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rita200123 (qu6d83d83)》之銘言:
恕刪
硬把張昭跟周瑜對立是沒有道理的
1.所謂的江都對(其實稱不上對,順著孫策的話加大一圈而已),
其實細究其文字,並沒有跟榻上對有很強烈的衝突
兩者同樣都強調要跨有荊揚,所不同者,
頂多是江都對尚未提到要成就帝王之業,仍要輔保漢室
但是江都對也提到要孫策成就「桓文之業」,
雖然齊桓跟晉文還沒跨過那一條線,但也僅剩那一條線了
換言之,張昭張紘到底對漢室有多眷戀,其實是有問題的
如果張紘真的這麼對漢朝政府念茲在茲的話,也許就留在許都不回來了
更不要說曾經試圖襲擊許昌的孫策了
2.周瑜能夠進入中央的關鍵正是張昭
孫策死時,人在外藩的周瑜沒有進入顧命名單,
結果周瑜聯絡了幾個同樣是外藩的舊將,一起帶兵赴喪
這件事後,周瑜、程普等人才有機會進入中央,跟張昭共同執政
試想假使張昭當時為一己之私,不讓周瑜等人來奔喪,有沒有這樣的可能?
是有的,張昭自己有兵,孫權執政初期也常靠張昭來平定小規模的叛亂,
姑且不論打不打得贏,他是有實力可以抗衡周瑜的──加上掌握孫權跟在士林的名聲,
張昭的贏面不見的就小,所以假設張昭要不顧大局,跟周瑜來個魚死網破,
他是做得到的。但是張昭選擇了放下身段跟周瑜合作,
分出執政權換取周瑜等舊將的武力支持,得以度過孫權執政初期的困境,
以最小的損失解決李術、孫輔等戚舊的叛亂,這點張昭功不可沒,
孫權就算日後不爽張昭,此時他有甚麼理由去結合外藩,
鬥從扶保他上台以來就兢兢業業在保護孫吳統治的張昭?
周瑜又幹嘛去鬥一個能讓他從一個外藩進入中央執政的關鍵人物,
兩人吃飽了撐著,閒運動不夠、亂子不夠是嗎?
所以拿赤壁時兩人的立場不同,
往回推周瑜跟張昭從一開始就是對立、就是不和,我覺得是過度推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