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三國志‧孫皎傳》

作者: Makucy (承先啟後)   2021-03-27 23:02:37
※ 引述《Makucy (承先啟後)》之銘言:
: 之前貼的〈孫皎傳〉,原文沒有分段、一氣呵成(?),
: 下面把這篇傳文稍微分段一下,
: 希望可以讓板友更容易閱讀:
:     孫皎字叔朗,始拜護軍校尉,領眾二千餘人。是時曹公數出濡須,皎每赴拒
:   ,號為精銳。遷都護、征虜將軍,代程普督夏口;黃蓋及兄瑜卒,又并其軍,賜
:   沙羡、雲杜、南新市、竟陵為奉邑,自置長吏。
:     輕財能施,善於交結,與諸葛瑾至厚,委廬江劉靖以得失,江夏李允以眾事
:   ,廣陵吳碩、河南張梁以軍旅,而傾心親待,莫不自盡。
:     皎嘗遣兵候,獲魏邊將吏美女以進皎,皎更其衣服送還之,下令曰:「今所
:   誅者曹氏,其百姓何罪?自今以往,不得擊其老弱。」由是江淮間多歸附者。
:     嘗以小故與甘寧忿爭,或以諫寧,寧曰:「臣子一例,征虜雖公子,何可專
:   行侮人邪!吾值明主,但當輸效力命,以報所天,誠不能隨俗屈曲矣!」
:     權聞之,以書讓皎曰:「自吾與北方為敵,中閒十年,初時相持年小,今者
:   且三十矣;孔子言『三十而立』,非但謂五經也。授卿以精兵,委卿以大任,都
:   護諸將於千里之外,欲使如楚任昭奚恤,揚威於北境,非徒相使逞私志而已。近
:   聞卿與甘興霸飲,因酒發作,侵陵其人,其人求屬呂蒙督中;此人雖麤豪,有不
:   如人意時,然其較略大丈夫也!吾親之者,非私之也。我親愛之,卿疎憎之;卿
:   所為每與吾違,其可久乎?夫居敬而行簡,可以臨民;愛人多容,可以得眾。二
:   者尚不能知,安可董督在遠、禦寇濟難乎?卿行長大,特受重任,上有遠方瞻望
:   之視,下有部曲朝夕從事,何可恣意有盛怒邪?人誰無過,貴其能改,宜追前愆
:   ,深自咎責,今故煩諸葛子瑜重宣吾意。臨書摧愴,心悲淚下。」
:     皎得書,上疏陳謝,遂與寧結厚。
:     後呂蒙當襲南郡,權欲令皎與蒙為左、右部大督,蒙說權曰:「若至尊以征
:   虜能,宜用之;以蒙能,宜用蒙。昔周瑜、程普為左、右部督,共攻江陵,雖事
:   決於瑜,普自恃久將,且俱是督,遂共不睦,幾敗國事,此目前之戒也。」
:     權寤,謝蒙曰:「以卿為大督,命皎為後繼。」禽關羽,定荊州,皎有力焉
:   。
:     建安二十四年卒,權追錄其功,封子胤為丹楊侯。胤卒,無子;弟晞嗣,領
                    ^^^^           ^^^^
:   兵,有罪自殺,國除;弟咨、彌、儀皆將軍、封侯。咨,羽林督;儀,無難督。
             ^^^^^^^^^^^^
:   咨為滕胤所殺,儀為孫峻所害。
從〈孫皎傳〉最末了處的記載,
可以知道孫皎有5個兒子:
  孫胤 孫晞 孫咨 孫彌 孫儀
不過,這裡所記載的孫皎之子「孫彌」,
在文獻記載內容上有可以商討之處。
孫皎的兄長「孫瑜」在《三國志》中也有傳,
〈孫瑜傳〉記載:
 「(孫)瑜五子:彌、熙、燿、曼、紘。曼至將軍,封侯。」
這裡也列了孫瑜的5個兒子:
  孫彌 孫熙 孫燿 孫曼 孫紘
這兩組5子名單,出現了重複:
  孫皎的第4子,與孫瑜的第1子,
  這兩人都被記載為孫「彌」!
