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karl7238 (追夢)》之銘言:
: 大部分人把亞歷山大排在四大名將之首主要還是看成就吧?不然每個人所處年代不同,沒
: 有對陣的機會也沒有相同的對手來做參考,要如何比較?假設漢尼拔幫助迦太基滅了羅馬
: 建立一個環地中海的帝國,那他和亞歷山大孰勝孰劣就有得討論了。
1.亞歷山大排四大名將之首,成就只是其一,關鍵是他創造了太多經典戰例,他的
指揮藝術足可成為後世所有人的老師,這才是亞歷山大真正威名長存的關鍵。
如果只是因為成就,那請解釋為什麼同樣一手締造大帝國的居魯士、大流士一世、
、阿德歇爾一世,他們都沒有被人尊為四大名將之一?
或著擋住據說70萬匈人的艾提阿斯,擋住奧米亞王朝往西歐擴張的查理馬爾提爾
也沒有獲得這樣的榮譽?
所以你說成就?只看成就是不能解釋這些的。亞歷山大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的
指揮藝術與領導統御基本上可以說達到一個將領的極致,這才是他被尊為四大名
將之首,而且沒人敢質疑他能力不夠、名不符實的最大原因!
2.所以我才說,照你這樣的說法「不然每個人所處年代不同,沒有對陣的機會也沒
有相同的對手來做參考,要如何比較?」,我們何必討論名將,甚至將道都不用
比較,因為絕大多數名將彼此之間是沒打過的,你這樣的論點是根本否定了我們
比較名將能力,企圖瞭解指揮藝術的努力。
但很抱歉,西方四大名將這樣的稱號就代表顯然大多數人並不認為如此。
3.至於漢尼拔能否超越亞歷山大,不好意思,據說漢尼拔本人還真有評論過。他認
為(以他當時所知的名將)亞歷山大最厲害,但如果他真能打趴羅馬,那他就贏
過亞歷山大,成為第一。
所以,不好意思,漢尼拔本人顯然也跟你想的不一樣,他是認為指揮藝術與將道
是可以跨越時空條件進行評價的。
: 然而你講了一堆卻忽略了一個重要事實,曹真和司馬懿有個相同的對手來做比較,那就是
: 諸葛亮。司馬懿平遼東、孟達強不強?我也覺得很精采,你今天如果要拿這個來證明司馬
: 懿是個優秀的將領絕對沒問題,但要憑此來說司馬懿優於曹真就有問題了吧?因為你也無
: 法證明換作是曹真來處理遼東和孟達問題會是什麼結果不是嗎?如果你想證明司馬懿比曹
: 真高明,拿對陣諸葛亮的表現作比較顯然比較合理的。
1.如果你要堅持一定要當面打過,或是要有面對共同敵人過,才能進行比較與評價
,那當然是閣下的自由,只是沒什麼人理你而已,至少漢尼拔顯然不會,或是閣
下自信自己比漢尼拔的評價更威?XD
2.無法證明曹真處理孟達或遼東的方式,跟無法評價曹真與司馬懿的指揮藝術,是
兩碼子事。如果能夠讓曹真也去處理孟達或遼東,當然在比較曹真與司馬懿時,
是更理想的,但問題是絕非沒有就不能比較。
3.所以我才論證司馬懿在第四次北伐的表現,去跟曹真在第一次北伐時的表現做出
對比,再貼一次我前面的文字內容:「曹真跟司馬懿的被動保守背景完全不同,
曹真(可能)是判斷錯誤,是對蜀軍真實戰略意圖的(可能)誤解;而司馬懿則
是野戰打輸了不得已只能龜,是戰術失利,但他戰略上到沒犯啥錯,而且他也能
守住陣地,至少止血了。以戰略層次高於戰術層次而言,我也不認為這樣代表曹
真比較高明,因為曹真是有能力有可能阻止而險些未能阻止;但是司馬懿並不是
,是想阻止卻無力阻止(進攻被打趴,後勤更在隴右意外被孔明搶割麥子後反而
陷入補給困境,變成欲戰無把握,欲守可能撐不住的窘境)。」
除非你認為戰術層次要高於戰略層次,否則要論軍事應該要能看出這兩者之間的
差異。
: 你要把街亭之戰的主要功勞掛在曹叡身上我沒意見,反正我只是反對你認為司馬懿軍事才
: 能優於曹真的論點,從沒想證明曹真是優於司馬懿的,因為就結果來看無論是曹真或司馬
: 懿都無法在戰場上擊敗諸葛亮,主要採取守勢待對手糧盡退兵,而主動出擊都沒有好結果
: (唯一一次就是街亭但你對把功勞掛在曹真身上有意見就拿掉)但就算是這樣兩人也是半斤
: 八兩,能說司馬懿就優於曹真嗎?
