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背景和原po很像 國外財金碩 會計只有初會程度
: 當初回國一心只想進金融業交易室 找了一陣也真的進了仁愛路NY bagle旁邊那家
: 也許是菜鳥缺乏經驗 不懂得調適自己的壓力 過了半年暗無天日的日子
: 毅然決定跨進corporate finance
同樣一開始是由banking/consulting進in house corp finance
: 因緣際會下有headhunter介紹我進了外商藥廠 一開始從contractor做起 整個team都是美
: 國名校MBA 或是台大會計畢業的
: 另外值得一提的點是 越來越多公司導入SAP, daily transaction的東西以後都是交由sha
: red service center做 會在人力便宜的國家(但要會英文 因為是support整個region)
: 所以accounting 相關headcount通常會在第一波消失 其他finance headcount 也會逐漸
: 不見 取而代之就是雇用contractor
我這裡幾個觀點:
邏輯出發很簡單, 每人情況都不同 但我們可簡單用HC => Trend => Future來看整體趨勢
目前Support team的移動方向
目前support team不限於finance, 包含HR, logistics..ect. 我看過起初從中國, 但可能
薪資成長起來後, 就轉到東南亞. 現在連HR很多都是東南亞, 他們英文程度普遍都比台灣
人好. 雖不道地 (還是有亞洲式英文) 但是c/p真的很高, 台灣吸引不到設立center, 也
打不過這些高c/p的人, 目前這個HC移動流向也正在加速中
那我們該怎麼做?
(30以下)
其實我會鼓勵原po走國外業務是利用年輕先拓展, 因為將來這個現象加速後缺只會消失更
快. 另外已經有點經驗但還沒30的, 也可以多往些operations, sales, 甚至marketing
練一些multi-funtional的東西. 至少我目前看不出sales & marketing這種要local文化的
要怎麼外包, 台灣人還是有HC, 只是設立程度到哪而已
(30以上)
這裡選項就精彩了, 目前regional/HQ說實在幾乎沒看過台灣老闆. 除了歐美之外的華人,
還是以abc, 還有中國人, 以及新港背景華人為主. 我們劣勢是在太晚, 他們2x歲可能就做
我們3x歲的事了. 而我們2x歲還在為了擠進去當contractor互相競爭, 這是時間差距. 更
別論文化差距. 他們人多勢眾, 除非我們台灣人個人能力直接鶴立雞群被看到, 但進去後
也是勢單力薄, 極度考驗你的社交與政治能力, 而且這時很多人都有家庭了或是婚姻考量
風險也是一大考量, 要好好想清楚
我看過幾個選項: 創業, 轉職, 或進台商, 以下;
創業
這個選項還蠻多人走的, 當然有好也有壞, 而進到創業這領域本身其實已沒什麼定則可言
完全考驗每個當下的應變與決定, 但是很多人的想法很間單, 就是反正都是不確定, 但是
至少命運掌握在自己, 大家也可參考看看比較自己想法
轉職
3x轉職都還算可以, 這時就要考量你如何用你的過去專長說服新東家, 如果過去經驗太純
粹的有時反而不是優勢. 台灣supply chain目前還看不出轉移, 因為我們是代工國. 這塊
也是很多人的一個轉法, 代工相關的職缺也多
進台商
這個就不容易, 板上前面有強者y大還有q大分享過, 拿下很多外商卻在台商零錄取率的事
蹟. 台商很挑人. 但畢竟我們是台灣人, 想在台灣生活的話, 我覺得心理建設要做好,
還有期待薪資都要做一番調適, 我相信能力不是問題. 但3x了應該也都知道自己要什麼了,
應該都能自己想清楚了, 如想在台灣生活進台商, 那就好好擁抱自己想要的生活吧!
台灣真的是個好地方
: 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斷提升自己的價值 兼具multi function的能力 只要有妳的skill set在 就會有地方去
: 加油!
加油! 也感謝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