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岸工作了七年半,不敢講對各行各業了解太多,只能講點自己對中國大陸跟台灣對比工作發展的心得。
1.一個上升的社會,做什麼都會賺錢。
對岸人民很多人都會有所謂的副業,副業包涵開滴滴打車,幫路邊修電動自行車,兼職記帳,假日去打臨時工,投資高風險理財產品,炒房,家裡有工作室。
我們公司有三個人,總務課長一周五天八小時,包中餐,扣完五險一金不含加班費實拿到手的約5500人民幣,但是他晚上去開滴滴打車跟周六日去朋友餐廳幫忙燒菜跟投資P2P理財產品,額外副業收入約8000人民幣,本業加副業大約收入13000~14000。
公司廚師,5天8小時薪水是3000人民幣,但是他晚上跟假日跑到大路路口做電動自行車維修,假日一天可以賺400多人民幣。平常日晚上可以賺200多,本薪加副業收入約11000人民幣。
財務課長5天8小時,收入6500人民幣,但是他兼職5家其它小公司記帳,一家收費3000,本薪加副業收入就是21500人民幣。
當一個社會經濟在向上走的,做什麼都好賺錢。
2.經濟規模的大小差異。
台灣最會唸書的學生,大部分人要嘛讀醫科要嘛讀工科。為什麼呢? 因為收入好。
為什麼讀文商廣電科讀的人少? 因為收入不好。
我舉個例子,我認識一個廣州的女孩子,今年28歲,大學唸的是三流大學的廣電科系,剛畢業時,差點要去做幼教,因為廣告設計行業剛出來時實在太辛苦,收入又低,勸她熬著,等到有累積作品出來,有實績了,收入會提昇的,她22歲第一份工作收入是3000人民幣,包吃住,也是要加班趕設計,後來每年跳槽一家公司,今年跳槽到對岸今日頭條做線上設計,收入稅後13000人民幣,行業經歷是6年。
我成都一個朋友,做展場室內設計,3年前收入是8000人民幣一個月,被ZARA挖走,對方開給她25000人民幣。行業經歷目前是12年。
我有時後會有一種感嘆,台灣電視劇與電影跟節目,如果能少進國外的節目跟電影,多留給國內劇組一些市場空間,或許可以增加廣電跟文科或戲劇相關科系的工作機會。
對比其它行業也是一樣。台灣缺乏對自己產業的市場跟培養人才的環境。
3.台灣公司太吝嗇培養人才。
碰過一個老闆,基本底薪請人,還要求HR要對員工入職性向要求與評估。我跟他說了,基本底薪能請到腦袋正常,手腳身體健康,識字的就不錯了,結果遭到訓飭。
員工團體檢找員工八點上班前,不算加班。
員工安全教育訓練在上班時間以外,不算加班。
開會時間不算加班。
出差在外,中午1200~1300,不算加班。
員工教育訓練紀錄都是假的。
4.馬雲說過,晴天修屋頂。
台灣經濟發展最好的時代,不能強化勞工保障條件,不能更進發展條例讓社會制度更利於經濟發展,你現在要在經濟發展不好的時候做這些事情,羊毛出在羊身上,要增福利又要減稅,又要降低物價卻想薪資增高,都是很矛盾的,如果把台灣整體看成一家公司,你會發現這家公司營利產品很少,還要靠降低成本跟舉債來過日子,你身為這家公司員工,會覺得這家公司有前途嘛?
5.哪該怎麼辦?
其實我也不知道怎麼辦,如果我知道怎麼改變"台灣"這家公司的獲利模式基礎,如果我知道,我想蔡英文會找我去當行政院長了吧,但是我想說的是兩點,台灣今天這樣,你我都有責任。如果你繼續呆在這個環境,就不要怨人,因為這個職場與生活環境造成今天的地步你我都有出一份力。或是你可以選擇用腳投票,去對岸,去東南亞,去歐美,甚至去南亞非洲都可以,起碼哪邊機會比較多,我在中國大陸體會到的缺點是很多,人治氛圍濃,網路不自由。但是這邊的年輕人比台灣年輕人幸福的是,起碼他們的政府給他們年輕人看的到未來的希望。南向政策對比一帶一路整個就
虛掉了,他們年輕人知道願意做還是有錢賺,生活會變好,但是台灣年輕人已經是要很努力很努力工作,才能求一個生存。當你對未來沒有感受到希望的時候,只能選擇逃離不是嘛?
敘利亞內戰,那些人為甚麼要逃到歐洲當難民,很簡單一句話,活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