1.如果你要堅持你那個「沒打過就不能評價」的觀點,那確實如你所說,但是你這
個觀點能不能被大多數人接受,我想我前面也說的很明白了。
2.拿破崙曾在菲特烈大王墓地前說過一句話,大意是如果菲特烈還活著,我們都到
不了這裡(柏林),如果照你的觀點,那拿破崙講這話就叫做廢話,因為按你的
邏輯,這兩人彼此沒打過,也沒有跟共同敵人打過,根本不具備可比性,但顯然
當事人不這麼認為啊XD
3.第一次北伐曹真的失誤我已在上面回得很清楚,這邊我再貼過來:
今天的問題不是張郃5萬人不夠,而是必須要有兵力先去搶佔隴坻,確保兩件事
:
1.控制隴坻,確保蜀軍不能封閉斷隴。
2.更理想的話,控制隴坻西側的出口,讓張郃軍團不但能穿過隴山,而且還能
順利展開。
這才是決定隴西戰場能否及時得到增援,避免隴山以西因為救援無望而全面崩
盤的關鍵要素,說白話一點,就是能不能比蜀軍先一步搶佔地利,如果不能,
那魏國隴山以西基本上就會像游楚說的一樣,準備崩盤了。
也就是說,如果能夠派出1000人搶先佔領隴坻,那可能比你後來投入十萬人去
堆屍體,要更有價值。
為什麼會一再強調這件事的重要性,因為歷史上就已經證明了能否控制隴坻就
是據守隴山防線的關鍵,以下引用《後漢書‧隗囂傳》紀錄,來看看他搶佔隴
坻後,做到了什麼成就:「(劉秀)遣建威大將軍耿弇等七將軍從隴道伐蜀,
先使來歙奉璽書喻旨。囂疑懼,即勒兵,使王元據隴坻,伐木塞道,謀欲殺歙
。歙得亡歸。諸將與囂戰,大敗,各引退。囂因使王元、行巡侵三輔,征西大
將軍馮異、征虜將軍祭遵等擊破之。」
沒錯,就是因為隗囂讓王元搶佔了隴坻,結果以耿弇(耿弇是何人,有看過劉
秀發跡的歷史的人應該都知道他,對,他就是「有志者事竟成」這句話的主角
,劉秀平定關東,擊破張步的重要功臣,劉秀甚至拿韓信來比擬他,劉秀部下
諸將論戰功與將才,能夠與他相較的,大概只有馬援、來歙、吳漢、馮異、岑
彭這5人而已,這樣的名將,就因為沒有能搶先佔領隴坻,一樣被狂電)為首
的漢軍不但沒有穿越隴山,還被打的大敗,潰退回關中,要不是馮異、祭遵後
來成功擊破王元,穩住關中局勢,那劉秀勢力就可以準備退出關中了。
之後隗囂依靠著隴山防線,儘管地盤只有隴西(竇融當時已經傾向劉秀,所以
差不多今天蘭州以西的地區全部都是與隗囂為敵的勢力),也處於被夾擊的態
勢,還是支撐了近2年(從建武6年至8年),才在:
1.牛邯叛變
2.竇融前來配合漢軍主力夾擊
3.隗囂主力部隊因為要圍攻奇襲成功的來歙,所以全部脫離原本的防守位置
這三個情況下,漢軍才成突破隴山防線,並一戰擊敗隗囂主力。
那麼,如果說隗囂只有隴西地區的資源,戰略上還處於被夾擊態勢,都可以靠
搶佔隴坻,控制隴山防線,從而不但擊敗耿弇這樣的名將,還能保持對關中地
區的攻勢(只是都被馮異擊敗,但馮異也無力反攻隴西),維持這樣的割據近
2年而握有整個關東地區還有關中的劉秀拿他毫無辦法,直到上述三要件全數
成立才突破隴山防線擊敗隗囂。
區區一個隗囂只因為控制隴山都能讓劉秀如此棘手了,那如果讓控制整個蜀地
資源,而且沒有明顯處於被戰略夾擊態勢的孔明成功搶佔領隴坻,隔絕隴山,
魏國會如何?這就是為什麼郭淮寧可冒著被司馬懿記恨也要當大家的面指出司
馬懿判斷錯誤,絕不可讓孔明斷隴;為什麼洮西大敗,鄧艾他們會只想龜隴山
;而陳泰雖然力主進兵救援,也還是不忘先部署隴山地區的防務?
