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Makucy (承先啟後)》之銘言:
: 魯肅字子敬,臨淮東城人也。生而失父,與祖母居。家富於財,性好施與。
: 爾時天下已亂,肅不治家事,大散財貨,摽賣田地,以賑窮弊、結士為務,甚得
: 鄉邑歡心。
: 肅年四十六,建安二十二年卒。權為舉哀,又臨其葬。諸葛亮亦為發哀。
: (7)權稱尊號,臨壇,顧謂公卿曰:「昔魯子敬嘗道此,可謂明於事勢矣。」
: 肅遺腹子淑既壯,濡須督張承謂終當到至。永安中,為昭武將軍、都亭侯、
^^^^^^^^^^ ^^^^^^^^^^^^^^^^^^^^^^^^^^^^
: 武昌督;建衡中,假節,遷夏口督。所在嚴整,有方幹。鳳皇三年卒。子睦襲爵
^^^^^^ ^^^^^^^^
: ,領兵馬。
^^^^^^
〈魯肅傳〉的篇末,有交代了魯肅子孫的概況。
覺得有意思的是:
魯肅的遺腹子魯淑,所得到的最高爵位,
是「都亭侯」。
「都亭侯」在當時封爵制度中,
屬於列侯三級當中最低一級。
(列侯由高到低可分為縣侯、鄉侯、亭侯三級)
像呂蒙這些將領的爵位,都是縣侯等級,
與之相較,都亭侯的爵級有一段落差。
以魯肅對孫權建國事業的貢獻,
即使魯肅死得早、生前尚無機會得到爵位封賞,
難道孫權在自己的地位提升之後,
都沒有對魯肅加以追封,並且讓魯肅之子直接承襲爵位嗎?
看來是沒有~~。
上面徵引的〈魯肅傳〉傳文
特別記述張昭之子張承對魯淑的評價:
「濡須督張承謂終當到至」
也就是說,張承認為魯淑早晚會升遷到與自己現在的官職相等的地位。
從前後文脈與當時史傳的寫作體例,
可知此處是記載當時名人對於魯淑的人物品鑑,
後文繼續記錄了魯淑日後所擔任的官職,
又說魯淑「所在嚴整,有方幹」,
這都呼應了前文中張承對魯淑的評價。
由這些線索,可判斷魯淑的都亭侯,應該是自己立功掙來的,
而不是因為父親的功勳餘蔭所致。
那麼,有沒有可能,是孫權其實有追封魯肅比較高等級的爵位,
但因為魯淑犯了某些過錯,所以曾經被削爵,
日後魯淑才又立下功勞,並且再被封為都亭侯?
我覺得不太可能,因為《三國志》裡,
記載不少孫吳這邊的人物後代因為犯罪而被懲處免官罷爵的例子,
(例如周瑜、甘寧的兒子們)
既然〈魯肅傳〉中沒有這樣的記載,
那應該就是魯肅的子孫沒有遇到這些事。
而從〈魯肅傳〉及裴松之注所引用的文獻來看,
當時對於魯肅的生平記載資料滿豐富的,
顯然這些文獻裡也都沒有記載孫權有追封過魯肅,
因此我們在〈魯肅傳〉及裴松之注中都看不到這類記錄。
在此同時,《三國志》中又記載了許多孫權封賜功臣後裔的例子,
(例如程普、陳武、凌統的兒子們)
那麼孫權稱王稱帝之後,都沒有追封魯肅,
也沒有因魯肅的功勳來封賞魯肅的遺腹子魯淑,
這應該就是當代所共知的事實吧。
孫權沒有追封魯肅,或許可以用個理由來解釋,
就是孫權並未打算使用「追封」這樣的做法,
像是周瑜也沒有被追封爵位。
孫權採用的方式,是「追錄」已亡故臣下們的功勳,
然後封賞他們的子孫,可能是拜官給兵,或者是封爵。
像前面提到的程普等人的兒子,
就得到這樣的待遇,周瑜之子亦然。
不過,孫權似乎也沒有用魯肅的舊功來封賞魯肅之子。
是否對於荊州問題,
孫權終究還是對魯肅頗有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