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淺論漢末三國的都督

作者: calebjael (calebjael)   2013-12-16 18:13:26
※ 引述《silverice ( Ice )》之銘言:
: ※ 引述《calebjael (calebjael)》之銘言:
: : 督﹐是當時流行的軍官職位﹐大致上以一營、或一種軍中事務為劃分﹐
: : 名前冠以職務、駐守地點、營名等作為識別。
: : 譬如說繞帳督、帳下督、無難督、解煩督、巴丘督、公安督等等。
: C大此處所舉吳國都督,繞帳、帳下、無難、解煩在史料上看起來,
: 似都是孫吳的中央軍名稱,巴丘、公安則是軍事要地。
: 曹魏都督制,一開始似就將這些人定調為地方軍事大員。
: 從建安二十一年,夏侯惇都督二十六軍為起點,
: 到曹丕即帝位,正式將曹仁、吳質等人封為都督,曹魏都督制正式成型。
其他內容與本文無關﹐恕刪。
前所述繞帳督等﹐是單獨一營之長﹐不是都督。
北方也有﹐如呂布即為董卓之“騎督”。(孫堅傳引英雄志﹕卓亦遣兵步騎五千迎之﹐
陳郡太守胡軫為大督護﹐呂布為騎督。)
事實上﹐都督一開始就是統領各“督”﹐這種統領通常是分職位而來的﹐
跟吳、魏之別無關。
北方也有低層次的各都督﹐除了華雄之外﹐袁紹曾因郭圖等人對沮授嫉妒進言﹐
而分沮授兵權為三都督。(後漢書袁紹傳﹕即表授為奮武將軍﹐使監護諸將。....
紹納圖言。圖等因是讒沮授曰﹕授監統內外﹐威震三軍﹐若其浸盛﹐何以制之﹗
夫臣與主同者昌﹐主與臣同者亡﹐此《黃石》之所忌也。且御眾於外﹐不宜知內。
紹乃分授所統為三都督﹐使授及郭圖、淳於瓊各典一軍﹐未及行。
三國志袁紹傳引世語與此略同。)
更重要的是﹐曹操方也有更低級的都督。譬如楊沛(三國志賈逵傳附錄魏略楊沛傳﹕
十六年﹐馬超反﹐大軍西討﹐沛隨軍﹐都督孟津渡事。)、
衛固(三國志杜畿傳﹕太祖既定河北﹐而高幹舉並州反。時河東太守王邑被徵﹐
河東人衛固、范先外以請邑為名﹐而內實與幹通謀。太祖謂荀彧曰...君為我舉蕭何、
寇恂以鎮之。彧曰﹕杜畿其人也。於是追拜畿為河東太守。固等使兵數千人絕陝津﹐
畿至不得渡。....以固為都督﹐行丞事﹐領功曹....固等喜....固等伏誅)
由楊沛可見﹐當一局部戰局很重要時﹐就會委一人擔任“督”管理﹐
若當地有多個督﹐則選一人為“都督”。所以曹操西討馬超﹐孟津渡非常重要﹐
就以楊沛為“都督孟津渡事”。
由於一州軍事常有數營數“督”﹐因此州中也會有“都督”出現﹐甚至不止一個都督。
譬如袁譚為青州都督。(袁紹傳引九州春秋﹕紹曰﹕孤欲令四兒各據一州﹐以觀其能。
授出曰﹕禍其始此乎﹗譚始至青州﹐為都督﹐未為刺史﹐後太祖拜為刺史。)
程昱為兗州都督。(程昱傳﹕天子都許﹐以昱為尚書。兗州尚未安集﹐
復以昱為東中郎將﹐領濟陰太守﹐都督兗州事。劉備失徐州...)
粱習為冀州西部都督從事(樑習傳﹕建安十八年﹐州並屬冀州﹐更拜議郎、
西部都督從事﹐統屬冀州﹐總故部曲。)
韓約(張既傳引魏略﹕而馬超等結反謀﹐舉約為都督。)
也就是說﹐都督在東漢末﹐依然跟東漢時期一樣﹐是一種各督之首的臨時官職﹐
這個官職可以是一種具體後勤職務、戰場上的一個戰略方向、地方軍團統領等等。
後來由於戰事頻繁﹐加之地方權力增大﹐都督就逐漸演化﹐變成常官。
其中位於前線的一州地方軍事都督﹐由於地位重要﹐也逐漸凌駕於地方職官之上。
故而形成了前文所述都督的演化。
晉代最初依然保留這一制度﹐因此既有都督中外諸軍事這樣的大都督﹐
也有將軍開府屬官之下的帳下都督、門下都督。
以後世例子來理解﹐就是明清的總兵官演變。
作者: silverice ( Ice )   2013-02-16 21:09:00
作者: Atlantean (英國的夏天..)   2013-02-16 21:26:00
吾乃鍵盤大都督! 督鍵盤軍!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