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可以分以下幾個角度解釋這件事:
1. 龐統和周瑜
按三國志,龐統任南郡功曹是赤壁之戰之前,後來曹操下荊州、曹仁據南郡、周瑜趕跑曹
仁,龐統職務似乎都沒有變。換句話說,龐統就是南郡郡政府的事務官,並非周瑜的部屬
。
太平廣記引<荊州先德傳>說:龐統當南郡功曹,是周瑜「逼」出來的(周瑜領南郡,以龐
士元名重,州里所信,乃逼為功曹,任以大事。瑜垂拱而已。)。逼人家當官然後委以重
任,感覺兩邊很傲嬌。
簡單來說,龐統不是周瑜的部屬,頂多周瑜就是借他在南郡名氣來管理南郡而已,並不是
什麼「見而異之」、非得大力推薦給孫權的人物。
至於周瑜「捉劉備」的陰謀,龐統也就是聽過而已,聽過和參與有程度上的差別。
當然,周瑜確實可能在地方事務上重用龐統,而龐統也敬重周瑜,所以才為他送喪還吳。
為長官送喪在東漢是種「情與義」的展現,很多士人會這樣做,當然也不排除龐統是有意
為自己拉抬名聲。
2. 龐統在江東
龐統當時有名是因為「性好人倫,勤於長養」,他到江東,和陸績等人也是互相品評、約
定將來「共料四海之士」。
我想劉備、孫權等實務派的領袖對這些所謂的「名士」都會有點感冒,名士間互相吹捧大
家已司空見慣,名聲響亮但不會辦事的先例一大堆,「鳳雛」這種中二稱號尤其可疑(事
實上龐統當縣令還真搞砸了)。
如果名氣大到一定程度像許靖、孔融那樣,搬回家桌上供著還可以。一個年輕荊州名士好
像不值得真的驚動孫權至尊。
而且和龐統交好的顧邵、陸績、全琮當時並不在孫權的幕府中,沒什麼聲量。顧邵、陸績
都死得早(加上周瑜與龐統自己,都是30來歲就死的),沒啥機會推薦龐統。
3. 荊楚士人與孫吳
最後是整個地域觀察,在潘濬前,孫吳政權中沒有荊州士人。這是很不尋常的,劉璋、曹
操都能得到一部份荊州人的效力,偏偏孫權沒有。
只能推論說:孫家長期侵略荊州,造成荊州人的反感;或是荊州士人根本瞧不起貧寒出身
的孫家;或是荊楚人就是看不爽吳越政權。
在這種氛圍下,龐統大約原本就沒有入仕東吳的想法,他送喪後就回家。
龐統的堂哥龐山名歸順曹操,為曹魏黃門侍郎;龐統弟弟龐林先投劉備,在夷陵戰後和黃
權一起投奔曹魏,也是死都不降孫吳。
龐統的親家襄陽習氏也是要不投魏、要不投蜀漢,習珍還曾說「我必為漢鬼,不為吳臣。
」可見對吳的抵抗多深。
得到習珍的兒子習溫那代,荊州人才接受孫家當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