已去,遂舉兵以叛。太祖恨不用嘉之言。」
之前便曾提過,從「會太祖使備要擊袁術」中的「會」字,
便可知郭嘉勸曹操殺劉備的這段話,是在曹操派劉備截擊袁術前不久說的。
有趣的是,〈武帝紀〉中建安元年程昱勸曹操殺劉備的話是這麼說的:
「觀劉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終不為人下,不如早圖之。」
大家有沒有發現:
這裡程昱所說的「有雄才而甚得眾心」、「終不為人下」這兩句,
與〈郭嘉傳〉裴注引《傅子》中郭嘉說的話,完全相同。
由此,可以判斷陳壽在敘寫程昱勸曹操殺劉備的話時,
應是引用《傅子》來加以刪取的。
至於陳壽為什麼把《傅子》裡郭嘉說的話移花接木到程昱身上,
這就不得而知了。
或許是著眼於程昱、郭嘉在應殺劉備方面看法相同,
而當時程昱業已立下大功、擁有實績,又比郭嘉資深、年長,加上地位較高,
所以陳壽判斷當時的發言場合,應是由程昱來領銜,
因此把《傅子》裡郭嘉說的話改讓程昱來說,
反正就此事而言兩人看法一樣,郭嘉說了什麼,程昱應該也有說過吧~~。
既然〈武帝紀〉中建安元年程昱勸曹操殺劉備的話,
其實是《傅子》裡郭嘉說的,
那麼進而可判定:
〈武帝紀〉中建安元年程昱勸曹操殺劉備的話,
其實並非在建安元年講的。
我在9月6日「關於曹操表劉備為豫州牧的時間」文中,對此也有著墨,
有興趣的板友可以再找來看看。
不過,該文P.11那裡我說程昱勸曹操殺劉備是建安三年時的事,
其實也未必,看來時間應該更後面些,大約是在曹操派劉備攔截袁術之前。
建安四年六月袁術吐血而死(《後漢書‧袁術傳》),
而呂布兵敗被殺是在建安三年十二月廿四日(《後漢書‧獻帝紀》),
這樣看來,曹操派劉備去攔堵袁術必是在建安四年的上半年,
程昱、郭嘉勸曹操殺劉備的時點,同樣也落在這個時間區間當中。
陳壽把〈郭嘉傳〉裴注《傅子》中出自郭嘉之口的話,改成讓程昱來說,
那又怎麼會在〈武帝紀〉中,
把程昱說「觀劉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云云這件事給放在了建安元年呢?
細察文獻記載,看來陳壽還是受到〈郭嘉傳〉裴注《傅子》的影響。
《傅子》原文前面已經引述,在敘述郭嘉勸曹操殺劉備後,
緊接著便記述曹操之所以未聽郭嘉勸告的原因:
「是時,太祖奉天子以號令天下,方招懷英雄以明大信,未得
從嘉謀。」
陳壽大概是著眼於「是時,太祖奉天子以號令天下」,
便直覺地就推定這件事發生在建安元年,
因為曹操迎獻帝至許縣就是在建安元年嘛。
於是,基於某種理由,陳壽把郭嘉的話改成讓程昱來說,
並且在編寫〈武帝紀〉時,也把程昱勸曹操殺劉備這件事,
放到曹操初「奉天子以號令天下」的建安元年去了。
實際上,曹操與袁紹的對抗態勢,在呂布被消滅後也開始增溫;
對實力較弱的曹操而言,仍有「招懷英雄以明大信」的需要,
因此《傅子》所云「太祖奉天子以號令天下,方招懷英雄以明大信」,
放在建安四年也並無齟齬不合之處。
綜上所言,〈武帝紀〉所載建安元年劉備奔曹操、程昱勸曹操殺劉備之事,
實際上是錯誤的記載。
陳壽在這裡發生的錯誤,應與〈郭嘉傳〉裴注引《傅子》的這段內容有密切關係。
他對《傅子》的內容有直接引述的部分,同時也有一些改寫處理,
但由於陳壽誤將「是時,太祖奉天子以號令天下」,
直覺地認知為曹操初迎獻帝之時,
遂誤將程昱/郭嘉勸曹操殺劉備之事放在建安元年。
連帶地〈程昱傳〉也受此影響而有誤。
程昱、郭嘉勸曹操殺劉備,事實上應是建安四年上半年的事情。
在釐清了這裡的文獻問題之後,接著要問的是:
劉備是何時被曹操任作豫州牧的呢?