因為隗囂這一段的歷史告訴他們,你要丟了隴坻,失去隴山防線,那局勢會變
得多惡劣!
所以作為曹魏西線主帥,只要他不是想放棄隴西,那曹真就應該派兵搶佔隴坻
,這樣才能讓張郃有辦法增援,才有可能穩住隴西局勢不再惡化,但曹真有做
嗎?至少我們看到的史料上是沒有。
這結果就是,馬謖比張郃要早抵達街亭地區(所以他才能選擇上南山佈防,如
果說張郃比馬謖早到,那就直接兵力優勢淹過去了,哪可能還特別指出馬謖不
下據城?),差一點就可能被馬謖關在隴山以東(或被馬謖搶佔城,限制張郃
展開部隊,這樣就算張郃穿過隴山,也必須先拔掉馬謖這個釘子,否則補給線
會被斷),僅僅靠著馬謖瞎指揮才獲得勝利挽回局勢。
所以,我的結論是,只要曹真是比張郃要早抵達關中地區這件事成立,那麼「
沒有派兵搶佔隴坻,導致張郃差點不能穿過隴山,是依靠馬謖亂指揮才成功」
這件事,就是代表曹真在第一次北伐的整體局勢部署上,是有失當的。只是他
運氣好,馬謖瞎指揮,沒有讓他的部署失當出現嚴重後果而已。
: 最後說到張郃之死,我以為有人說魏國人才濟濟死一個張郃沒什麼的論調已經夠奇葩了,
: 想不到你的論點更讓人拍案叫絕。司馬懿叫張郃追擊蜀軍,張郃已經提醒可能會有埋伏最
: 好取消,但司馬懿不採納堅持追擊,結果張郃果然中伏身亡,然後你跟我說張郃明知有陷
: 阱還會中所以要負最大責任,司馬懿的追擊方針是正確的所以不用負責?在你的眼裡最高
: 指揮官還真好幹,只要大方針對了不用考慮環境、對手等變因萬一失敗了都怪前線將領的
: 指揮不力就好了。
1.我想你的閱讀能力可能要好好加強一下,來,我的原文:
「一定要說錯誤的話,那也是司馬懿強要張郃在不想要的情況下去追擊,這才
是司馬懿在這件事上值得非議的地方。
也就是說,追擊本身沒有問題,但負責落實追擊行動的主將張郃已經擺明了他
覺得追擊有風險,而且的確也有第二次北伐的追擊失敗前例,這樣的情況下,
司馬懿在決定是否追擊或追擊到什麼程度的決策上,是應該更謹慎點。」
「然後具體到張郃中伏陣亡這件事來看,有鑑於張郃已經有戒心,而且追擊意
願不高,這樣還會中伏,只有一種可能,孔明伏擊設計的很成功,成功到張郃
根本沒察覺自己已踏入伏擊圈,才有可能讓一個既有戒心,經驗又豐富,而且
沒啥追擊意願的大將,踏入陷阱。
這個屬於張郃自己的臨場判斷,老實說這已經不是司馬懿的錯了,畢竟
司馬懿可沒有跟著去追擊。在追擊戰場上權力最大的就是張郃,他可以做出任
何的必要決策不必擔心有人制肘(說難聽點,張郃要是只做送行式追擊,
司馬懿能拿他如何?甚至司馬懿還未必知道具體情形咧),這樣還會中伏就真
的只能說孔明部署巧妙,而張郃也很衰剛好被射中。」 」
所以我的重點是:
A.追擊本身沒有問題,就像第五次北伐當蜀軍撤退時,司馬懿也想追擊一樣
,難道你是認為司馬懿想害死自己?
