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udn.com/news/story/7269/3730722
2019-04-01 13:22 台灣醒報 記者張朝瑋╱台北報導
調查顯示,5成民眾沒有生育小孩的意願。另根據國發會估計,台灣人口自然增加率將在
2020年由正轉負,且去年台灣生育率已創下8年新低,顯見少子化問題越趨嚴重。探究原
因,除了經濟因素外,職場環境也是重要因素,yes123人力銀行發言人楊宗斌指出,此事
需要政府與企業共同解決。
政府補助不足
根據yes123人力銀行調查,在年滿20歲的勞工中,不論已婚或未婚,有計劃生小孩的約為
49.9%,沒計畫生育的則為50.1%,而探究民眾不想生小孩的原因中,前5名依序為:「轉
的錢不夠養」、「買不起房子」、「工作繁忙」、「社會太亂」、「對台灣教育不滿」,
楊宗斌分析認為,台灣少子化問題不只跟一般認為的低薪、工時過長等問題有關,其他如
高房價、教育環境、治安問題等因素也都是拒生的導火線。
政府雖為鼓勵生育而搬出育兒津貼每月3千至6千元、生育補助每胎2萬至3萬,但根據
yes123調查,仍有高達81.1%的上班族表示,不會因為政府現有的獎勵補助而有生或多生
一個小孩的慾望。另有63.8%的受訪者認為,生育補助應該要一胎超過3萬塊才夠、52.1%
亦認為每月育兒津貼要超過6000元才夠。
職場環境不友善
除了覺得政府津貼、補助不足外,根據調查,上班族認為從出生到20歲,為小孩準備的生
養育基金平均要存到607.3萬元,甚至有21%的人認為,基金要存到1千萬元以上才夠,若
以經常性薪資4.17萬元計算,需要12.1年不吃不喝才能準備好。調查中也發現,民眾預估
家庭總月收入要到10.2萬元,才有生養小孩的能力。
此外根據調查,職場壓力也是讓民眾畏懼生小孩的原因,有61.2%受訪者認為,如果同事
請育嬰假,公司並不會另聘人力,而是要其他同事增加工作量,無形中增加同事間的緊張
;而請育嬰假的人中,有41.1%認為雖能回到原公司上班,但會被調離原職;另外就家庭
照顧假的7天期間是否給薪,只有38.5%企業願意給薪,之中又高達32.2%的企業主只願給
半薪,都可見職場環境對民眾生育的不友善。
楊宗斌表示,兒童節將至,但與其擔心未來沒小孩過節,更嚴重的恐是未來清明節沒人掃
墓。綜觀此次調查結果,若要改善台灣生育率,不論是政府或企業,除打造更為友善的職
場環境外,更要落實生養育補貼政策、員工福利,甚至提供購屋安家的協助等,讓民眾減
輕負擔、無後顧之憂,才能增加生育小孩的意願,進而解決國家未來勞動力與競爭力問題
。