針對這個文獻現象,
盧弼《三國志集解》在〈孫瑜傳〉、〈孫皎傳〉各補充了一段清朝人的看法。
〈孫瑜傳〉這裡引述了清人趙一清的意見:
 「瑜子名『彌』,皎子亦名『彌』,二者必有一誤。」
在〈孫皎傳〉處則是引用清人錢大昭的推測:
 「皎與瑜皆孫靜子,瑜子既名『彌』,皎子必不同名;
  且下文但曰『咨』、『儀』,不及『彌』,
  疑『彌』字衍文。」
這裡錢大昭的意思是說:
  孫皎、孫瑜兩人的小孩不可能用相同的字取名;
  
  (因為他們兩人血緣極近,並不是像遠親那樣可能互不熟悉對方情況)
  而且〈孫皎傳〉在「弟咨、彌、儀皆將軍、封侯」這句敘述之後,
  只有再交代「孫咨」、「孫儀」兩人的情況,
  卻並未說明「孫彌」的官歷或結局,
  所以令人懷疑是因為原本傳文筆誤多寫了一個「彌」字。
  (因而出現了實際上可能並不存在的『弟彌』)
換句話說,錢大昭推測〈孫皎傳〉該處的正確文字,
乃是:
  『弟咨、儀皆將軍、封侯』
而非目前所見的「弟咨、彌、儀皆將軍、封侯」。
究竟實際上是什麼情形呢?
這裡試作推測:
 《晉書‧文帝紀》記載:
  「(甘露三年)二月乙酉,攻而拔之,斬(諸葛)誕,夷三族。
   吳將唐咨、孫曼、孫彌、徐韶等帥其屬皆降,表加爵位,廩其
   餒疾;或言吳兵必不為用,請坑之,帝曰:『就令亡還,適見
   中國之弘耳。』於是徙之三河。」
這裡說的是曹魏廢帝曹髦甘露三年(258)諸葛誕敗亡,
孫吳派去救援諸葛誕的幾員將領也率部投降曹魏。
這幾員吳將當中,出現了「孫曼」、「孫彌」。
〈孫瑜傳〉中所記載的孫瑜之子孫「曼至將軍、封侯」,
應該就是上面《晉書‧文帝紀》中所說的降魏吳將「孫曼」。
至於《晉書‧文帝紀》的「孫彌」,
究竟是〈孫瑜傳〉中的孫彌呢,
還是〈孫皎傳〉的孫彌?
從〈孫瑜傳〉來看,假如〈孫瑜傳〉裡的孫瑜之子「孫彌」也有當到將軍,
那麼〈孫瑜傳〉應該就不會寫成「曼至將軍、封侯」,
而會是『彌、曼至將軍、封侯』之類的文字組合。
由此進一步說,〈孫瑜傳〉所列出的孫瑜5子,
這當中恐怕就只有孫曼有當到將軍,
孫曼的其他幾位兄弟,應該都沒擔任過將軍。
換言之,這裡可以先排除孫瑜的第1子也有擔任將軍的可能,
不管孫瑜的第1子是不是叫作「孫彌」都無所謂,
總之,孫瑜只有孫曼這個兒子有當將軍。
以上面這個初步結論為前提,
那麼《晉書‧文帝紀》所記載的這位「孫彌」將軍,
就應該是孫皎之子了。
至於前面提到的清朝人錢大昭提出的疑問:
  為什麼〈孫皎傳〉在「弟咨、彌、儀皆將軍、封侯」這句敘述之後,
  只有再交代「孫咨」、「孫儀」兩人的情況,
  (「咨,羽林督;儀,無難督。咨為滕胤所殺,儀為孫峻所害」)
  卻沒有說明「孫彌」的官歷或結局呢?
我的推想是這樣:
  因為孫彌後來兵敗投降了,所以原初撰寫孫皎家族紀錄的人,
  就把這個像是黑歷史般的事蹟省略不提。
  就像孫彌的堂兄弟──孫瑜之子孫曼同樣也降了魏,
  是故〈孫瑜傳〉所依據的原始文獻資料,
  也同樣只有說孫曼有當到將軍、封了侯啦!
  卻沒有接著說孫曼後來就降魏了~~。
  不那麼光彩的事,紀錄者也就自行濾除休說矣。
  〈孫瑜傳〉與〈孫皎傳〉在這方面有相當近似的處理方式。
  不無可能在《三國志‧吳書‧宗室傳》中的這兩篇傳的原始文獻,
  原本是由同一人所撰寫;
  後來陳壽則是沿用這兩份原始文獻檔案的內容,
  組成其《三國志‧吳書‧宗室傳》的一部分。
總結一下:
 孫彌將軍應是「孫皎」之子。
 孫瑜的第1子並不叫作「孫彌」,
 至於實際上他叫作什麼名,目前不可考。
:   評曰:夫親親恩義,古今之常。宗子維城,詩人所稱。況此諸孫,或贊興初基,
:      或鎮據邊陲,克堪厥任,不忝其榮者乎!故詳著云。
:    
作者: ggxxsheep   2021-03-28 09:56:00
過繼的可能性?好像太低
作者: Makucy (承先啟後)   2021-04-06 20:36:00
我也覺得過繼的可能性很低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