以下重新整理從呂布襲下邳以來的相關事件時序。
建安元年六月以前,呂布即趁著劉備與袁術在淮水沿岸交戰對峙,襲取了下邳。
(這裡仍先採《三國志‧魏書‧呂布傳》裴注引《英雄記》的說法)
劉備回軍欲奪回下邳,但半路上部隊就潰走,劉備改往東想佔取廣陵,
卻又被袁術軍擊敗,因此劉備率殘部撤至海西縣。
退至海西的劉備,一度因麋竺傾家產來支援而「復振」,
可想而知:劉備在海西時一定不會忘記要取秋季收成來充作糧秣。
〈先主傳〉裴注引《英雄記》說劉備軍後來是因為「窮餓侵逼」才向呂布請降,
看來就是因為麋竺提供的軍資與秋收所得皆已耗盡,才會如此狼狽,
推測劉備向呂布請降的時間,約是在建安元年的秋冬之際前後,
因為若進入冬季,情況只會更慘,對劉備來說,不如及早放低姿態另求生機。
呂布接受劉備投降,並與之修好,讓劉備以豫州刺史的名義移駐小沛。
袁術得知劉備屯於小沛,便派紀靈動員三萬步騎北上攻劉備,
呂布藉著轅門射戟阻止了紀靈軍與劉備的戰事。
建安元年冬天,曹操將獻帝迎至許縣,據〈呂布傳〉裴注引《英雄記》,
可知此際曹操也積極籠絡呂布,雙方使者相往來,發展友好關係,
呂布也在這段期間當中與袁術關係惡化,終至翻臉。
而不久後的建安二年正月曹操便兵敗宛城,
由此可推想曹操之所以與呂布修好的動機所在,正是為了騰出手來解決張繡。
建安二年春天,袁術稱帝,並派張勳率軍與楊奉、韓暹聯兵攻呂布,
呂布用陳珪之計,策動楊奉、韓暹陣前倒戈,大破張勳所率的袁術軍。
盧弼據《後漢書‧董卓傳》,指出楊奉在建安二年被劉備所殺。
由於這一年楊奉與呂布聯手大敗張勳,因此劉備殺楊奉必在張勳兵敗之後,
推估是在建安二年的年中左右。
《後漢書‧董卓傳》說劉備是「誘(楊)奉斬之」,
於是「(韓)暹懼,走還并州,道為人所殺」,
這裡李賢注引《九州春秋》說:
「暹失奉,孤特,與千餘騎欲歸并州,為張宣所殺。」
可知韓暹在楊奉死後,只帶了能夠迅速行動的「千餘騎」北走并州,
基本上可算是棄軍逃亡了。
值得注意的是:《後漢書‧董卓傳》說劉備乃是「誘」殺楊奉。
楊奉為何會被劉備所「誘」呢?
看來可能是因為此時呂布與劉備業已和解,劉備甚至被呂布表為豫州刺史,
而楊奉也與韓暹助呂布大破袁術軍;
在這樣的情況下,認為自己有惠於呂布的楊奉,
大概認為劉備與自己同樣都是呂布的盟友、把劉備也看成是自己人,
戒心不足的結果,便是被劉備所誘殺。
〈先主傳〉說:
「先主還小沛,復合兵得萬餘人。呂布惡之,自出兵攻先主,
先主敗走歸曹公。曹公厚遇之,以為豫州牧。將至沛收散卒
,給其軍糧,益與兵使東擊布。布遣高順攻之,曹公遣夏侯
惇往,不能救,為順所敗,復虜先主妻子送布。曹公自出東
征。」
劉備之前才困於飢窮狼狽向呂布請降,在回到小沛之後,
又「合兵得萬餘人」,
雖然這或許可以用劉備「甚得眾心」或克里斯瑪之類的理由來解釋,
但劉備之所以能再擁有萬餘兵力,除了其個人魅力之類的因素外,
可能還有其它原因:建安二年上半年張勳所率袁術軍的大敗,
以及楊奉、韓暹的潰滅。
率殘部移屯小沛的劉備資力、聲勢均有消減,
但他之所以仍能「復合兵得萬餘人」,
除了透過徵募以外,尚有可能是吸收了張勳大敗後原屬於袁術軍的潰逃殘兵,
以及楊奉、韓暹所留下的部眾所致。
〈先主傳〉只有說「復合兵得萬餘人」的劉備讓「呂布惡之」,
除了劉備實力膨脹可能產生的威脅之外,
是否劉備誘殺楊奉之舉,也讓呂布起了戒心呢?
總之,呂布在此時「自出兵」打敗劉備,劉備遂逃奔曹操;
曹操以劉備為豫州牧,並且給兵給糧,讓劉備回到小沛收其散兵。
這大約是建安二年下半年至建安三年春之間的事。
至建安三年春,據《英雄記》所言,發生了劉備截奪呂布買馬錢之事,
因此呂布派高順、張遼攻打小沛的劉備,曹操派夏侯惇來救劉備亦失利,
其後曹操就親征呂布了。
對於建安三年呂布與劉備開戰的原因,《三國志》大致有兩種說法,
第一個是說呂布是與袁術有所聯絡,故而攻劉備(〈武帝紀〉、〈呂布傳〉);
第二個是因為劉備又回到小沛,所以呂布又再去打劉備(〈先主傳〉)。
若用《英雄記》來補充第二個說法,那麼導火線是買馬錢。
徐紹楨《三國志質疑》卷一對於上面的第一個說法提出異議:
「〈劉先主傳〉云:『先主歸曹公,曹公使東擊布,布遣高順
攻之,曹公遣夏侯惇往,不能救,自出東征』。然則劉呂相
攻,蓋曹公之所使,何云呂布復為袁術邪?
觀下文,布為曹公所敗,恐而欲降,陳宮等沮其計,始求救
於術;又〈呂布傳〉注引《英雄記》云:『布遣許汜、王楷
告急於術,術曰:「布不與我女,理自當敗,何為復來相聞
?」』
以此論之,其為布急,乃有求於術,初未嘗與術相謀可知也。」
也就是說,徐紹楨認為:建安三年呂布派高順攻劉備,
此事呂布與袁術之間應該並無合意共謀。
〈武帝紀〉所說的建安三年「呂布復為袁術使高順攻劉備」,
及〈呂布傳〉所言「建安三年,布復叛為(袁)術,遣高順攻劉備於沛」,
兩者應該都非實情。這裡也用前人徐紹楨的看法作個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