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不分系第一屆2名學生畢業:師資不足是問題
2019-06-28 11:15 聯合報 記者潘乃欣╱即時報導
成大不分系今年有兩名畢業生,他們也是國內一般大學辦全校大一到大四不分系學制的首屆畢業生。成大表示,不分系鼓勵學生自組大學128學分的課程地圖,在跨領域學習中找自己的價值。畢業生則表示,僅少數不分系學生方向明確,目前的師資也不夠充足。
成功大學教務長王育民表示,成大各系課程都是全校不分系學士學程的修課範圍,學程特點是學生要花3個學期共18學分做大型專題,流程是由釐清問題到實踐,學校的角色是盡可能提供實作資源。每個學生會有1名行政導師、數名學習導師或專業導師,前者提供課程上的安排協助,後者則針對專題或未來規畫提供諮詢。
今年大六的侯智薰本來念的是化工系,入學後因不適應生活而轉到管理學院,還是沒有找到心目中理想的學習生活。侯智薰說,他本來以為自己畢不了業了,成大不分系的出現救了他,也讓他對台灣的教育重燃希望。
侯智薰畢業後將投入北京商業圈,他的專題主題是舉辦企業參訪,首先先分析各產業的結構和問題,然後對外找資源,帶著12至18個成大學生到內容、公關等產業參訪,其中4到5個學生在過程中獲得企業實習的機會。他曾獲企業回饋,表示成大不分系學生很自主、對未來比較有想法,相當難得。
但侯智薰也說,就他觀察,不分系學生只有1成知道自己以後想做什麼。有些人會來,是因為想轉系卻不得其門而入,而不分系不設轉系門檻,讓他們能夠離開本科系。
王育民表示,不分系確實扮演「旋轉門」角色,給欲轉系學生另一條路,當他們確立方向時,也能再從不分系轉出。他說,不分系開辦前做過調查,全校有四成學生對原本就讀的科系沒興趣,卻只有5%願意拚轉系,其餘則打算在不感興趣的科系度過四年。
另一畢業生史蕓瑄本來念生科系,嚮往當生物學家,但升大二的暑假到實驗室實習,發現自己不適合走學術這條路,因此轉到不分系。史蕓瑄說,她完成專題的過程很曲折,本來想創業,做一個鼓勵人們一起下廚吃飯的共食平台,後來發現概念難落實,下一學期又重新開展另一專題,今年暑假即將率團赴非洲從事教育服務。
史蕓瑄說,目前不分系學生的輔導都由其他科系教授「熱血」投入,她看老師們一人分飾多角,還要負責照顧他們,表示不分系未來要克服師資不足問題。王育民表示,下一學年將增聘3至10名專任老師,主要鎖定具備跨領域專長的師資。這打破以往徵聘師資的方式,找尋過程不容易,成大將持續聘入合適的老師。
https://udn.com/news/amp/story/7266/3897563
不分系就是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
大學花了六年才畢業個人覺得不值得,
不如念過電機資工至少出社會不會找不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