B.司馬懿值得非議的是強要不想去的張郃去追,這點我並沒有說司馬懿對喔
,我只是推測司馬懿在明知張郃不想去的情況下還要他去的原因。
C.請看我特別標示出來的亮色字體:司馬懿沒去追擊,張郃就是追擊部隊裡
最高指揮官,在追擊部隊裡沒人能制肘他的決策!
也就是說,張郃已經擔心會中伏,戒心特別高,而且司馬懿也沒去,張郃
完全可以自由決定怎麼追,要追到什麼地步,那這樣如果中伏,關司馬懿
啥事,是他在追擊部隊裡逼著張郃要不管不顧瘋狂猛追嗎?
如果是,那你說這是司馬懿的鍋我沒意見,問題是司馬懿就不在追擊部隊
內,這樣追擊部隊中伏關他屁事,如果你要把這也歸罪司馬懿,那就像我
說的,請魏軍立法以後對蜀軍都不要追擊,省得中伏後方指揮官還要背鍋
。
我再整理一次論點:
1.除非你根本否定「追擊」這個行為的存在必要性,否則你拿這點來批司
馬懿,就根本莫名其妙。
2.司馬懿可以批的地方是他強要不想去的張郃去,這才是他可以非議的地
方。
3.回到追擊這件事上,既然司馬懿本人不在追擊部隊內,那張郃就有最大
的話語權,他完全可以拿捏追擊的分寸,既有戒心,又有經驗,而且還
沒人制肘,這樣還中伏只能說孔明部署太巧妙。
但反過來說,中伏的臨陣指揮是張郃,司馬懿又不在部隊內,那關司馬
懿啥事,難道司馬懿還要掛保證不會中伏才行?
D.「至於無能或卑鄙就別說了,如上所述,司馬懿頂多是追擊心切,真正具
體指揮還中伏的可是張郃,如果要冠以無能,那在這件事上張郃比司馬懿
還貼切」
「如果要冠以無能」
「如果要冠以無能」
「如果要冠以無能」
這件事很重要所以要說三遍,我的意思是,假如一定要說。那麼中伏這件
事張郃比司馬懿責任大,本質上我並不認為這是無能好嗎!
: 「噢~~~你都知道有陷阱了不會想辦法避開嗎?」
: 「我知道諸葛亮會設伏但我怎麼知道他會怎麼設?不要叫我去踩不就沒事了!」
: 「照你這樣說以後敵軍撤退我不就都不能追擊了?」
: 「每一次的情況又不一樣,敵軍又不是每回都有設伏的空間,你是負責人要判斷好嗎!」
: 「那我判斷你追擊沒問題,速去執行!」
: 結果張郃中伏身亡。
: 「真沒用,明知有陷阱還中,不會想辦法繞過去或直接破解繼續追擊嗎?破壞了我的完美
: 佈局!」
: 原來司馬懿在你的眼裡就是個慣老闆啊!這樣來看他蓄意除掉張郃的版本還顯得聰明點。
請不要忽略一個關鍵環節,司馬懿本人不在裡面,也就是說,怎麼執行是張郃
說了算!如果張郃真的認定一定會中伏,請問他會:
A.拼死往前衝
B.略做交戰就算
說難聽點,你這樣看,才真的是看不起張郃,你等於完全無視張郃臨機應變的
才能,也無視張郃的地位足以保障他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