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Makucy (承先啟後)》之銘言:
: ※ 引述《Makucy (承先啟後)》之銘言:
: : 《世說新語‧文學第四》92
: : 桓宣武命袁彥伯作〈北征賦〉,既成,公與時賢共看,咸嗟歎之
: : 。時王珣在坐云:「恨少一句,得『寫』字足韻,當佳。」袁即
: : 於坐攬筆益云:「感不絕於余心,泝流風而獨寫。」公謂王曰:
: : 「當今不得不以此事推袁。」
: 袁渙的後代「袁宏」跟隨桓溫北伐途中,
: 撰寫了這則《世說新語》故事中提到的〈北征賦〉。
: 袁宏的〈北征賦〉,如今已經看不到完整全文。
: 劉孝標在這則故事的注中,
: 從《袁宏集》引用了與這則故事相關的〈北征賦〉部分文句,
: 下面將這幾句貼出來:
: 聞所聞於相傳,云獲麟於此野。
: 誕靈物以瑞德,奚授體於虞者。
: 悲尼父之慟泣,似實慟而非假。
: 豈一物之足傷,實致傷於天下。
: 感不絕於余心,遡流風而獨寫。
這則《世說新語》故事的劉孝標注文,
另外還引用了一個版本,
出自「孫盛」所撰的《晉陽秋》。
(孫盛∕孫安國,也常常出現在《世說新語》中)
下面是孫盛《晉陽秋》所記載的袁宏增寫〈北征賦〉一事:
(袁)宏嘗與王珣、伏滔同侍(桓)溫坐,溫令滔讀其賦,至「致
傷於天下」,於此改韻。
云:「此韻所詠,慨深千載。今於『天下』之後便移韻,於寫送之
致,如為未盡。」
滔乃云:「得益『寫』一句,或當小勝。」
桓公語宏:「卿試思益之。」
宏應聲而益,王、伏稱善。
前面開頭的引文,有十句〈北征賦〉,
其中第八句是「實致傷於天下」。
原本袁宏是在這句「實致傷於天下」就結束這個段落,
並且在後文改韻另寫一事。
依《晉陽秋》的說法,桓溫或王珣覺得這樣子感覺意猶未盡。
(我懷疑說話者是王珣,劉孝標注或《晉陽秋》不知是否少了個「珣」字?
如果真是這樣,原文可能是「珣云:『此韻所詠……如為未盡。』」)
伏滔於是建議:「得益『寫』一句,或當小勝」。
桓溫便對袁宏說:「你試著想想看要怎麼加句子吧。」
說時遲那時快,袁宏馬上就寫好了:
「感不絕於余心,泝流風而獨寫!」
《世說新語》與《晉陽秋》記載此事的情節大致相同,
但發言的人物與內容有差別。
《世說新語》簡潔,也少了「伏滔」這位出場人物;
孫盛《晉陽秋》版則有種在座諸人同樂品文的熱絡感。
兩個版本相較,
感覺上《世說新語》的像是刪略過的故事版本。
: 上面的最末兩句,就是袁宏聽從建議當場增寫的那兩句。
: 劉孝標注所引用的末兩句,
: 文字看似與《世說新語》故事中所引述的有些許不同。
: 其實「泝」、「遡」兩字相通,
: 所以兩個文字版本雖異實同。
: 上面那十句的〈北征賦〉,
: 用現在的國語讀音來讀的話是押不到韻的。
: 請試著河洛音來唸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